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上下游聯動,給汽車產業注入“芯”動力

由 緱風彩 發佈於 科技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吳紅梅 本報記者 王 春

隨着汽車“新四化”的發展,自動駕駛芯片也將成為汽車芯片領域彎道超車的新賽道。在當前汽車缺芯的挑戰下,加速AI芯片的突圍創新,是汽車行業無法規避的嚴峻現實課題。

促進汽車電子芯片與下游應用客户聯動、促進人工智能芯片發展、瞄準芯片國家戰略加強青少年科創教育……近日召開的上海兩會上,集成電路領域汽車芯片、人才教育與產業聯動等問題成為人大代表們關注的“芯”事。

全球汽車行業嚴重“缺芯”

2021年伊始,全球汽車行業“缺芯”問題更加嚴重,多家車企宣佈汽車產量將受半導體短缺影響而下降。

“芯片堪稱汽車的神經,整車應用芯片的數量已達500塊以上,車上電子穩定程序系統(ESP)、電子控制單元(ECU)等車內核心繫統都依賴於此。”上海科技創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總經理沈偉國介紹。

隨着新能源汽車的普及,作為可提升汽車電氣化性能的功率器件,汽車微控制器(MCU)和傳感器等芯片能力已成為車企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構成之一,企業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對芯片的採購將是燃油車的近一倍,其中僅功率器件數量增長就超過100%。未來智能汽車所需智能化、網聯化的需求,使得汽車AI芯片、圖像處理芯片、通信芯片、安全芯片等在汽車製造產業供應鏈中佔比將越來越高,汽車電子芯片在未來汽車製造產業中將成為“生死命門”,決定產業發展的速度和高度。

汽車芯片需加速突圍創新

據預計,2024年全球汽車領域的半導體市場收入將達到約428億美元。到2030年,整個車載AI芯片市場的規模將達到1000億美元。中國芯片地位或將影響中國汽車品牌的未來。

隨着汽車“新四化”的發展,自動駕駛芯片也將成為汽車芯片領域彎道超車的新賽道。自動駕駛等級每進階一步,算力便需大幅提升,傳統芯片也已無法滿足當下的算力需求。業內專家認為,國產汽車AI芯片和操作系統只有未來3年左右的時間窗口,到2023年,如果任何一個行業賽道的“玩家”在智能汽車領域的市場佔有率做不到前三,那就基本失去了參加決賽的入場券。

在當前汽車缺芯的挑戰下,加速AI芯片的突圍創新,開展新一代L4/L5級汽車AI芯片的研發和商業化進程,是汽車行業無法規避的嚴峻現實課題。

沈偉國認為,汽車電子芯片的發展必須依賴上下游的聯動。汽車電子芯片產品的定義依賴於客户的需求,其驗證也需要客户的全面配合。因此,前期開發需要供應端和應用端緊密結合,共同進行大量投入。國外企業通過上下游聯動已取得先發優勢。國內芯片企業還處於起步階段,更需要得到客户端如車企、模組企業大力支持。

打造高質量芯片科創教育體系

芯片是基於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等基礎學科的多學科交叉融合,內容覆蓋廣,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科學思維、創造能力和實驗動手能力。其應用型學科特點能夠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啓迪興趣,帶動和促進基礎教育發展。

上海人大代表、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科研部部長姚薇在實際調研中發現,隨着集成電路成為一級學科,上海大學等高校也開始加強芯片相關學科建設。然而,面向青少年羣體的芯片教育、人才發現和培育機制仍為空白,不利於上海芯片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據瞭解,目前,僅少部分有人工智能方向專業的大學或研究機構參與進入上海市校本課程的科創教育。但是,當前科創教育內容質量參差不齊,無法監管。學校受師資、技術、資金和場地等方面條件的制約,僅靠自身力量無法實現跨學科交叉、教育與社會融合、過程評價等高要求。亟須通過拓展社會資源,加強與專業機構合作,共同探索符合學科特點、時代要求和學生成長規律的教育教學模式。

對此,姚薇提出,要加強科教融合,由權威研究機構、優秀學科教師和專業課程編制團隊強強聯手,共同打造高質量芯片科創教育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