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已久的共享單車行業,硝煙味又濃了起來。
今年,隨着滴滴全面吹響進軍號角,旗下的青桔單車也被寄予厚望,四月份宣佈獲得10億美元融資,拉入了君聯資本和一家海外大基金入夥,而據媒體報道,青桔此輪融資,有一部分是截胡原本投給哈羅的。
無獨有偶,在青桔融資的同一時期,美團也宣稱今年將加大投車力度,不久前拋出上百萬輛單車訂單,其野心表露無疑。
在共享單車三國殺的局面中,哈羅本已經取得了相對領先的地位,可是在美團加碼,滴滴全力以赴的情況下,後來居上的哈羅,如何應對眼前的新變化?
三足鼎立
兩年來,共享單車無戰事。
隨着“彩虹大戰”告一段落,橙藍之爭餘熱散盡,OFO、摩拜合併大計落空之後,共享單車走過最初的草莽期,格局逐漸趨於穩定。
除了倒下的小黃車、小藍車等,賣身美團的摩拜,滴滴親自下場押注的青桔,以及得到阿里六輪融資實現逆襲的哈羅,成為了街頭的主顏色。
從資本的寵兒到一地雞毛,暴露了共享單車行業的侷限性,高額的運維成本,激烈的市場競爭,讓共享單車理想的商業模式,在現實面前顯得蒼白無力,不堪一擊。
但另一方面,共享單車具有剛需、高頻次消費、高活躍用户等諸多特徵,在流量增長緩慢的移動互聯網江湖中,成為了籠絡用户的利器。
洗牌過後,如今的摩拜、青桔、哈羅強勢突圍,後無來者。但他們無法單獨掌握自己的命運,最終被美團、滴滴、阿里等巨頭的資本意志所主導。共享單車,成為了巨頭攻城略地的棋子,亦成為各家巨頭的戰略要地。
在誰也不能消滅誰的情況下,共享單車三足鼎立,似乎已經成為終局,難有大變動發生。
但這樣沉悶的格局維持到現在,戰場上的火藥味突然濃了起來。
作為出行巨頭的滴滴,早已經在醖釀新的進擊計劃。去年6月,滴滴發佈關於兩輪車組織架構調整的內部郵件,宣佈滴滴出行單車事業部、電單車事業部正式整合升級為兩輪車事業部。滴滴官方宣佈稱,利用滴滴平台的戰略縱深,挖掘平台協同的潛力,不斷探索並創新出與各地政府、當地運營商、產業鏈、合作伙伴的多贏模式。
今年,滴滴突然被傳出旗下青桔單車獲得10億美元融資,拉入新投資方君聯資本以及一家海外大基金。而且根據《晚點LatePost》報道,哈羅去年下半年醖釀的一輪融資,最後關頭被滴滴截胡,轉投青桔。
另外,滴滴今年對外公佈了新三年“0188”計劃,0重大安全事故,每天服務超過一億單,國內全出行滲透率超過8%,全球服務用户MAU超8億。在滴滴的計算中,兩輪車將承擔起4000萬單的任務,對於共享單車給予的厚望,不言自明。
除滴滴之外,美團也沒閒着,在去年Q3季度分析師財報會議中,王興稱共享單車是明年核心投資領域,而且動作明顯,據媒體報道,今年4月份美團下單了百萬輛以上的共享電單車訂單,同時獨家買斷了富士達一款Q8車型,作為代工廠,富士達將不能再給其他品牌生產相同設計款式的電單車。根據業內人士估算,美團的單車訂單價格在10億元左右。
作為共享單車一員的哈羅,去年宣佈品牌升級,進軍四輪車出行戰場,而且不久前對外宣佈稱今年將實現盈利的目標。除了單車除外,哈羅App還上線了吃喝玩樂內容,不久前試運營跑腿服務。
種種情況表明,摩拜、哈羅、青桔之間又將展開新一輪的較量,防線也不在侷限於單車領域,而將延伸至兩輪車與本地生活領域。
作為後起之秀哈羅,如何面對新一輪的三國殺?
游擊戰
哈羅成立之初,行業內已經呈現摩拜和小黃車雙寡頭的局面,二者市場份額加起來幾乎超過90%,一窮二白的哈羅不得不另闢蹊徑,採取農村包圍城市策略。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哈羅喜遇貴人,先後獲得阿里六輪融資,憑藉支付寶和釘釘的流量加持,以及免押金舉措,成功逆襲。2018年5月25日,阿里巴巴集團學術委員會主席曾鳴稱,“哈羅單車在一年半內逆襲摩拜和ofo,日訂單總量超過前兩者之總和”。
哈羅能夠在重圍中一路殺出,阿里的支持是主要原因,但哈羅並沒有沉湎於巨頭所創造的優渥環境,而是時刻保持警醒,不斷等待機會出現,迅速出擊。
2018年底,滴滴由於兩起順風車惡性事件,口碑一落千丈,在監管和輿論的夾擊下,動彈不得。最終一路矇眼狂奔的滴滴,以開除兩名高管,順風車全國下架為代價,蟄伏時期長達一年之久。
作為出行市場的玩家,哈羅快速抓住空窗期,2019年1月25日,哈羅順風車業務上線成都、上海、廣州等六座城市。隨後又將順風車業務拓展至全國多個城市,藉此完成自身出行生態的佈局。
在此之前,哈羅單車兩週年發佈會在上海召開,哈羅宣佈整體品牌升級為哈囉出行,宣佈聯手高德地圖、嘀嗒出行,在北京、上海、南京、成都、杭州、武漢、廣州、廈門、大連、西安等全國81個城市同步上線嘀嗒出租車業務。
哈羅布局兩輪車,抓住了很好的機會窗口,然後採取游擊戰的策略,鞏固自己在四輪車生態的佈局。儘管哈羅在四輪車領域存在試水的成分,但突破單一業務佈局的嘗試,從來沒有停止過。
除四輪車業務之外,哈羅一路不斷鞏固自身在兩輪車市場的地位。
目前,哈羅推出了單車、助力車、電車業務,對應分別解決3公里、5公里、10公里場景的出行需求,而且,哈羅的佈局,也一度往產業鏈縱深處切入。
去年6月,哈囉出行宣佈與螞蟻金服、寧德時代成立三方合資公司,投入10億發展電動二輪車“換電”業務。寧德時代是國內最大動力電池廠商,出貨量曾一度問鼎世界第一的寶座,是當之無愧的電池巨頭。
哈羅入局換電業務,有着自身的考量,哈羅創始人楊磊曾透露,“中國每天接近20億次出行需求,其中10億次是依賴兩輪車完成的,而這10億裏面主要的服務依賴於電動自行車,每天需要完成近億次的充電過程”,另外哈羅依賴於餓了麼騎手場景,換電業務很容易開拓出新的營收曲線。
而且,哈羅的另一項考量因素,是為電單車發展鋪路。2019年7月,哈羅將電動車事業部獨立為一級部門,業務等級上與哈羅單車平行。電單車並非新鮮事物,過去曾與共享單車並駕齊驅,但由於政策限制,最終未能發展起來。但在去年,隨着新國標的頒佈,電單車又有捲土重來的跡象。
相比於單車,電單車在下沉市場的需求更為明顯,是兩輪車滲透的重要場景之一,在換電業務已經有所佈局的哈羅,將擁有更強的優勢。
另外,哈羅還推出了哈羅車服,基本該平台,哈羅後期可以將業務往保險、車輛維修等方面拓展,開拓新的營收曲線。
今年是哈羅實現盈利的重要一年,盈利也意味着行業進入自我造血階段,但囿於共享單車行業的侷限性,哈羅必須向更大業務拓展,這一方面,哈羅還有多少機會?
層樓難上
從出身草芥實現逆襲,哈羅在兩輪車市場已經取得了成功,但哈羅並不侷限於此,創始人楊磊曾説過,共享單車在哈羅的業務中最好只佔一成。因此他將哈羅未來的對手視作美團和滴滴,而不是摩拜和青桔。
所以哈羅不斷拓展業務範圍,入局四輪車市場,App中增加吃喝玩樂內容,以及試運營跑腿服務,但今時不同往日,哈羅想要在生活服務領域和網約車領域重現當初的神話,壓力重重。
首先,在哈羅大本營,戰事將再度上演,隨着滴滴和美團在單車上的投入加大,哈羅將面臨更大的壓力。在這方面哈羅雖然擁有一戰之力,甚至還有一些優勢,但總體而言,各城市對單車投放已經做了限量和規定,哈羅難以取得大勝。
而在四輪車市場,滴滴則會對哈羅形成更強勢的打擊。
哈羅的四輪車業務算是趁虛而入,但根基未穩。彼時滴滴忙於合規化與安全,無暇自顧,但如今滴滴已經整頓兵馬,隨着順風車的迴歸,滴滴將再次衝鋒。
所以,滴滴今年不斷在行業引起騷動,制定新三年目標,宣佈網約車業務盈利,除了鞏固自己在出行行業的話語權,也宣示着將重回高增長。
相比於滴滴超90%的市場份額,哈羅在兩輪車市場難有優勢可言,滴滴的護城河是憑藉幾百億資金燒出來的,以此形成他人無法企及的長板優勢,這一點很難有人能夠撼動。而且今時不同往日,哈羅幾乎不可能模仿當年滴滴的成功路徑。
另外,哈羅四輪車還要面臨技術和運力兩方面考驗。根據多家媒體報道,哈羅網約車和順風車存在里程計算偏差大、定價不精確等一系列問題。而且,不用於兩輪車市場,網約車是需求和供應兩方共同驅動的市場,沒有單量則沒有司機,沒有司機又沒有乘客。這是後發者哈羅,難以彌補的缺陷。
所以,哈羅想要在四輪車市場分一杯羹,難如登天。
而且,哈羅也面臨和滴滴相似的困境,作為一個出行App,用户粘度低,甚至哈羅比滴滴更為明顯。由於用户用完即走的習慣已經根深蒂固,所以哈羅很難將流量轉化到非出行的業務場景中。
楊磊自己也曾説過,從業務邏輯來講,出行本身和消費密不可分,本地生活服務是哈羅基於目前出行領域已經積累的業務基礎和3億用户去做的一個延伸和探索,但目前還遠談不上是哈羅下一階段的“陣地”。
在本地生活的佈局,滴滴早已經栽了跟頭。最近,滴滴動作也不小,成立貨運服務,上線滴滴跑腿,成立旅行社,之前在無錫與美團掀起外賣大戰,但從最終結果來看,都是雷聲大,雨點小,無一能終。
在滴滴尚無法切入的生活服務領域,哈羅的機會可想而知。
但是,共享單車的流量性質,以及在兩輪車市場的地位,共同構成了哈羅的一塊自留地,如果哈羅能夠抓住時機,擇時而動,完善兩輪車出行的故事,仍然不失一種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