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行MVP驗證?
編輯導語:MVP的意思是最小化可行性產品,是一種通過快速可持續的不斷驗證和矯正的完成一個產品的方法論,在互聯網工作中總會遇到;本文作者解釋了什麼是MVP,怎麼進行MVP驗證,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本文提到的MVP,不是競技體育中的MVP,也不是王者榮耀中的MVP,而是產品設計中的一種驗證方式——最小可行性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
説它熟悉,是因為作為一個互聯網從業者,或多或少都聽説過這個詞。
説它陌生,是因為你真的瞭解MVP的核心思想麼,真的在用這個方法麼。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類似的感受,當年上學的時候,有的題不會做,老師一講自己就聽懂了,然後感覺自己就會了,結果下回這道題換個變式,就又不會了。
一聽就知道,這屬於知識,不知道就不知道,知道了就知道了。
一做就不會,這屬於技能,知道怎麼做,但不一定能做好。
比如學習游泳的時候,你看了很多游泳技巧,各種換氣方法,但不一定會游泳,你需要泡在水中,反覆練習這些方法,直到學會。
知識和技能之間的鴻溝在於技能要不斷的練習,直到掌握。
僅僅知道方法論是不夠的,需要把它內化成自己的能力,在相應的場景下自然而然的知道用什麼方式來解決,這也是本文的寫作目的之一。
本文主要包括什麼是MVP、怎麼進行MVP驗證、一些發散的想法這幾部分。
一、什麼是MVP先來看兩個案例。
當你有個做二手電商平台想法的時候怎麼做,直接去開發個App,做推廣投放麼?
多抓魚是一個二手圖書電商平台,會收一些書在平台上賣,我最近在多抓魚上買了幾本書,也賣了幾本書,整體的感受還不錯。
簡單説下我觀察到的多抓魚,最早的時候他們只有個公眾號,後來做的小程序,再後來做的App。
在一次分享中,多抓魚的創始人説早期的時候他們是先拉微信羣把用户聚集在一起,通過Excel把賣的書統計一下,再賣給其他用户。
這是多抓魚驗證MVP的方式。
你現在有個絕妙的想法,既然用户大多喜歡便宜,那我們把優惠券發給用户,給商家引流,最後從商家那裏拿佣金不就好了麼。
聽起來很靠譜,是不是馬上就去開發一個平台收集優惠券給用户,然後給商家做個核銷平台,交易中心,結算中心…
有家公司是這麼做的,他們先做了一個簡單的網站,收集了一些優惠券,然後用PDF的方式通過郵件發給用户。
卡券的核銷呢、交易呢、結算呢?人工對賬。
這家公司叫做Groupon,也被稱為團購的鼻祖。
通過這兩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到所謂的MVP,就是通過最小可用的產品,來了解和驗證產品對用户問題的解決程度,類似於下面這張圖。
素材來源於互聯網
也就是先交付給用户一個最小可用的產品,然後根據用户的使用反饋,進行不斷的優化迭代。
順便説一下上面那張圖,如果你是為了解決交通問題,那下面的路徑是可行的,如果你是為了造汽車,也許上面才是正確的路徑。
在產品沒有上線經過用户驗證之前,我們是在閉門造車,一切都只是猜想,只是假設,甚至猜想本身可能都不成立。
我們最終需要的是用户接受我們的產品,以及埋單,所以我們需要儘早知道我們是不是在正確的方向上走着,以及用户願不願意為我們的服務埋單。
二、怎麼進行MVP驗證這部分主要是關於怎麼進行MVP驗證的一些想法,大體思路是猜想-驗證-反饋-迭代,然後是一些常見的MVP驗證方式。
1. MVP驗證的流程1)定義產品的主要目標
只有在我們認為解決某個問題是有價值的時候,我們才會想要去解決它,這是我們需要驗證的猜想。
這裏面有2個點需要被驗證,問題本身是有價值的,以及我們的解決方案是有價值的。
那需要定義清楚的就是這個功能要解決什麼人,在什麼場景下的什麼問題,如何解決,解決後有什麼價值,方案的差異化在哪裏?
2)定義用户的核心行為
想清楚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用户需要做什麼事情,核心行為是什麼。
3)定義產品的主要功能
為了支撐用户要解決的問題,產品需要提供哪些相關的功能,可以先用頭腦風暴的形式做加法,把相關的功能都列舉出來。
4)優先級排序
針對上面定義的產品功能,進行優先級排序,結合覆蓋用户範圍、使用頻次、做了的價值,不做的問題或風險、實現成本這些來綜合確定優先級。
結合一個案例來簡單説下定義產品的主要目標、定義用户的核心行為、定義產品的主要功能、優先級排序這幾個環節。
最近看到一個還在嘗試中的互聯網在線教育服務App,那產品的主要目的就是針對互聯網職場人士提供優質的教學服務,同時創造營收。
對用户而言,最核心的價值就是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課程,學習之後能夠有提升。
那用户的核心使用路徑就是:下載安裝——進入App——瀏覽課程——購買課程——學習課程——課後練習。
為了滿足用户的核心價值,產品需要提供相關的功能模塊,按照個人理解的功能優先級排序如下,黃色為最高優先級:
以上,只是我們的猜想,需要經過用户的驗證。
5)定量和定性的驗證
定量驗證就是通過一些數據指標來驗證我們的猜想。
以上面的在線教育為例,我們需要驗證的就是自然新增人數、DAU、留存、人均使用頻次、時長、購買轉化率、完課率、復購率這些指標。
定性驗證就是通過用户調研、問卷調查收集用户的真實意見和使用感受。
2. 後續其實就是針對MVP後續的一些計劃。
假定MVP驗證成功了怎麼辦,後續需要繼續做哪些事情。
假定MVP驗證失敗了怎麼辦,可能導致失敗的原因有哪些,怎麼應對這些失敗,有沒有後手?
簡單總結下MVP的整個流程:
- 定義產品的主要目標;
- 定義用户的核心行為;
- 定義產品的主要功能;
- 優先級排序;
- 定性與定量驗證;
- 後手,成功了怎麼辦,失敗了怎麼辦?
一種方式是真的去做MVP,另一種方式做都不做。
真的去做MVP比如我們上面説的只做一個包含最小功能的版本,把不必要的東西全部砍掉。
又或者是先做個小型的活動試水,通過H5的方式進行驗證,後續完善之後再作為常駐功能。
又或者是先通過人工的方式跑通閉環,比如多抓魚的人工收集圖書和訂單處理。
又或者是先通過在小流量或者定點城市驗證,然後再擴大到更多的用户羣。
做都不做的方式指的是僅通過一些Demo或者宣傳資料來進行驗證,根本都沒到生產那一步。
比如在可用性測試中,通過原型或者高保真原型來進行功能驗證。
又或者是做一個圖文詳情頁、宣傳視頻,根據宣傳資料得到的反饋,再確定後續要不要繼續做。
有的產品也會做眾籌或者預售。
不管如何,這些方式都是在想辦法利用盡可能小的成本,來驗證猜想。
四、最後最後想説的是,MVP雖好,但它也有自己的侷限性。
首先MVP的方案可能會有些粗糙,不一定能得到真實的反饋,而且測試的樣本量較小的話,也會影響結果的準確性,進而影響後續的決策。
假定後續要繼續優化迭代的話,我們不一定知道是問題本身出了問題,還是問題當前的解決方案有問題,這些都需要繼續嘗試。
其次MVP通常適用於迭代週期短,迭代成本低,且會進行多次重複交易的模式;週期太長,很難看到你的測試結果,成本太高,MVP可能得不償失,只進行一次交易的話,一開始沒做好,後面可能就沒機會了。
但以最小的成本驗證猜想這種理念還是適用的,以硬件為例,在量產之前,有Demo設計,有小範圍生產,有小範圍人羣售賣,都驗證OK之後,才會進行大規模量產和大規模的市場推廣。
我理解的MVP其實是一種思維方式的轉變,從我是對的,轉變為我怎麼知道我是對的?
在想法沒有驗證之前,儘可能的保留變化,然後想辦法驗證自己的想法,具體來説就是:
- 怎麼能證實或者證偽我的想法;
- 怎麼能降低試錯的成本;
- 怎麼能提高試錯的成功率;
- 怎麼能在不出局的情況下,儘可能多的進行嘗試?
這種MVP的方式,不僅適用於產品設計,也適用於其他很多領域。
以上,就是本文的主要內容,歡迎斧正、指點、拍磚。
#專欄作家#王家郴 ,公眾號:產品經理從0到1,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喜歡網球和騎行的產品汪,目前奔走在產品的道路上,漫漫產品路,與君共勉。
本文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