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臨礦集團:追夢“無人開採”

由 簡振武 發佈於 科技

在前不久召開的全國煤礦智能化建設現場推進會上,山東能源臨礦集團首創的智能化自適應割煤“郭屯—彭莊”開採模式廣受好評,成為當下引領煤礦智能化建設的新方向。

示範項目先行全專業全流程推進

“隨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興起,煤礦開採全面進入智能化時代,煤礦智能化建設更是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們必須抓住機遇,乘智能化東風實現‘彎道超車’。”臨礦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孝孔強調。

2016年,臨礦集團綜合分析權屬礦井的地質條件、系統配套、員工素質和管理水平等情況,確定了智能智慧礦山建設的“五年五大步”發展戰略。該集團堅持每年將主營業務收入的7%投入到技術研發和設備改造中,設立了2000萬元的科技專項獎勵基金,明確了1億元的獎勵額度。

該集團在設備投入、科技創新、人才培養、資金投入等方面重點發力,堅定不移地推動智能智慧礦山建設。他們強力推進10大類26項工業“3.0+裝備升級工程”和4D歸零工程,探索全面感知、自主學習、智慧決策、自動執行的智能體系,推動煤礦安全管理、設計佈局、採掘作業、輔助運輸、洗選加工的全面升級。

在智慧化建設方面,臨礦集團以“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賦能企業數字化轉型,按照“業務上雲、協同智聯、數據集成、智慧應用”的實施路徑,推進企業管理邁入網絡化辦公、數據化集成、場景化應用、生態化運營和精細管理、精益運營、精準決策的新階段。

臨礦集團通過透明化、精準化開採,遠程化、一體化掘進,少人化、無人化輔助,專業化、精幹化洗選,網絡化、數字化保安5大領域的10個示範項目,帶動了礦山整體智能化建設、智慧化改造,實現了綜採工作面少人操作、掘進工作面減人提效、固定崗位無人值守與遠程監控、危險崗位機器人作業、洗選自動化協同運行的智能化轉型升級目標。

在此過程中,郭屯煤礦“透明化智能綜採工作面自適應採煤關鍵技術及系統”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王樓煤礦智能化遠程操控掘進工作面操控距離達到500米以上;會寶嶺鐵礦負430米水平實現5G信號全覆蓋,電機車無人駕駛、智慧運行;魯西煤礦選煤廠應用機器人和機械臂,以科技驅動取代了人海戰術……

目前,臨礦集團加快推進全專業、全流程智能智慧礦山建設,各示範項目的輻射、帶動作用日益凸顯。

打造“四型礦井”引領智能化新航向

“一鍵啓停、記憶割煤”式採煤,存在工作面生產環境狀態不透明、成套裝備與空間位置耦合困難、煤機截割精準度不高等不足和問題,煤機裝備信息化、自動化和智能化的集成度不高,難以應對煤層起伏變化。

為了破解這些難題,自2019年起,臨礦集團旗下的菏澤煤電公司聯合北京大學、北京龍軟科技公司等8家單位,按照建立高精度三維動態地質模型、構建基於一張圖的二維三維可視化管控系統、建立大地座標中繼傳導系統、智能化開採與高精度地質模型融合4個實施步驟,全面開展采煤機基於高精度地質模型的規劃自適應截割研究。

通過攻關,該公司已掌握透明化工作面構建、高精度導航定位、煤岩層位識別、三維地質模型動態修正及應用、5G通訊、“一張圖”透明化管控平台等6項關鍵技術,成功建成3301一次採全高透明化智能綜採工作面、2305透明化智能綜採放頂煤工作面,初步實現了複雜地質條件下的全智能自適應開採,“5G+高精度導航定位+龍軟科技‘一張圖’+三維動態地質模型自適應割煤”的“郭屯—彭莊”智能化開採模式,已成為引領煤礦智能化建設的標杆。

目前,臨礦集團正大力實施“5G+智能礦山”、臨礦大數據戰略,隨着煤炭生產提速提質提效、“5G+雲+AI”技術應用、雲生態開發、複合型技術人才培養等工作的穩步推進,智能智慧礦山建設的紅利已經釋放,昔日的“煤黑子”已然變身為“煤亮子”。

“煤礦人的夢想是‘井下無人、井上無煤’,智能智慧礦山建設是實現這一夢想的必由之路。我們將敏鋭把握‘萬物互聯’時代的機遇,將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現代煤炭開採利用深度融合,顛覆辦礦模式、變革開採方式、優化生產工藝、重塑產業模式,解放礦井、解放礦工、解放生產力,打造一批安全可靠、智能智慧、綠色環保、高質高效的‘四型礦井’。”劉孝孔表示。(本報記者 高文靜 通訊員 崔鑫 付懷遠)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中國煤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