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因不同信用卡名目繁多的優惠、折扣而煩惱?為了“薅羊毛”,不少人甚至擁有十數張不同銀行的信用卡,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優惠活動。
英國一家金融科技公司看準這個痛點,推出了專門針對這類人羣的“後悔藥”服務。
讓時間“倒流”
總部位於英國的Curve成立於2015年,與Revolut和Monzo等通過APP提供支票賬户服務的競爭對手不同,Curve將客户的所有借記卡、預付卡和信用卡等支付卡整合到一個平台上,並提供一張可用於支付的“智能”卡。
(官網截圖)
該公司的APP有一個名為“回到過去”的功能,允許用户在完成交易後更改他們所支付的賬户。使用Curve可以在付款後的最多90天內將一筆已支付的款項從一張卡轉到另一張卡,而不需要區分是借記卡、信用卡等。
舉例來説,Curve可以讓用户用一張信用卡支付領一張信用卡的賬單或支付税收,當需要現金的時候把借記卡的賬單轉到信用卡上,以改善即時現金流。
該APP可以與Apple Pay、Google Pay和Samsung Pay一起使用,並且使用APP轉賬也沒有手續費。
2020年4月,Curve還推出了無卡號的新卡,Curve首席運營官Nathalie Oestmann表示:“無卡號技術是所有支付卡的未來,我們非常自豪的是,Curve的眾籌投資者將成為歐洲首批受益於該技術的投資者之一。”
“這些新的投資者卡不僅更安全、更容易使用,而且它乾淨、整潔、極簡的設計讓我們的投資者非常滿意。”
近日,Curve宣佈獲得了9500萬美元的C輪融資,以加快美國業務的擴張。這輪投資由IDC Ventures、Fuel Venture Capital和Vulcan Capital牽頭,後者是微軟(microsoft)已故聯合創始人保羅•艾倫(Paul Allen)的投資公司。
Curve首席執行官兼創始人沙查爾•拜力克(Shachar Bialick)在接受CNBC採訪時表示:“儘管新冠肺炎給許多企業帶來了挑戰,但我們看到了巨大的增長,並正在實現我們的許多目標。”
拜力克稱,與其競爭對手相比,Curve受到疫情的影響較小。但該公司尚未披露2020年的財務狀況。
2019年,該公司的税前虧損翻了兩番,達到2850萬英鎊(合3870萬美元),營收翻了一番,達到590萬英鎊。
去年,聲名狼藉的德國支付公司Wirecard倒閉的餘波也對Curve造成了衝擊。
今年6月,在英國金融監管機構凍結Wirecard的業務後,Curve的客户一度無法進入他們的賬户。
該公司不得不將其支付處理業務從Wirecard轉移到競爭對手Checkout.com。
Bialick表示,他的公司獨特的定位是一個彙集了多個賬户的“頂級”銀行平台,而不是一個獨立的數字銀行。
“我們的定位非常不同。”他説,“美國人平均有七到八張銀行卡,他們喜歡獎勵。”
據該公司披露,已經有超8000名美國人在等待Curve在美國上市的名單上登記。
“如果你看看美國的銀行數量,你會發現有成千上萬的銀行,從小型的鄉村城市銀行,到美國銀行和大通銀行這樣的大銀行。市場的分裂性是顯著的。”
Curve表示,很快還將公開推出一項信用功能,讓客户可以分期付款,類似於Klarna、Afterpay和Affirm等公司所謂的“先買後付”服務。
陷入爭議
Curve美好的前景上也籠罩着一些陰雲。
2019年11月,一篇Business Insider的報道稱,泄露的內部數據顯示,儘管Curve公開表示它擁有“50多萬用户”,但其實只有7.2萬人至少每月一次使用他們的Curve智能卡。換句話説,在Curve的50萬用户中,只有14%是月活躍用户。
Curve的投資平台(通過Crowdcube與那些為其做出貢獻的人分享)曾被《金融時報》形容為“不透明的”。
報告中沒有包含任何關鍵業績指標數據或有關預期收入或利潤率的信息。然而,報告中確實包含了對客户增長的樂觀預測,暗示該公司到2020年底將擁有400萬客户——幾乎沒有數據支持這一預測。
宣傳資料目前還未公開,但已與投資者分享。當時,Curve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根據英國金融監管規定,它不需要向眾籌投資者遞交詳細的招股説明書。
Crowdcube的一位匿名支持者告訴Business Insider,他們在Curve的活動中投入了四位數的資金,他形容這些數據“不好”。
他們補充道:“説服風投支持你的願景是一回事;他們得好好看看引擎蓋下的情況。但讓成千上萬的普通人在不向他們説明全部情況的情況下把錢交給他們又是另一回事了。”
一些投資者通過Curve的在線留言板尋求提高透明度,但沒有得到答案。
“我有無數個問題想要搞清楚,”其中一人寫道,“Curve幾乎沒有回答任何問題,也沒有給出任何信息。”
另一位用户表示:“我可能會撤回投資。整個過程不透明。這可不是什麼好兆頭。”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