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遇到過嗎?17歲少年的挫折,難住科學“大牛”

摘要:問答環節中,一名17歲少年中學生差點“問倒”81歲圖靈獎得主。

您遇到過嗎?17歲少年的挫折,難住科學“大牛”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辦到第三年,科研“大牛”們與青少年的交流互動,是初始即有的精彩保留環節之一。

今年,論壇將其擴展到更大的平台,匯聚數位頂尖科學家,全中國選拔出的55名科學少年、青年學者,以及多位國內中學校長,以T為名:Teens(青少年),Talents(天賦),Timeless(永恆的)。

昨夜,本次論壇覆蓋年齡最廣的世界頂尖科學家T大會如火如荼進行,問答環節中,一名17歲少年中學生差點“問倒”81歲圖靈獎得主。

“我面臨的困難,您遇到過嗎?”

“因為疫情的原因,我正在進行的科研項目受到了影響,對我來説是很大的挫折,”T大會上,來自北京十二中的女生小吳通過視頻連線,向圖靈獎得主,美國教授約翰·霍普克羅夫特提問:“類似這樣的困難,您遇到過嗎?您是怎樣克服的?”

屏幕中,一頭銀髮的霍普克羅夫特先生停頓了一秒,顯然這是個挺意外的問題。“其實我比較幸運,求學的時候,並沒有遇到過很大的挫折,”他實話實説,接着話鋒一轉給出自己的建議,“我記得之前因為疫情的影響,確實有些學者無法進行計劃好的國際交流,但是相關機構想了很多辦法,包括讓青年學者先在該機構海外分部工作,繼續研究。”他想告訴眼前這位年輕人的是,不要感到沮喪,因為周圍會有很多力量來幫助真正熱愛科學的人。

您遇到過嗎?17歲少年的挫折,難住科學“大牛”

江蘇省常州高級中學的小李是揣着問題來的,他提問的對象是阿爾巴尼醫學獎得主謝曉亮教授。“現在,學科融合的研究方法似乎越來越重要,您如何看待它的發展?”

“確實,現在科學新知識新發現的很多機會出現在學科交叉的地方,”謝曉亮説,“但你也要為此做好準備,在已經成熟掌握的理論框架之外學習新東西,壓力可不是一般的大。”

“我在上海隔離了14天,但這非常值得”

“參會前我在上海隔離了14天,但能與年輕人面對面,這非常值得。”邁克爾·萊維特説。講述着自己的心路歷程,他向在座的青年、少年們寄語:要充滿激情、堅持不懈、相信自我、富有創意,可以去做冒險的事情,可以犯錯誤,而在這之上,必須首先做個善良的人。

為了這次交流,這位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第一次嘗試親手做了中英文雙語版本的演講展示素材,參會的每一位科學家,都帶着自己的故事來到這裏。

“2008年,我帶着孩子回中國看北京奧運會,”謝曉亮是改革開放後哈佛大學第一位中國教授,在美定居多年,奧運會看完,感觸良多。“當時,我們為祖國獲得最多金牌喝彩,同時也感到,獲得科學技術的金牌,中國科學家任重道遠。”他説。

帶着這份執念,2018年,他回到中國在北京大學全職工作。“今年新冠疫情發生時,我在海外出差,但我選擇立刻回國,因為我知道對抗病毒,基因測序一定會大派用場,我們的團隊可以出一份力。”就這樣,兩個星期時間,病毒序列在他的參與下完成基因測序,速度令全球學界歎為觀止。

如今,謝曉亮主導的單細胞基因測序研究,也參與到新冠病毒肺炎預防治療的進程中。“作為一個科學家,我熱愛自己的工作,因為它賦予我挑戰、責任和使命,也帶來欣慰、滿足和憧憬。期待在座的青年、少年,和更多未來的科技力量,在最美好的青春年華努力向前,不忘振興中華的重任,在未來的變局中,打好基礎。”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解放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97 字。

轉載請註明: 您遇到過嗎?17歲少年的挫折,難住科學“大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