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搶佔中國數千億市場,無視美國禁令,歐洲巨頭真敢這麼做嗎?

近來,全球芯片行業似乎陷入了一種“怪圈”,聲援華為的國際芯片企業、半導體巨頭們着實不少,甚至還有一些芯片巨頭甚至表示願意與華為合作,但是真正落實到行動的卻一個都沒有。其中就包括歐洲芯片巨頭英飛凌。據報道稱,英飛凌首席執行官是一位敢於無視美國禁令,聲稱英飛凌在技術、知識產權包括註冊地均不受美國限制的企業,因為並未採用美國技術,所以可以放心的給華為供應芯片。

似乎只要華為開口,英飛凌“很願意”接下華為的全部訂單。試問,英飛凌真的敢給華為供應芯片嗎?去年5月20日,美國商務部下達“禁令”,華為赫然在列。受禁令影響,高通、格芯(GF)、Intel、安森美等公司不得已只能對華為斷供,切斷與華為的合作。其中,也包括這家德企英飛凌。

為搶佔中國數千億市場,無視美國禁令,歐洲巨頭真敢這麼做嗎?

當時英飛凌官方給出的説法是“先停供”,隨後公司將對風險進行討論評估,在做未來的決定。其實當時英飛凌完全可以不受美國知識產權的限制,為何要對華為停供?因為英飛凌不這麼做,它很可能被美國加入“實體清單”,排擠出美國市場。至於之後的事情,直至今日也沒恢復對華為的供應。

值得一提的是,英飛凌對華為的供應主要是MCU微控制器、電力集成電路等芯片,每年供應華為的訂單約在1億美元左右。看似過億美元,然而對於華為動輒數百億、上千億美元的採購,可以説佔比完全能被忽略。這説明什麼呢?坦白地説,英飛凌根本沒能力接下華為的訂單,甚至對華為的芯片供應主要集中在微控制器和電力集成電路等芯片上,並不能滿足華為在芯片上大部分的需求。

為搶佔中國數千億市場,無視美國禁令,歐洲巨頭真敢這麼做嗎?

那麼英飛凌的表態,其實更像是一種“放空炮”,只聽響聲,但業內人士也好,華為自身也罷,都明白英飛凌能做的有限。當然,如果從態度上講,英飛凌對華為表達的支持態度還是值得感激和讚賞,不過就此認為英飛凌能“拯救”華為,一副只要英飛凌和華為聯手就能面對美國禁令“破防”的宣傳,實在有些可笑了。

當然,表態要感激,可我們更要認清一點,那就是華為在面對美國“封禁”這件事上,只能依靠自己,依靠國家在政策上的支持以及依靠與中科院的聯手,依靠國內市場和民眾的支持,努力生存下去的同時忍下這口氣,卧薪嚐膽、磨礪自己的技藝,等待技術的突破才是唯一的出路。

為搶佔中國數千億市場,無視美國禁令,歐洲巨頭真敢這麼做嗎?

目前全球芯片生產的份額大部分都供應給了中國,就拿2018年的數據顯示,全球芯片4688億美元的生產總額中,中國直接進口了3120億美元。可今年隨着華為芯片被美國徹底“禁掉”以後,下半年中國對芯片的進口註定大跳水,全年芯片進口總額能達到3000億美元就相當不錯了,事實上這還主要因為上半年華為在“禁令”到期前大量囤積芯片拉動的進口額度。

其實如果禁令不解除,明年我國芯片需求雖然會隨着全民芯片研發而增長,但少了華為的拉動,芯片進口總額或將下降而非增長。注意了,現在給的數據是2018年的,所以2020年真實的進口數據很可能會超過2018年。所以在巨大的利益驅使面前,也不排除英飛凌為搶佔中國數千億市場,直接無視美國禁令的可能性。

為搶佔中國數千億市場,無視美國禁令,歐洲巨頭真敢這麼做嗎?

全球多家諮詢公司其實已經發出警告,由於華為受到美國“禁令”影響,全球芯片供應將從供求基本平衡甚至供給略小於需求開始轉變為供給遠遠大於需求,芯片也將在未來幾個月出現價格跳水,所以説華為的優勢令多國巨頭垂涎不已。

目前全球多數芯片、半導體巨頭們都在一邊向美國申請豁免,一邊遊説美國“放華為一馬”,因為為難華為實則是擾亂了全球芯片供求平衡,作為芯片巨頭最多的美國損失最大。哪怕他們努力佈局中國市場,最終也難在短時間內找到可以替代華為填補市場的買家。不得不説,很難想象全球芯片和半導體企業、廠商、設計公司都期盼華為迴歸的場景。

為搶佔中國數千億市場,無視美國禁令,歐洲巨頭真敢這麼做嗎?

​這麼多巨頭紛紛為華為説情,美國尚且沒有撤掉禁令,一個話語權並非在產業鏈最前端的英飛凌,真的有能力拯救華為嗎?答案不言而喻。不過也不必為華為太過擔心,因為華為5G、雲計算、5G技術產權以及國內市場和部分國際市場依舊可以源源不斷的給華為造血,華為倒不了,會等來我國芯片、半導體產業鏈徹底成熟的那一天。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99 字。

轉載請註明: 為搶佔中國數千億市場,無視美國禁令,歐洲巨頭真敢這麼做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