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佳佳微科普
美國登月計劃結束50年來,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再去登月,你知道為什麼嘛?難道月球上存在讓人畏懼的東西?既如此,為啥中俄兩國又計劃去月球建設科研站?它究竟有什麼意義?
什麼是月球科研站?
對於月球,人類一直都有着無盡的嚮往,從19實際60年代末開始,蘇聯就曾發射了十多枚月球探測器,當時正當美蘇爭霸,美國不甘落後,也加快腳步向月球發射了探測器,甚至還完成了載人登月。
可我們發現,自1972年美國最後一次登月計劃結束,現在50年過去了,他們再沒有踏上月球一步,並且,除了美國之外,其他有能力的國家也沒有登月計劃,這不得不讓人猜測,難道月球上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嗎?
當然不是,要知道,當年美國從計劃到真正到達月球的11年裏,共計花費了255億美金,這是什麼概念,差不多是美國科研領域所耗資金的五分之一,可想而知有多費錢。
而且美國先後6次載人登月,已經收集了足夠多的月球樣本,這足夠它們研究幾十年,技術也已經發展成熟。
最重要的是,這個項目基本無利可圖,向美國這樣一個資本主義國家,最注重的就是投資回報率,這種有去無回的投資,自然要及時收手。
既如此,中俄為啥還要實施月球科研站的建設?我們接着往下看。
我們已經有了空間站,為啥人類一定要去月球建基地呢?
小孩子都知道月球是個不毛之地,但它並非是個不起眼的傢伙,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地外天體,它跟地球的平均距離只有38.4萬公里。
而且月球並不小,它的直徑有3476千米,是八大行星中最小行星水星的71%,質量也是睡醒的22.5%,在太陽系200多顆行星衞星中,月亮可以排在了第五的位置,最重要的一點是,月球是一個岩石剛體星球。
一直以來,月球對地球的影響就很大,它不僅掌控着地球海水的潮汐現象,還為地球阻擋了無數顆撞擊隕石。
不過話説回來,人類不是都已經成功建立了空間站,為啥還非要去月球建個科研站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所謂的月球科研站是個什麼東西?它其實是在月球表面或者月球軌道上建設的,可進行月球自身探索和利用、月基觀測、基礎科學實驗和技術驗證實驗等,多學科、多目標科研活動,長期自主運行的綜合性科學實驗基地。
説白了就是一個建在月球上的“空間站”,並且這個空間站能保證太空探索的同時,還能研究一下月球,簡直一舉兩得。
而且,月球上有人類需要的寶貴資源,比如氦-3,它是核聚變的優質燃料,地球總儲量不過500千克,而月球上卻有百萬噸之多,能供人類核聚變發電1萬年。
看到這有朋友會好奇了,月球科研站和空間站相比有啥區別嗎?咱們接着往下看。
月球科研站一旦建成,運營成本要比空間站少得多
空間站不僅建設成本高,運營成本也不便宜,畢竟航天員每半年就要輪換一次,因為在空間站失重的狀態下,人體骨鈣會流失,身體內臟也會有部分受到影響。
而航天員的輪換頻次越多,運營的成本就越高,畢竟太空發射的成本就已經很高了,更何況是載人航天。
而月球基地就不一樣了,畢竟月球地面是有引力的,雖然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所謂“螞蚱腿也是肉”。
有引力的情況下,骨鈣流失就不會像空間站那麼嚴重,如果再加上強化鍛鍊,基本可以做到接近地球的生活。
所以在月球基地工作的航天員,不需要每半年就輪換一次,至少可以工作一年甚至是更長時間。
另外,月球基地也不再像空間站那樣地方空間狹小有限,不利於儲存燃料和補給,在月球可以使用大型火箭一次性運送更多的補給。
當然了,月球表面有無限大的空地,可以對方更多的食品、燃料和水,這些都是空間站無法做到的。
不管怎麼説,月球都是人類走向深空的一塊“跳板”,月球基地將成為人類走向深空的“訓練營”。
人類要想熟悉、瞭解外星環境,就必須先了解月球環境,另外,月球上的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而且沒有大氣的阻力,未來人類若是在月球向深空發射飛船,對飛船結構的改進和節省燃料都有重大意義,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