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報道稱此次iphone關注度創歷史新低,但在各大平台新機都被搶售一空。
不少“iphone釘子户”也是終於瞅準時機,開始入手這款搭載了5G技術的全新信仰機。
要説蘋果釘子户可真是能“釘”,一部老機子硬生生可以用個3~5年,當然也有不少安卓用户也是“釘”力不凡。
那麼,一部手機的壽命究竟是多久呢?多長時間換手機比較合適?難道所有的問題取決於腰包鼓不鼓?
手機的壽命手機是由許多零部件組成的,單純的談論手機的壽命略顯籠統。我們在意的手機壽命通常是在換下一部手機之前,這部手機能用多長時間。
而真正的手機壽命耗盡會有什麼表現呢?應該是系統無法響應,且再無法更新以及信號下降軟件無法正常打開。
也就是,手機的軟硬件雙雙歇菜了。
正常來講,一部手機的硬件可以支撐4-5年,但前提是得細心使用。如果是不規範使用電池,經常出現磕磕碰碰的話,這個年限會大打折扣。
但現實就是,我們很多人正是後一種使用方法:電量使用並沒那麼規範,手機儘管保護的很小心,但難免會有磕碰。
看得出來,手機的壽命除了與性能有關外,很大程度上與電池的壽命息息相關。儘管手機的硬件壽命可長達4-5年,但電池的正常壽命卻只有3年左右。而且與前者相同,3年也是一個理想的數字。
對於很多手機用户而言,一部嶄新的手機可能在一年甚至不到一年的時間裏電池變得很不耐用,一天要充好幾次電。
當然,就小編本身的經歷來説,這種現象最可能的原因是手機重度使用太頻繁了!建議適當減少遊戲時間,多出去走走!不耐用的電池很影響手機使用體驗,如果手機性能依舊飛快但電量蹭蹭下降可就太糟心了。這時你可以考慮換電池。
因為現在的手機基本都是不可拆卸電池,自己換的話難度有點大,弄不好手機就變磚頭了,所以交給售後或專業維修人員去換比較好。
相比於購買新機,換電池是很划算的。
如何延長手機的壽命除了換電池讓手機煥發第二次生命之外,日常使用中的一些小技巧也可以讓手機有效工作更久,不至於太快淘汰。
首先是外在因素,手機磕碰雖然對性能沒有多大影響個,但不好看的劃痕或是缺口卻很影響美觀度,間接影響整個手機的使用體驗。
一般而言,手機是沒必要套手機殼和貼鋼化膜的,因為那樣會影響手感,觸感和屏幕觀感,而手機屏幕也並非脆弱的不堪一擊。
是否貼鋼化膜和貼套手機殼看個人想法吧,現在也有各式各樣的手機殼和各種材質的鋼化膜,如果喜歡,挑選一種搭配也是不錯的。
而且,這樣做的確是可以起到保護手機的作用的。
手機電量不宜充的太滿,充的太久。雖然100%的滿格電量能給我們滿滿地安全感,但其實這樣做可能會加速耗盡電池的壽命。過充電(充滿電後繼續充電)時,過多的鋰離子會脱離電極,而脱離的鋰離子又因手機不在放電狀態而無法及時得到補充。
長期下去,會導致晶格的坍塌,從而造成不可逆的電池損毀。而更嚴重的是,不易流動的帶電粒子會蓄積能量導致過熱爆炸。
因此,許多以鋰離子為能源的產品都會設定充電限制,比如電動車經常有70%的充電限制,有些產品甚至建議日常保持在50%以下。
這樣的話,能量就不會損失那麼多,電池壽命也相應延長了。
圖為:鋰離子電池反應方程式手機電量不宜全部用光(也就是不宜過放)。上面説到,過充會使鋰離子脱離太多而導致晶格坍塌,而過放會使鋰離子聚集太多而固定在晶格中。
鋰離子一旦被固定在晶格中,就無法再釋放出來。流動的鋰離子一減少,電池壽命就會加速縮短。
鋰離子的電池損耗一般為500次完全放充,也就是500次充電週期。什麼是充電週期呢?
充電週期是指一次完整的充放電過程,簡單説就是指手機電量從0充到100%,再從100%用到0的過程。
但平時我們很少是這麼幹的,可能手機剩20%,30%電量的時候我們就要充電了。所以一般以使用量來衡量充電週期。假如你第一天用了60%的電量,然後晚上又將電量充滿。第二天你又用了40%,兩天共用100%,這時才算完成一個充電週期。
可以看出,一個充電週期並不是一天完成,而是可以在幾天中完成的。
一天消耗一個週期和幾天消耗一個週期,哪個可以使電池壽命更長,很顯而易見了。
圖為:充電週期所以,不能過放有兩個理由:一是過放會使流動的鋰離子減少,損害電池壽命;二是會使充電週期過快的消耗盡,加速電池的“退役”。
另外,在一些手機設置上,我們同樣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項。
比如關掉自動亮度,這個大家應該都有經歷過,手機設定的自動亮度一般是過於亮的,甚至有些刺眼。屏幕亮度對電量消耗還是很大的,我們可以手動調節我們需要的亮度。
還有適時關掉wifi,流量數據,定位,藍牙等,這些功能也在無形中消耗掉大量電量,而我們不一定總是需要打開它們。
應用更新也是需要注意的,建議你手動去更新一些自己需要的應用,而不是設置自動更新,不然後台自動偷偷更新一些不必要的應用也會損害到你的電池。
最後綜上來看,一部手機的正常壽命可在3年左右,正確規範的充電習慣以及合理的手機設置甚至會使這個期限更長。
但手機並不一定要用到壽終正寢,時至今日,越來越多人的消費理念正在發生變化,在手機的購買上也是不同以往。
年輕人更喜歡嘗試不同的手機產品,手機的更新腳步也是緊跟手機廠商,而且,一個人也不是隻有一部手機。
無論科技如何更新換代,生活方式有多不同,在合理的承擔能力範圍內,買自己喜歡的總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