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大廠出海,又打起來了

由 回秀蘭 發佈於 科技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深燃,作者 | 李秋涵,編輯 | 魏佳

出海,是眼下互聯網大廠的關鍵詞之一。

這倒不是各互聯網大廠今年才開始的業務,只是在國內互聯網流量見頂的環境下,出海正佔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大廠已經釋放了一系列信號:2022年年初,騰訊集團高級副總裁馬曉軼在公司內部分享活動中表示,遊戲業務全球市場是增長點,“現在已經開始大幅度地強化地區能力,包括在多個地區部署當地團隊”。在最近2021年Q4財報電話會議上,網易CEO丁磊反覆表示,國外會是重點,會加速市場開拓。此前,這兩大遊戲巨頭都曾定下海外市場收入佔遊戲總收入50%的目標。

阿里巴巴則是通過組織架構調整,表露了加大力度拓展海外的決心,於2021年12月將公司架構調整為“中國數字商業”和“海外數字商業”兩大板塊。原本就在全球化上佔據優勢地位的字節跳動,旗下產品TikTok商業化速度加快,據36氪報道,TikTok電商2022年GMV目標接近120億元,在2021年基礎上翻了近一倍。

除此之外,愛奇藝、B站海外佈局也在加速。一個與海外本土團隊合作推出原創劇集,一個把UGC視頻內容、漫畫、遊戲集中推向東南亞。

來源@/ APP Annie

東方證券在《2022傳媒互聯網策略報告》中總結,中國互聯網出海,已經從工具型、單內容型產品輸出,演化到產品、技術、商業模式的輸出,北美、東南亞、拉美、中東是核心區域。

互聯網大廠出海成績如何?深燃就這一話題和行業人士聊了聊。

需要注意的是,狹義來説,品牌出海與品牌全球化是兩個概念,前者是企業雖成立在中國,但主要發展戰場在海外,後者是指企業在國內具備一定規模後,將市場拓展到海外。本文重點討論後者,即對國內知名互聯網大廠出海情況探討,歡聚、赤子城、雅樂集團等專注海外市場的公司,不在討論範圍之內。

由於遊戲、電商、視頻,是互聯網大廠出海重點涉及的賽道,本文將從這三個領域逐一梳理。

遊戲:騰訊、網易“補短板”,B站還有點“懵”

遊戲出海不是新鮮事,2005年起,騰訊就開始投資佈局海外遊戲業務。近來,國內市場受監管影響,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大廠遊戲的出海。

目前的主要玩家包括騰訊、網易、字節跳動、B站。根據APP Annie發佈的《2022年2月中國遊戲廠商出海收入榜》,騰訊位列第三,網易位列第五,字節跳動排名第二十八(不含收購的沐瞳科技、有愛互娛),B站還未上榜。

來源 @ APP Annie

在遊戲出海的打法上,大廠們有明顯不同。

出海17年以來,騰訊的投資涉及全球遊戲的底層技術、遊戲研發、運營、渠道及輔助各個環節。

一位專注遊戲出海市場的行業人士告訴深燃,騰訊遊戲的出海,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2019年以前,在內容側,投資併購上游的遊戲公司,如收購了開發出《英雄聯盟》的拳頭遊戲等,在發行上,交給當地的代理商發行,如其在東南亞發行的遊戲,包括《王者榮耀》海外版,都交給了東南亞最大的遊戲公司Garena。

這一時期,騰訊解決了兩方面問題,在遊戲內容製作上,與世界頂級大廠同步,在代理發行上,入股部分本地發行平台,掌握本地的遊戲發行渠道。

2019年之後,騰訊遊戲的海外策略調整,“自研+投資+發行”並行。即繼續投資併購,自己做遊戲發行,在海外設立公司。同時將國內經驗,系統化的遷移到海外投資的工作室上,提升研發效率,實現一體化。不過,在發行上,雖然騰訊在海外也擁有一些社交娛樂APP,也對發行平台有投資,但相比在國內手握微信、QQ兩大社交工具的優勢,其海外的渠道能力還有提升空間

2021年12月,騰訊推出全球遊戲發行平台Level Infinite,被一部分業內人士認為在補齊版圖。目前,Level Infinite在荷蘭和新加坡設有辦公室,全球業務團隊已經超過千人。同時,騰訊也在強化地區能力,正在海外多地陸續成立新的自研工作室。

現在,騰訊遊戲到了要全球品牌化的階段。其2021年Q4財報提到,國際手遊方面,日活躍賬户數排名前十位的手遊中,有五款由騰訊開發及運營。2021年騰訊國際市場遊戲收入455億元,同比增長31%,增速提升,不過國際板塊佔總遊戲收入的26%,距離50%的目標,還有一定距離。

相比於投資佈局,網易一開始就更側重於遊戲自研。路徑是,用自研IP率先打開日本市場,後藉助全球知名IP授權,參考日本出海經驗,展開全球化。

前網易遊戲海外運營總監吳緒蘭告訴深燃,網易此前主要在日本、北美、東南亞三地布點。日本是重要陣地,2017年以《陰陽師》系列打入市場,後續作品成功鞏固優勢,北美佈局早,與當地頭部IP持有者迪士尼、華納兄弟都有IP合作,東南亞市場則是出海前必經的跳板。

從去年開始,國內增長壓力大,網易遊戲將出海提升到戰略高度。據她觀察,網易在全球進行遊戲工作室的布點,北美、歐洲人才招募數量較大,同時也夯實在日本的優勢。在2021年Q4財報會議上,網易CEO丁磊也反覆提到,要繼續在全球招募製作人和團隊。

網易遊戲的強項是自研,擁有眾多IP,“內容上未來三五年都有積累,全球性的大IP《哈利波特》《指環王》都在手裏,都是為全球化服務的”,吳緒蘭介紹。但在發行渠道上,網易優勢不大。“他們之前一直認為未來更稀缺的是優質內容,所以在整體出海的基建上,沒有太重視。”

在她看來,網易遊戲出海,首先需要思維的轉變,“之前很多人的想法是,在國內,一個遊戲一個月大幾千萬的流水輕鬆就來了,拓展海外市場,做的事又髒又苦又累,還只是一兩千萬的流水。做海外市場,需要真正的決心和勇氣”。

相比之下,字節跳動的優勢在於有渠道和發行,但劣勢在於內容能力相對不足。

據SensorTower消息,2022年2月,TikTok成為超休閒遊戲廣告投放佔比最大平台。字節跳動有渠道優勢,同時也具有較強的本地化適配能力,“這在Tik Tok體現得明顯,在遊戲上,也是遲早的事”,吳緒蘭表示。

字節跳動在海外做遊戲,與騰訊早期在國內做遊戲的思路相似,都是先發揮自己的流量、渠道優勢,發行遊戲,介入行業,再收購研發團隊,做更深度的擴張。

目前字節跳動已經進入第二階段,短板還是內容。此前其投資併購的沐瞳科技、有愛互娛,主要市場在東南亞及日本,還未達到全球化的程度,吳緒蘭表示,字節跳動要加大力度做自研,也還需要成長時間。

根據APP Annie《2022年2月中國遊戲廠商出海收入榜》,字節跳動收購的沐瞳科技、有愛互娛,分別位列第十二、第二十五。

而B站方面,其在2021年全年財報裏提到,在海外市場,2022年有13款遊戲將發行。但不像國內有二次元渠道優勢,bilibili視頻產品出海東南亞,競爭激烈,數據效果並不理想,自研上也還沒有證明其能力的產品出現。

不過它也並非完全沒有優勢,大觀資本專注移動互聯網出海,其北美首席代表徐瑞呈告訴深燃,內容出海正成為熱門領域,這算是B站擅長的領地,“產業鏈上,漫畫和網文,是遊戲的源頭養料,手裏握有這些內容和IP,有機會做成遊戲,不過這條路具體怎麼做,得再嘗試探索”。

總體來説,騰訊遊戲在海外,有內容有資源有渠道,還要強化品牌影響力;網易有內容有IP,弱在渠道能力;字節有渠道有發行能力,還需要補足內容短板;B站內容和發行,都還需要補齊。

電商:阿里騰訊猛攻東南亞,TikTok砸錢挖人

電商出海是一個極具潛力的市場。此前有學者曾預判,“跨境電商的潛力還沒被完全釋放,到2035年35%的外貿額有望通過跨境電商來完成。”

目前,電商出海的主要大廠包括阿里巴巴、京東、字節跳動、騰訊。

阿里巴巴進場早,其海外業務可分為三個板塊,一部分是在1999年成立的阿里巴巴國際站,主打B2B模式,一部分是2010年上線的跨境出口平台速賣通,主打B2C模式。一部分是通過投資佈局的平台,2016年開始,阿里巴巴以投資方式拓展全球市場,投資了東南亞頭部電商平台Lazada,南亞地區領先的電商平台Daraz,土耳其時尚電商平台Trendyol,印尼最大電商平台Tokopedia。

一位關注電商出海的投資人告訴深燃,在國外阿里巴巴國際站及速賣通早期表現都不算理想。“在發達國家,線下本身基礎體驗就好,用户對線上體驗也挑剔,經歷過大量退貨的階段。而在新興市場,競爭激烈,阿里作為外來平台難介入,還是遠程操控的模式,商業能力難觸達,唯一有的優勢是供應鏈,但又遇到平台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佈局慢慢變為了投資收購,但又遇到了組織融合的問題。”

在投資上,阿里巴巴投資的Lazada在東南亞市場一直領先,後被騰訊投資的電商平台Shopee反超。根據App Annie發佈的報告,2019年第2季度,Shopee在每月活躍用户數桌面訪問量、移動網絡訪問量以及總下載量上均反超Lazada。

近期有媒體報道,阿里巴巴曾與投資者展開磋商,為Lazada融資至少10億美元。同時,阿里方面還計劃剝離Lazada,為其潛在首次公開招股作準備。不過,最終未能成行。對此,根據公開報道,阿里相關人士表示,“不會公開回應此事。”

阿里巴巴海外市場還在繼續調整中。據徐瑞呈觀察,“現在,阿里開始把全球化的人才,匯聚到東南亞,在主攻這裏”。

一位接近阿里巴巴國際站的業內人士表示,阿里巴巴在完善交易體系,加強國際物流基建,讓海運、陸運狀態能線上可視化,在3月中旬還提出要新增海外倉,“每一個大洲都會建,部分國家海外倉不低於兩個”。而速賣通則在收緊入口,提高門檻,開始清理“低質量賣家”,進行品牌化。

根據阿里巴巴2022財年第三季度財報,國際商業方面,該季度整體收入同比增長18%至164.49億元;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12個月,國際商業零售業務AAC(全球年度活躍消費者)單季淨增加1600萬至約3.01億。對比國內8.11億年度活躍消費者的數量,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京東在海外的打法,與國內相似,還是壓在了自建上。

2020年,劉強東發佈的一封內部信梳理過京東國際業務的打法。“2015年進入印尼市場、2017年開拓泰國市場,同時,積極發展全球購、全球售、國際物流、國際支付等業務……我們有信心把自身在零售基礎設施上的積累,從物流,到供應鏈、技術等能力帶到全世界......”

可以理解為,是要在海外再造一個京東

那麼,效果如何?一位接近京東國際的行業人士對深燃表示,京東發展國際站點時間相對較晚,當地被更強勢的平台佔據了份額,很難再搶到大批量客户。除了印尼站佈局早,京東國際其他地區發展不順利,每年都有一定程度的虧損。

目前,京東多個部門開啓裁員。據上述人士觀察,京東國際在明顯收縮,“之前各個國際站點獨立運營,現在調整後,所有站點都共用一個研發團隊。”對於此次裁員,京東方面相關人士回覆媒體稱,只是業務板塊的正常優化。

徐瑞呈表示,電商出海,部分海外市場已經飽和,進軍新興市場更重要,但這需要速度,像京東這樣做供應鏈,踏實做自己的品牌和平台,在擴張速度上會相對艱難一些。很多當地電商模式和國內並不相同,例如印尼的Bukalapak,打法“更像是平台給小賣部供貨,算是小B供貨,跟大家熟悉的ToC邏輯有一定區別。”在他看來,當地本來有成熟的巨頭冒出來,中國巨頭再去推廣一套自己的電商體系,需要不少努力。

另有一些投資人,也對京東的國際化打法持保留態度。

電商出海領域,騰訊也值得一提。和國內一樣,儘管騰訊未大幅鋪設電商業務,但投資了多家電商平台,在海外市場,騰訊是東南亞巨頭SEA的大股東。SEA是Shopee的母公司,其模式與騰訊相似,以遊戲現金牛業務為基礎,助推電商發展。2018年以來連續多年高速增長,2021年前3個季度,其電商GMV分別同比增長達105%、87%、81%。

不過在2022年1月,騰訊大幅減持SEA,套現約31億美元。

目前在電商領域,同樣受關注的是TikTok。

據晚點LatePost報道,2021年TikTok大規模擴張廣告、海外電商與直播團隊,總員工人數從2020年初的不足4000人增長到近2萬人。

2021年TikTok電商方面的動作不少,相繼在印尼上線電商直播,在歐洲測試“商品櫥窗”,將英國TikTok小店向中國賣家開放。2021年6月,有媒體報道TikTok正與京東探討合作。2021年年底,字節跳動還推出了一個獨立電商App Fanno。

整體來看,TikTok電商的發展路徑與抖音電商相似。推出產品功能試水,與電商平台合作,獲得供應鏈資源,培養用户消費習慣,吸引商家入駐,再實現交易閉環。

上述接近京東國際的行業人士表示,京東國際的確和TikTok有合作,“在印尼已經合作大半年了,泰國在溝通中”。

對於TikTok未來的電商潛力,不少業內人士都抱以高期待。

不過,據36氪報道,TikTok電商2021年GMV最高約60億元,其中GMV佔比約70%以上來自印尼,剩餘不到30%來自英國。相比於抖音電商,2020年剛成立就實現了GMV5000億的成績,TikTok還沒有發揮出勢能。一位在TikTok上針對英國地區開播的中國賣家告訴深燃,很難找到口語好的主播,國際寬帶很難接,費用也很高,他已經放棄了嘗試。

TikTok在海外能否彎道超車,還需要時間證明,“行業內持不同觀點的人士有很多。TikTok電商在東南亞和北美幾個重要市場一直在招兵買馬,挖了很多美國和新加坡互聯網大廠的高管,勢頭很猛”,徐瑞呈表示。

長短視頻:TikTok、快手海外開啓商業化,B站捲入視頻戰局

先來説説短視頻。

短視頻產品滲透率仍在快速提升中。目前TikTok的MAU已經突破10億,快手MAU已經突破1.8億。東方證券在《中國娛樂社交企業出海發展專題》對這兩大APP潛在用户空間進行了測算:中性情況下,2025年TikTok全球用户數可達14億,快手海外合計約5.8億。

在全球,TikTok佔據絕對領先優勢,不過在拉美市場,以巴西為代表,目前格局上快手領先,TikTok猛追。

這樣的成長,雙方都是由不小的成本換來的。根據晚點Latepost報道,僅2021年上半年快手在海外投入超過8.5億美元;TikTok2018年以來在海外累計花費150億美元。根據東方證券的測算,快手在海外地區2021上半年單用户獲客成本約為15.86美元;TikTok2018年以來平均獲客成本約23.49美元。

TikTok、快手海外商業化進程 來源 @ 東方證券報告

現在,雙方都開始了商業化。Tiktok在2019年1-2月,就開始在美國等市場測試信息流廣告業務,於2020年中全面開放廣告自動投放工具,2021年上半年開放了印尼、英國地區的直播電商業務。國海證券在報告中測算,TikTok的單用户廣告ARPU目前約是Facebook2013年初水平,大約是Facebook當前的十分之一,但預計未來增速將高於同時期Facebook。

快手海外於2021年下半年開啓商業化。2021Q3在海外市場,包括巴西、東南亞、中東等地在內,上線了廣告投放系統“Kwai for business”,支持信息流效果廣告和品牌廣告。

未來變現能力上,Tiktok同樣被寄予高期待。而快手,在2021年8月開始將Kwai中東、Kwai拉美與Snack Video三個獨立的應用合併後,海外戰略相對更清晰,但商業化能力還有待觀察。

B站出海產品,包括主站出海和漫畫以及遊戲三大塊。2020年底,bilibili移動端應用在泰國和馬來西亞上線,Sensor Tower數據顯示,出海一年多,bilibili應用在泰國、印尼、菲律賓、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6國上線,下載量超過千萬,2022年1月單月累計下載量超過400萬。這與其他同賽道大廠的成績相比,還有一定距離。

一位接近B站出海業務的人士對深燃表示,參考國內的發展路徑,B站出海依舊以ACG內容為支撐點,這是其獨特優勢,但難題是如何實現本地化。“拓展海外,可以基於國內數據去做,也可以參考調研得到的數據,但這都是建立在理論基礎上的,所以需要本地化的運營,這一過程如何找到輔助業務發展的當地人是難點,在疫情衝擊下,那邊疫情情況不是很樂觀,不方便過去,導致做本地化的事,有一些阻礙。”

在長視頻方面,愛奇藝、騰訊視頻出海的步伐更早,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017年,愛奇藝就佈局海外,通過《鬼吹燈之牧野詭事》打開了市場。幾年來,《延禧攻略》《無證之罪》《隱秘的角落》等國內熱門作品,都進行了海外輸出,愛奇藝海外發行內容已經累積超過100個項目。現在,愛奇藝還和東南亞本土團隊合作打造了多部原創劇。

騰訊視頻的打法類似,也是瞄準東南亞市場,其WeTV與泰國CH3電視頻道運營商BEC World、馬來西亞首要媒體集團Media Prima等達成了合作。

根據SensorTower《2022年2月全球熱門移動應用收入TOP10》,在APP Store排行榜上,騰訊視頻(Tencent Video)位列第三,愛奇藝(iQiyi)位列第五,B站還未上榜。

對於愛奇藝、騰訊視頻、B站來説,面臨的挑戰是,Youtube、奈飛、HBO、迪士尼+等國際視頻巨頭也都混戰在東南亞市場,再加上當地也有成熟的視頻平台產品,要想拓寬市場,面臨的勁敵不少。

社交產品上,國內互聯網大廠,則表現平平。

擅長熟人社交的騰訊,WeChat在海外尚未成為最主流的社交應用。在Sensor Tower《2022年2月全球熱門移動應用下載TOP10》裏,WeChat在APP Store下載量裏位列第7,排在前面的有WhatsApp、Facebook、Instagram。

在它們的包圍下,“去照搬複製拓展海外市場,幾乎不太可能了”,徐瑞呈表示。

而在陌生人社交上,專注出海的中國公司歡聚,已經在海外擁有直播應用Bigo Live、短視頻平台Likee、遊戲社交平台Hago等產品,聚焦中東市場的雅樂科技的Yalla,在國外已經佔據領先優勢。國內陌生人社交領域的頭部公司陌陌,出海之路,路漫漫。

小結

目前,互聯網大廠大多在全球多地布點,做得越來越“重”。

總得來説,互聯網大廠出海,首先是產品要過硬,其次要實現本地化,打出差異化。

綜合與多位關注海外市場的行業人士的交流,判斷互聯網大廠出海成效如何,要關注兩個方面。先要看這項業務在國內的模式是否跑通。“如果在國內就已經是虧損狀態,去海外的模式沒有變化,只是把餅鋪得更大,投入產出比沒提高,帶來的效益也不會高”,一位關注二級市場的投資人表示。

其次,還要關注一個先決條件,即大廠們對出海一事的認知和決心。

“既然要做出海,組織架構就要做相應的調整”,吳緒蘭回憶2014年做出海業務時,業務做了好幾年,才出差到當地,現在的情況已經大不相同,能在出海上取得成果的大小廠,如字節跳動、歡聚等,“海外員工佔比都非常高,很多都是在本地註冊公司,如果還只是靠國內線上遠程出海,這事挺難成的”。

徐瑞呈表示,“一種是隻把中國的一個成熟飽和的產品做到海外去,這是被動出海,一種是一開始就是按照創造一個適合全球的產品的思路去做,這是完全不一樣的邏輯,會影響資源調配,人員支持上的問題”,這會決定互聯網大廠能不能在海外跑得更長遠。

這也是為什麼在海外市場上,不少互聯網大廠的戰績還不及一些中小企業公司。“在海外,就像戰場上,一個大部隊的團長,和小部隊的司令對決,決心完全不一樣”,一位投資人表示。

互聯網大廠的出海路,還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