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觀中國 | 數字化的“賽場”上,中國正在領跑,美國加緊“山寨”

由 由振山 發佈於 科技

導讀:在數字化轉型和智慧城市建設方面,中國走在了世界前列,這是因為中國有一套“自上而下”的國家戰略,政府和私營部門密切合作。未來在區塊鏈服務網絡和數字貨幣的支持下,超級應用軟件將積累海量數據,形成巨大價值。而美國的數字化建設走的是“自下而上”道路,少數產業巨頭以降低成本、獲取競爭優勢為目的進行數字化革新,缺乏總體規劃設計。美國政府的相關產業政策只是中國的“山寨版”。

我們今天的工作、生活和娛樂方式正經歷數字化轉型,從單純的物理空間轉變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全方位體驗。在不遠的將來,這些體驗還將被通證化,以數字加密貨幣或傳統主權貨幣進行交易。世界各地的城市都在爭先恐後地學習如何更好地從數據中挖掘價值。

人們在商場、倉庫或辦公室裏移動時,就會產生數據,對這些數據加以分析,就能產生價值:支付數據可以幫助掌握特定人羣的消費趨勢;住房數據可以幫助房東找到新的租客;超級應用的數據可以用來拓展消費渠道,幫助消費者更容易做出選擇,並提供更多元的消費體驗;軟件開發者可以利用數據優化彈窗策略;建築商可以利用數據減少事故發生;管理者可以利用數據來減少碳排放和公用事業成本。

利用這些數據,可以在城市、社區、建築羣和建築物內部,更好地佈置商鋪、商品和服務。數據還可以為建築物賦予新的功能和服務。那些不懂得如何利用數字化工具的人恐怕將失去未來。

圖片來源:東方IC

中國早在2015年就開始在智慧城市和區塊鏈建設方面展開先行先試,如今,中國在地產科技 (proptech) 領域已經遙遙領先於其他國家,引發西方警覺。中國的地產科技有兩大基礎,一是區塊鏈服務網絡,二是數字人民幣。

美國的地產科技發展落後於中國,因為美國模式是以私營部門為主,“自下而上”的B2B模式,目的在於降低成本,增強企業競爭力。在美國,“政府都是壞的”之一理論很流行,人們不喜歡政府“管”得太多。但問題是,要實現實體資產的數字化,需要一套新的、昂貴的數字化支付體系,而這隻能通過公私合作來實現。

過去60年來,美國已經建立了一套基於支票和信用卡的支付系統,對亞馬遜或貝寶 (PayPal) 這樣的私營企業來説,將這套成熟的系統進行數字化改造是一件相當麻煩的事——尤其是在沒有超級應用程序的情況下。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反觀中國,自2015年前後開始,智慧城市成為一項“自上而下”的國家戰略,500多個城市已經開展數字化智慧城市試點。數字化涵蓋基礎設施、5G通信、支付體系、應急服務和能源等多個領域,房地產行業顯然也是中國數字化戰略總體佈局中的重要一環,這些領域僅靠私營部門是無力單獨建設的。

那麼私營部門在中國的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呢?在中國曆次五年規劃的準備工作中,都有私營部門的參與,私營企業勇立時代潮頭,充分研究政策內涵,積極推動政策落實。這些政策規劃是長期的、一貫的,不會發生實質性變化,避免了不確定性。

此外,中國的地產商大多是多元化經營,業務範圍既包括住宅,也包括商業樓宇和娛樂設施;而美國地產商則更專業化、細分化。這對中國數字化發展來説是一個優勢,因為越是多樣化的數據才越有價值。

在區塊鏈服務網絡和數字貨幣的加持下,未來的數字化世界將令跨行業分析和交易成為可能,從而形成更豐富的數據庫。在這方面,中國顯然佔據了先機,一個使用人民幣進行交易、規模高達數萬億美元的通證化數字世界才剛剛開始顯露端倪。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從騰訊的微信,到阿里巴巴的釘釘,還有字節跳動的飛書,中國的這些超級應用軟件打造出的數字生態系統,可以不斷將新功能便捷地整合到現有應用場景中。這些應用覆蓋數百萬中小企業和數以億計的個人用户,足以創造出巨大的規模效應,迅速提高生產率。

當前美國正在加快數字化步伐,利用包括軍方和硅谷的合作關係來對其老舊的基礎設施進行大規模數字化改造。亞馬遜、谷歌等企業也正在低調地進行着許多研發工作,但問題在於,這些產業巨頭搞數字基建的目的只是為了壟斷市場。

值得研究的問題有很多,但美國現在正着手實施的所謂“新產業政策”可能只是中國政策粗劣的“山寨版”。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 本文原標題為 "Smartening up cities with data"

責編 | 布英娜

編輯 | 張   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