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618購物狂歡節,線上商品搶購如火如荼的進行着,部分電商企業老闆卻狂歡不起來了。
據媒體報道,華北地區多家網店店主都接到了當地税務部門通過電子税務局發送的“風險自查提示”,提醒他們存在少記營業收入風險,要求企業自查3年以來存在的漏報問題並補繳税款以及滯納金。
電商行業雖然已經出現了很長一段時間,但其中的涉税監管一直相對寬鬆。此次税務部門發佈的企業自查風險通知預示着 “電商補税”第一槍正式打響。
近幾年,隨着越來越多的創業者將目光投向電商行業,電商行業大軍崛起,税務問題開始引起重視。
2019年1月1日,《電商法》正式施行,對電商行業涉税問題做了明確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依法履行納税義務,並依法享受税收優惠,電商徵税有了法律支撐。
但在現階段,電商行業還存在着這幾大税收風險和難題。
01 申報收入低於實際收入
由於電商都是採用線上方式交易,很多消費者在購物後並不會要求店家開票,網店上報税務部門的銷售額往往只有開發票的那一部分收入。
部分電商企業存在少記收入的問題,如被認定為偷税,會被無限期追徵税款滯納金以及相關處罰。
02 上游增值税發票難取得
電商老闆反映,部分進貨渠道在一些批發商城,供應商無法提供增值税專用發票。
此類情況對於小規模納税人來説會帶來所得税支出增加,對於一般納税人來説,沒有進項發票則會帶來增值税和企業所得税的雙重成本增加。
缺少進項票一直是電商企業主頭疼的問題,企業應該根據企業實際情況量體裁衣,如果因為供應商的原因,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考慮是否需要對供應商進行重新佈局,或尋求專業人士制定合適的方案來解決無進項票的困境。
03 刷單導致的收入虛高
在電商行業,還存在一個相對灰色的地帶——刷單。
“刷單很難,不刷單更難”,雖然刷單一直被人們詬病,但在電商行業內,刷單行為已經是一種行業潛規則。
在此前,電商行業涉税相關審查並不算嚴苛,很多商家普遍通過刷單等行為鑽空子,能少繳税就少繳。
根據近期電商行業動態來看,部分地區税務局已經開始要求電商賣家為刷單行為補税了。
也就是説,現在税務部門正在開始核對電商賣家在電商平台的實際銷售收入與申報的收入,如果有差異的,要求按電商平台數據進行補税。
税務總局通過大數據核對的商家收入是包括刷單虛假交易行為的,實際上並未產生這麼大的交易額和利潤,電商商家收入虛高,税收自然就加重了。
想要證明刷單的收入並非真實業務,就需要商家提供充分的證據,以證明刷單業務的真實情況,但是刷單這種行為本身就不被許可,證明了非真實業務,又會觸犯電商平台規則,兩者的矛盾,也讓電商企業主左右為難。
毋庸置疑的是,在大數據下,商家少申報收入或者刷單等行為將暴露無遺。税收是根據交易額來的,無論是何種形式,只要形成訂單後的交易額,均需要納税。
部分地區要求刷單補税的舉措,也是在警醒電商企業正視涉税問題、承擔納税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