大腦能直接和腸道菌羣對話,這種機制受損容易吃個不停|Science
夢晨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眾號 QbitAI人腸道內寄生着數萬億的細菌,它們除了吃你的喝你的,還會影響你的情緒、食慾等各種狀態。
越來越多的實驗數據能表明這種相關性,但要説背後的具體機制,就不太好找。
現在,科學家終於破譯出其中一種:
腸道菌羣能靠分泌物直接與大腦對話,影響食慾和體温。
除了學術上的價值,這項發現還能啓發對肥胖、糖尿病等代謝疾病的新療法。
研究來自法國巴斯德研究院,相關論文登上最新一期Science。
研究由神經生物學家與免疫學家合作完成,他們用腦成像技術來觀察小鼠。
研究重點放在了NOD2受體基因,這種基因主要由下丘腦(Hypothalamus)的神經元細胞表達。
而下丘腦正是負責調節食慾、體温等指標的區域。
具體來説,這些帶NOD2的神經元接觸到細菌增殖時產生的胞壁肽(Muropeptides)就會被抑制。
到這一步能確定的有:
吃東西會讓腸道細菌增殖,產生胞壁肽。下丘腦感受到這種信號就能調節小鼠的飽腹感,減少進食,同時體温也降低。
接下來,科學家把一些小鼠的NOD2基因敲除。
這些小鼠就失去了調節食慾的能力,一直吃吃吃,吃成了肥胖,還有患上二型糖尿病的,為科學獻了身。
特別是年齡6個月以上的雌性小鼠,受此機制影響最大。
研究團隊推測,雌性的能量攝入平衡對性成熟和懷孕很重要。在進化中,食慾控制系統被自然選擇不斷強化。
最終,這項研究找出了大腦與腸道菌羣有直接聯繫的證據,刷新了認知。
在之前,科學家們認為這是免疫細胞特有的機制,沒想到神經元細胞也能直接參與。
論文還提出,腸道菌羣可能也會利用這個機制,主動調節分泌物來控制宿主行為,維持自己的生存。
雖然有點細思極恐,但終歸不是個壞事。
研究者之一Gérard Eberl提示大家,如果不聽細菌的話,非要過量攝入某種食物,就可能破壞腸道菌羣平衡,引發更多健康問題。
論文地址: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j3986
參考鏈接:[1]https://www.pasteur.fr/en/press-area/press-documents/decoding-direct-dialog-between-gut-microbiota-and-brain
— 完 —
量子位 QbitAI · 頭條號簽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