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越
圍棋進入人工智能時代前,世界冠軍時越九段每盤棋之後,最困擾的是如何找出輸贏的關鍵。
“常常一盤棋不知道輸在哪,或者是在哪個地方走錯了,我如何能夠去找出自己的問題所在,這個是AI出來之前我一直很有困擾的地方,有時候贏棋也不知道怎麼贏的。”時越説。
自2006年在全國圍棋甲級聯賽首秀起,到如今正在進行的2020新賽季,時越在圍甲留下了293戰182勝的戰績。“我肯定希望能夠下得更長久一點,”時越説,“希望能夠去探知這個棋盤裏面更多的東西。”
人工智能的出現讓時越的探知過程中,在棋盤上發現了更多的可能。
“很多招法以前大家認為是很必然的一種想法,現在思路打開了,很多招法不像以前的固有定式,不是説這個局部下完一定要把它定型。現在AI就是很多招法是按這個全局來的,在一個局部下沒有一個固定的招。這個是一個認識上的提升。”
如果以目數來算,時越認為棋手們比人工智能時代之前,實力普遍“能長個三四目棋”。“比如説現在的我和以前的我下,現在可能佈局就會便宜不少。以前的招法以現在的認識來看,就有侷限性了。現在大家肯定都漲棋了,自己的棋理能夠漲,就是對棋的理解能夠提升一個台階。”
日本圍棋大師藤澤秀行曾言:“棋道一百 我只知七”。在人工智能時代到來之後,大家意識到這並不完全是謙辭,時越甚至認為人對圍棋的認知還到不了百分之七。
當如今的AI能讓先甚至讓兩子擊敗人類頂尖高手,每一步棋都能通過AI的精確計算反應在勝率的變化上,是否意味着人工智能已能找到對弈中的最優解?
時越認為還遠遠達不到,“圍棋的變化太多了。電腦其實只是比我們強,但是他遠遠到不了説把圍棋裏面的所有變化都給解析出來的。AI的訓練和算法越多,可能水平越高,但距離圍棋上帝、絕對真理還是很遙遠的。”
“比如比賽中盤,不可能用AI把所有變化都去算清,佈局可能大家都差不多,主要是拼中盤,中盤的戰鬥力是實打實的個人水平,比的就是大家各自對棋的不同理解。”
這位曾經的中國圍棋第一人已年近30,他對圍棋的理解,也已經從比賽勝負延伸至生活之中。
“萬物都是有聯繫的,我是覺得圍棋能夠指導我的生活。比如,可能見到某一個棋形或者某一個局面下的一手棋,結合到生活中會有感觸,互相印證。圍棋沒有絕對的正解,你會覺得這個時候,這步棋當前是合適的。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事,能不能找到一個合適的處理方式?圍棋中很多種局面下的不同的選擇,就能映射出這個人在生活中的樣子或者他的一種風格。”
“一些圍棋愛好者他不希望出現有一個標準答案式的東西,我認為這步就是最好的,你不要跟我講AI怎麼下,我第一步喜歡下天元,雖然你告訴我勝率跌了,但無所謂,我也不在乎。其實這個狀態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