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G冰刃4 Plus 2070 SUPER版筆記本評測:性價比更高的旗艦機
冰刃系列作為ROG遊戲筆記本中的頭牌(我們先忽視一下超神X那種怪物),可以説是一直引領着市場上輕薄型遊戲筆記本的發展趨勢。前不久推出的冰刃4 Plus在全面更新配置之後,用液態金屬導熱換來的“怪物”級別的散熱能力讓它可以説是摘得了輕薄型遊戲本中的性能桂冠。
在採用RTX 2080 SUPER Max-Q的版本之後,ROG又推出了一款使用RTX 2070 SUPER顯卡的冰刃4 Plus,這次的GPU可算是滿血了。雖然芯片規模差了一些,但更高的頻率可以彌補一些規模差距,那麼這款使用滿血RTX 2070 SUPER的冰刃4 Plus能有大哥的幾成功力呢?看完下面的評測文章,你就知道了。
冰刃4 Plus的A面材質與上代保持了一致,整體為金屬材質,且使用了精細的拉絲工藝。一條斜線上從左上角拉伸至右下角,與凹陷的折角完美銜接。斜線將整個A面的拉絲走向分成兩個不同的部分,左邊垂直向下,右邊平行於分割線方向,於左上拉至右下。作為家族標誌的“敗家之眼”Logo位於右側,表面鍍鉻,並不具備發光能力。整個A面的風格與ROG筆記本家族保持一致的同時,又有冰刃系列的特色。
細看A面的拉絲工藝,在光的反射下顯得非常的細膩,下方的金屬格柵和Zephyrus的名字訴説了它高端的身份。
打開頂蓋,冰刃家族特有的D面撐起特性開始發揮作用,將鍵盤與桌面間撐起約莫5°的夾角,上蓋最大打開角度約為120°,平時使用的話放在95°左右,下部機身已經充分抬起,為AAS風洞散熱系統提供充足的空間。
B面屏幕採用三面窄邊框設計,底部為匹配機身尺寸留出了較大的寬邊。B面頂部沒有攝像頭,不過ROG官方提供了一個外置的USB攝像頭,能夠提供1080p分辨率下60幀的影像採集。
這塊屏幕與之前測試過的頂配冰刃4 Plus是一樣的,300Hz的刷新率和標稱100% sRGB的色域對於玩家來説是非常夠用的,由於此前對屏幕進行過測試,這邊直接搬運原本的測試成績:
sRGB
DCI-P3
Adobe RGB
可以看到這塊屏幕的sRGB覆蓋達到了99.7%,達到宣傳的100% sRGB色域覆蓋的程度。校準前的色準表現也還算是過得去,不過如果要用它進行專業的攝影或視頻創作的話,還是需要進行校色,校準之後這塊屏幕的色準非常高,平均ΔE在0.33,最大ΔE也只有1.17。整體素質相當不錯。
再來看到C面,冰刃系列傳統的下置式鍵盤非常顯眼。將鍵盤下移有幾個目的,一個是可以更好的照顧到兩個發熱核心的散熱,在採用這種散熱方案後,兩枚渦輪風扇的進氣口從機身底部移到了C面;另一個目的是讓用户的手部可以遠離主要發熱區域,儘量提升使用體驗。
鍵盤按鍵帶有RGB背光,支持單個按鍵的背光顏色調控。
由於對鍵盤進行了下置處理,原本位於C面下半位置的觸摸板被移動到了鍵盤的右側,並且由原本的橫置改成了豎置。為了讓需要小數字鍵盤的用户能夠用的舒服一點,冰刃4 Plus於此處設計了一個切換按鈕,按下之後這塊觸摸板就會變成一塊觸摸式的小數字鍵盤。
機身邊緣的邊框倒角採用了暗金色的金屬包邊,非常容易反射光源,亮澄澄的。
最後是D面,可以看到這款筆記本並沒有在D面設計換氣口。整個D面明顯分成了兩個部分,上部有一個可開啓的“艙室”,它就是AAS風洞散熱結構的另一個組成部分。
再來看看擴展接口的配置,機身左側有DC IN、HDMI 2.0b、USB 3.2 Gen 2x1 Type-A、USB 3.2 Gen 2x1 Type-C外加一個複合式的3.5mm音頻接口。右側有有兩個USB 3.2 Gen 1 Type-A接口,另外有一個Thunderbolt 3接口。缺少RJ-45網口可能會讓在意網絡穩定性和延遲情況的玩家感到困惑,不過Thunderbolt 3接口的存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機身接口不足的缺點。總體來説,接口是基本夠用的。
測試環節介紹完整枱筆記本的外觀和擴展能力,我們還是來看看它的跑分情況。這台2070 SUPER版的冰刃4 Plus使用了一張滿血的RTX 2070 SUPER顯卡,其TGP比大哥機型上面用的RTX 2080 SUPER Max-Q還要高25W,達到115W的高度,不過它並沒有Max-Q專屬的Dynamic Boost來實時調配TGP。其他配置方面,除了內存只給了板載的16GB以外,其他方面均與大哥機型相同,CPU的功率限制也完全一致,在自帶的增強模式下,其PL2高達135W,PL1也有100W,這樣的設定放在市場上使用Core i7-10875H的機型中是絕對的佼佼者。
整機性能先來看看整機性能表現,使用PCMark 10的現代辦公基準測試項目對其進行測試,得到以下成績:
由於冰刃4 Plus並沒有做Advanced Optimus功能,切換顯卡輸出需要重新啓動,雖然重啓速度很快但總歸有個過程,所以PCMark在兩個模式下分別進行測試。可以看到在獨顯直出下面,數位內容創作環節的得分明顯高於Optimus模式,這也是獨顯直出帶來的好處。
視頻剪輯性能考慮到現在內容創作者越來越多了,不少人也會選擇利用手頭的PC或筆記本設備去進行各種創作,比如時下正盛的視頻類短節目就是較為常見的個人創作內容,這裏我們選擇常用的Adobe Premiere Pro進行序列的實時預覽和導出測試,使用的項目為我們常用的測試序列,源素材為4K規格。
100%分辨率的回放測試非常流暢,基本達到25fps的滿幀,而導出測試上面,因為新版Premiere Pro支持NVENC,因此在導出速度上面相較於純軟件是有較大提升的。當然,即便不用NVENC,軟件導出的速度也是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的。
SSD性能CrystalDiskMark
AS SSD Benchmark
這台冰刃4 Plus標配了一根容量為1TB的三星PM981a,使用的是三星原廠的9x層堆疊3D TLC顆粒,在壽命和效能上面可以説是目前SSD中的第一梯隊成員。
滿血RTX 2070 SUPER的威力老黃的刀法想必各位都見識過,這塊筆記本端的RTX 2070 SUPER與桌面版RTX 2070 SUPER的規模是一樣的,同樣擁有2560個CUDA核心,也就是40組SM單元,160個材質單元和64個ROP也都是完整規格,沒有遭到“毒手”。從上面的GPU-Z截圖中可以看到,在系統默認的增強模式下,這塊顯卡的核心頻率比默認的要高100MHz,顯存頻率也要高一些。為了瞭解移動版滿血RTX 2070 SUPER的威力,我們使用了3DMark和一些遊戲進行了測試:
3DMark理論成績這裏我們將冰刃4 Plus的3DMark與一台同樣為17.3寸、採用RTX 2080 Max-Q的機型進行對比,可以看到在部分項目中,規模稍差一些的RTX 2070 SUPER反而得到了更高的分數,這就是更寬裕的TGP所帶來的效果。
遊戲性能遊戲測試中,除了採用之前測試RTX 2080 SUPER Max-Q版本的冰刃4 Plus時使用的遊戲外,還引入了剛上PC端的大作《死亡擱淺》,遊戲支持DLSS 2.0技術,可以充分利用RTX家族顯卡的AI性能,提高遊戲幀率。
在此次測試的絕大多數遊戲中,這款RTX 2070 SUPER版本的冰刃4 Plus都給出了一個滿意的幀數。就算是面對開啓了光追特效的《地鐵:離去》時它也給出了平均超過60fps的流暢幀數,可玩性毫無問題。不過在《刺客信條:奧德賽》上面則是出現了一點尷尬的情況,因為遊戲對內存性能較為敏感,單通道內存在它的Benchmark中表現不佳。
CPU性能這款冰刃4 Plus的CPU仍然是Core i7-10875H這顆移動端目前唯一的8核i7,基礎頻率2.3GHz,最高睿頻有5.1GHz。單核方面因為在頻率上有一定的提升,所以比上代主流的Core i7-9750H相比有小幅提升,提升更大的當然還是它的多線程性能,多出來的兩個核心和四個線程是實打實的。所以在偏重CPU計算方面,新一代採用8核i7的機型都會有較大的提升。
內存與緩存測試內存方面,這台冰刃4 Plus標配的只有板載的16GB DDR4-3200內存,這點是我沒有想到的。當然這板載的16GB內存也只能是單通道形式的。在默認情況下,內存頻率運行在DDR4-2933上,如果需要更高的內存頻率,用户可以手動前往BIOS設定中開啓超頻選項,在重啓之後,內存頻率將會上到DDR4-3200,不過由於受到單通道的限制,DDR4-3200下面的帶寬和延遲提升都較為有限,推薦用户還是購買32GB雙通道版本或者手動添加內存。
散熱測試筆記本的散熱能力決定了它內部硬件性能表現的上限,因此,對筆記本,尤其是對遊戲本,是很有必要做散熱能力測試的。在進行散熱測試之前呢,對於冰刃4 Plus的散熱系統,我們有必要做一番介紹。
前文已經提到,冰刃4 Plus使用了名為AAS風洞設計的底部墊高輔助散熱,通過特製的轉軸系統,在打開頂蓋的同時會頂起底部的蓋子,露出一個較大的出風口,而進風位置,則是C面上部。
官方數據表明,這種設計最大能夠提升32%的進氣量。
拆解的話,這款冰刃4 Plus與頂配機型並無二致,拆卸掉底部的可見螺絲,再撬開C面機殼,即可打開它。
可以看到整個主板PCB仍然是採用了ROG特色的紅色。這套散熱系統就是ROG的冰川散熱架構2.0 Pro了,GPU與CPU之間共用一根6mm熱管和一根8mm熱管。為了更好的照顧有更高標定功耗的GPU,另外為它搭配了一根8mm熱管,CPU也有自己獨享的一根6mm熱管。同時,為了保證周邊的顯存、供電模塊在高負載下的正常工作,它們各自擁有一根熱管。
我們還是按照常規使用AIDA64的FPU烤機做CPU負載項目,用3DMark的FireStrike Extreme做GPU的負載項目,使用HWiNFO記錄系統傳感器的數據,測試時環境温度為25℃。
單烤首先是單烤,和大哥機型一樣,ROG激進地將這枚Core i7-10875H的PL2設定在135W,PL1設定在100W,實際測試下來,想要讓CPU在Tau限定的時間內達到135W的功率還是有難度,應該是需要手動將風扇調高轉速才行。從曲線的初始部分也可以看到,CPU的功率並不是直接上到最高點,而是隨着風扇轉速的提升而提升,最終又穩定在130W左右的水平。在Tau結束之後,CPU功率回落到PL1的100W水平線,温度也有大幅度的回落。需要注意的是,冰刃4 Plus因為使用了液態金屬做散熱填料才能在這個温度上到如此高的功率,這也是機型的亮點特色之一。
雙烤再來看雙烤,在開始時CPU仍然能夠上到120W+的功率,但由於此時的散熱系統壓力巨大,為了保證顯卡的全功率運行,CPU開始降頻,功率降到了55W,不過仍然比Intel標定的45W TDP要高那麼10W,顯卡則一直是滿功率運行狀態,為115W。不過後半程CPU散熱系統有點頂不住壓力,功率一度在50W~55W之間波動,最後穩定在50W左右。整套散熱系統能夠承擔50W~55W+115W的散熱能力,仍然是非同一般,甚至比大哥機型要更優秀一些。
在雙烤狀態下對其進行噪音測試,測試點位於筆記本前約1m處,測得最大噪音為52.4dBA,考慮到這套散熱系統的效果,這個噪音屬於可接受範圍之內。
同時對其進行熱成像攝影,可以看到C面上部中央是整個散熱系統中温度最高的位置,而鍵盤左上方温度稍微偏高一些,但完全沒有到燙手的程度,鍵盤下置式設計還是相當有用的。
續航水平冰刃4 Plus在機身內部塞入了一塊76Wh的電池,就17寸機型來説並不算是大,但考慮到冰刃4 Plus的整體尺寸較常規的17寸機型要小上不少,這個容量已經算不錯了。
在使用Optimus模式,電源模式置於靜音的,屏幕亮度保持在150nits,全程連接Wi-Fi的情況下對其使用PCMark 10的現代辦公續航測試,得到6小時53分鐘的結果,與RTX 2080 Max-Q版本的冰刃4 Plus基本一致。電池對它來説並不是大號UPS,而是可以支撐筆記本運行較長時間的。
質保ROG為冰刃系列提供了時長為3年的全球聯保,另外還提供一年內不限次數的意外險。
總結:便宜了一些的冰刃4 Plus,仍然是你的遊戲利器這款搭載滿血RTX 2070 SUPER顯卡的冰刃4 Plus仍舊擁有強悍的性能,和Core i7-10875H配合能夠通吃目前市場上絕大多數的3A和網絡遊戲,外加一塊刷新率高達300Hz的17.3寸屏幕,這款輕薄遊戲筆記本能夠很好地在通往王者的道路上輔助你。
這幾天我也不斷地把這台17.3寸的筆記本在住處和公司之間帶來帶去,冰刃4 Plus輕薄化的機身讓這種攜帶不再像曾經“搬運”磚頭本那樣痛苦,不管是擠地鐵還是騎車,相比起其他15.6寸的高性能遊戲本,它並沒有增加太多的負擔。這點對於很多要在學校宿舍和家之間來回帶電腦的學生黨來説,是一個不小的賣點了。
不過它也並不是十全十美的,如果考慮到售價的話,ROG給這個價位的遊戲本只配了單通道內存還是略顯小氣了一些,雙通道內存在遊戲等應用中的作用還是非常明顯的。當然,説到售價這個話題,繞不過的還是和頂配的RTX 2080 SUPER Max-Q版本比一下價格了,換了張顯卡,便宜了5000塊錢,相對的性價比還是高出不少的。所以如果要是考慮購買冰刃4 Plus,但並不追求極限性能的話,這台RTX 2070 SUPER版本的冰刃4 Plus是更適合你的遊戲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