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推進智慧城市建設

智慧城市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抓手。隨着新興信息技術的不斷湧現,當前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已經跨入3.0時代,建設數字化時代的智慧城市將需要更多新方式和新標準。

創建智慧城市生態體系

智慧城市是一種城市發展新模式,主要通過物聯網、雲計算和大數據等新興信息技術,集成城市系統和服務,實現信息化、工業化與城鎮化深度融合,以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優化城市管理和服務、改善市民生活質量。

在不同歷史時期,城市發展依靠不同的生產要素。北京化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唐方成表示,在數字化時代,5G網絡、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創造了數據資源這一特殊的生產要素,成為數字化時代城市轉型發展的重要驅動力。目前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已經跨入3.0時代,這一時代是旨在創造性地提升市民體驗的大數據應用。因此,我們需要構建一個既能統一平台又能服務民生的智慧城市生態體系。

具體來講,完整的城市創新生態系統應包含創新人才、創新主體、創新資源、創新環境、創新網絡這五個維度。其中,創新人才是掌握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科技的複合型人才;創新主體指數字科技人才培養以及參與智慧城市建設的各類行為主體;創新資源是通過對數據資源的挖掘和分析提高城市管理的智慧化和城市治理的精準化;創新環境指政府出台支持智慧城市發展的法律法規並實施數字政務;創新網絡是其他創新要素髮揮作用的倍增器,包括5G網絡、雲計算、區塊鏈、智慧交通技術等數字技術在內。

精準分析城市數據

城市大腦和社區小腦是智慧城市建設中的重要部分。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智慧城市處副處長王威提出,城市大腦關注的是整個城市的運行,難以覆蓋城市生活中的細枝末節,而社區小腦可以很好地補充這一欠缺,其關注範圍就是一個社區,可以根據各個社區的不同需求來提供服務。

城市大腦是城市生活的數字化界面,其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基於城市所產生的數據資源,對城市進行全局的即時分析、指揮、調動、管理,最終實現對城市的精準分析、整體研判、協同指揮。城市大腦的概念最先由杭州市提出。在杭州,涵蓋警務、交通、文旅、健康等方方面面的數據日均可達8000萬條以上。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鬱建興以城市大腦在杭州疫情防控中的初步應用為例,解釋了這些海量數據如何為城市管理提供重要參考。杭州的城市大腦部署了疫情防控駕駛艙,接入了防控指揮部、衞健委、公安局、電網等各類公共部門數據,實現精準發送各類預警信息。

除城市大腦外,社區小腦的建設也方興未艾。社區小腦是以社區為關注中心,通過物聯、人聯、數聯三種感知方式,解決社區內部治安防控、環境衞生、便民服務、健康養老等問題,同時對接市民服務中心、企業服務中心、各政府部門的信息化平台,全面指導社區生活的有效運行。

強化各要素協同效應

智慧城市的本質是要實現實體城市和虛擬城市的高效轉換,因此需要打造一個完整的信息傳輸通道。在王威看來,發展智慧城市,需要全面增加城市數據採集,合理處理城市數據資源體系,儘量拓寬城市數據傳輸體系,以及掌握信息入口,完善城市數據接入體系。

在智慧政務方面,鬱建興提出,政府自身的數字化改革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關鍵,這需要建立和完善以數據共享為基礎的跨部門、跨主體協作體系。智慧政務首先承認分工的必要性,然後在數據共享的基礎上形成跨部門跨主體的協作,因此政府需要主導重構治理流程。

學者提出,為促進智慧城市生態體系健康發展,首先應加強數字技術開發和5G網絡、雲計算、人工智能、城市大腦等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同時加強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等智慧主體的培育和引入,培養、吸引和留住數字科技人才。此外,還應加強數據資源的生產、加工和儲存,共同推進智慧城市數據生產、消費、交換交易和數字社會治理。

在具體實施上,唐方成建議,第一要加強頂層設計,明確智慧城市發展的方向、各參與主體的權責,差異化佈局,統籌推進智慧城市生態體系發展。第二要打破壁壘,有效激發各個參與者、各要素之間的協同效應,實現不同部門、不同行業、不同平台企業的數據互聯互通,以數據共享實現跨部門、跨層級、跨地區的高效服務和協同治理。第三是通過數據開放,激發社會和市場各主體參與智慧城市生態體系建設的積極性。第四要樹立“全週期管理”意識,統籌常態和非常態治理。第五要努力提高市民的滿意度、幸福感和獲得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羣眾獲得感為智慧城市評價的第一標準。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93 字。

轉載請註明: 統籌推進智慧城市建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