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IT 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杭州、海寧、海口、青島、濟南、南京、蘇州、洛陽等地加油站已經叫停掃碼支付,如果沒有帶現金或油卡,可以移步到加油站辦公區內。其他加油站也陸續收到整改通知,不整改的加油站最高將被處以 3 萬元罰款。
眾所周知,在加油站不能打電話是一條紅線,只要測試結果證明,掃碼支付瞬間的發射頻率高於手機打電話,就會存在安全隱患。
為此,《IT 時報》邀請上海無線電協會在中國電信物聯網實驗室進行了一場對比測試。
實驗結論:掃碼支付確比打電話危險,另一種行為比掃碼支付更危險
此次爭議源於浙江海寧市民的舉報,當地某加油站存在車主在加油機旁掃碼支付油款的現象,為此,海寧市檢察院召開浙江省首場行政公益訴訟以外領域案件聽證會,針對加油站掃碼支付安不安全的疑慮,專門進行手機電磁輻射實驗。
該實驗結果顯示,掃碼支付的功率密度約是手機 VoLTE 通話的兩倍,也就是説,掃碼支付的電磁輻射功率遠大於通話,評議團得出 “ 在加油機旁進行移動支付存在安全隱患 ” 的結論。
圖源:浙江消防
如今仍是一個 2G、3G、4G、5G 手機並存的時代,理論上 2G 功能機在通話時發射頻率更高,為了實驗的嚴謹性,在中國電信物聯網實驗室裏,上海無線電協會沈衞朝選取了三部實驗手機,分別是 2G 手機、3G/4G 手機和 5G 手機,對上一個實驗進行更嚴謹的驗證。
進一步實驗結果也顯示,雖然 2G 手機的電磁輻射功率大於 4G VoLTE 通話,但掃碼支付的瞬間最高電磁輻射功率是 2G 手機的 2.7 倍。
除了驗證上述結果外,實驗發現,微信發圖的電磁輻射功率是多個場景中最高的,功率密度為 0.757μW/c㎡,而掃碼支付只有 0.137μW/c㎡,相當於前者是後者的 5.5 倍。
製圖:IT 時報(注:圖中單位應為 μW/c㎡)
等待加油的間隙,很多司機、乘客都有習慣打開微信來處理事務。但從實驗結果看來,這種行為非常危險,除了微信發圖外,微信視頻通話的電磁輻射功率也大於通話,看視頻的電磁輻射功率也與通話相當。
“ 如果加油站不能打電話仍是一條紅線,那麼加油站不僅要禁止掃碼支付,更要警惕使用手機。” 上海無線電協會沈衞朝解釋道,手機輻射功率的大小取決於做上傳業務時數據量,視頻業務以下載為主,上傳數據只是一些控制信令消息;掃碼支付業務在一定時間內會集中上傳較多數據信息;VoLTE 語言通話,聽電話時上傳數據字節較少,説話時上傳較多,根據一定的時間內小於支付業務是正常的。
通信建議:十幾年未更新的規範 應與時俱進
其實,早在 2008 年 1 月 1 日開始實行的《加油站作業安全規範》中就規定:嚴禁在易燃易爆區域內使用手機。
加油站負責人表示,使用手機包括打電話、掃碼支付等動作。規定一直都在,只是之前在加油站引起重視的只有打電話這一行為。
按照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 15 號令《安全生產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辦法》第四十五條:“ 生產經營單位及其主要負責人或者其他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給予警告,並可以對生產經營單位處 1 萬元以上 3 萬元以下罰款,對其主要負責人、其他有關人員處 1 千元以上 1 萬元以下的罰款。” 其中第一種行為就是 “ 違反操作規程或者安全管理規定作業的 ”。也就是説,如果加油站不整改使用手機的規範,將有可能被處以最高 3 萬元罰款。
模擬一種極端環境,使用手機時會產生射頻電流,如果遇到加油站設備鏽蝕,會產生射頻火花,如果剛好有達到爆炸極限的油氣泄露,就會引發爆炸。
所以,並不是所有使用手機的情況都會引發爆炸,需要兩個條件,一是現場油氣混合濃度必須達到一定比例,二是手機電磁輻射功率達到一定程度。但為了防止極端情況的發生,工作人員使用的二維碼掃描設備、POS 機都經過了防爆測試,但消費者不一定使用防爆手機,所以使用手機掃碼支付的動作要儘量遠離加油槍。
追溯到更早版本的《加油站作業安全規範》,不允許在加油站使用移動電話的規定是從大哥大、BP 機時代就已制定的。對此,中國電信物聯網實驗室曹弘毅表示,隨着網絡逐步嚴禁,現在手機的發射功率越來越小,加油站油氣回收的安全措施也越來越到位,但使用手機的場景越來越多,現行安全規範也應該進一步完善。
圖源:網絡
能不能在加油站使用手機,就跟在飛機上能不能上網一樣,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被討論一次。核心原因在於通信設備和通信網絡都在更新換代,而相關規範是否能與時俱進。
輻射誤區:從燒基站到口罩藏 5G 天線
民眾對於電磁輻射的常識也要與時俱進。目前看來,民眾對於輻射的認知存在很多盲點和誤區,前有歐洲燒基站,後有美國民眾懷疑口罩裏藏 5G 天線,5G 輻射的謠言越來越令人匪夷所思。
圖源 / 網絡
近期,美國民眾懷疑口罩裏的金屬鼻樑條是 5G 天線,通過這根天線發射無線電波,能實現跟蹤和控制,甚至還會致癌。
對此,沈衞朝表示這是無稽之談,無線電波根據波長或頻率,在一定尺寸或面積的金屬體上會出現共振,無線電設備確實是利用這一原理來配置天線裝置的。5G 信號在口罩的金屬絲是否能產生共振要取決於該金屬絲尺寸、方置方位、與 5G 信號源距離等因素,但口罩鼻樑條的長度遠不能產生如此之大的能量。
知乎網友 @gashero 就抽出了自己的口罩鼻樑條,測了一下長度,根據推算對應波長 208mm,諧振頻率 1442 MHZ,國內三大通信運營商的 5G 頻率遠沒有這麼低。
至於輻射致癌更是毫無根據,按此種邏輯,人們戴項鍊、耳環、髮夾,豈不是都有致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