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早餐館 · 6月16日 週二@北斗三號全球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衞星定於今日上午發射……
北斗三號全球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衞星定於今日上午發射
據中國衞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消息,中國北斗三號全球衞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衞星發射窗口定為6月16日10時11分至10時50分,瞄準窗口前沿實施發射。衞星6月14日已在西昌衞星發射中心完成技術區測試、推進劑加註和發射前狀態設置,執行發射任務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也已完成加註前的全部測試工作,功能、性能滿足任務要求。
北斗三號全球衞星導航系統包含3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IGSO)衞星、24顆中圓地球軌道(MEO)衞星和3顆地球同步軌道(GEO)衞星。這種不同類型軌道混合星座設計為北斗系統獨有,屬於國際首創。此前中國已發射29顆北斗三號組網衞星,6月16日發射的最後一顆組網衞星屬於地球同步軌道衞星。
1.僅差0.0005分,全球“換臉”檢測 挑戰賽中國科大團隊獲第二
由臉書牽頭,微軟、亞馬遜和麻省理工等知名企業與高校聯合舉辦的DeepFake Detection Challenge(DFDC)人臉視頻深度偽造檢測挑戰賽公佈了最終結果,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的俞能海教授、張衞明教授科研團隊從2265支參賽隊伍中層層突圍,最終取得了全球第二的好成績,與第一名僅差0.0005分,獲獎金30萬美元。這也是國內戰隊所取得的最好成績。
2.雜合病毒樣顆粒“加盟” 宮頸癌疫苗有望預防200種HPV
廈門大學國家傳染病診斷試劑與疫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夏寧邵、李少偉團隊發明了新型雜合組裝技術,構建了一種能夠針對多種型別人乳頭瘤病毒(簡稱HPV)同時產生保護效果的“雜合病毒樣顆粒”,與團隊前期設計的三型嵌合顆粒技術相結合,有望研製出預防200多種型別HPV的新型多價HPV疫苗。
3.用納米紡織材料載藥 可提升腫瘤治療效果
南通大學戴家木博士研究出一套阿黴素負載多孔納米碳纖維的藥物緩釋系統,利用織物材料作為藥物載體,進行化學-光熱協同治療,對提高腫瘤治療效果具有重要意義。該材料製備簡單,且成本相對較低,一方面可以作為光熱試劑將光能轉換成熱能,另一方面可以用作藥物載體負載抗腫瘤藥物。
4.我國科學家觀測到超大質量黑洞的“心跳”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的科研人員與英國合作者共同再次觀測到了來自一個超大質量黑洞的“心跳”-X射線準週期震盪信號。這種信號的週期攜帶了關於黑洞視界附近的物質尺度和結構的關鍵信息,或將讓我們對黑洞這一特殊的天體有更深刻的理解。
“星鏈”計劃第9批58顆衞星成功發射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SpaceX公司13日順利完成“星鏈”計劃第9次發射任務,用一枚“獵鷹9”火箭將61顆衞星送入太空。這61顆衞星包括58顆“星鏈”衞星和3顆美國私營地球影像公司普蘭尼特的觀測衞星。這是其小型衞星“拼火箭”項目的首次發射,小型衞星像“拼車”一樣“拼火箭”至近地軌道,隨後“解散”,執行各自任務。
國內首次:H級燃氣輪機投產發電
國內首台H級重型燃氣輪機、單機容量達67萬千瓦的冷熱電三聯供項目——華電福新廣州能源有限公司1號機組,6月14日順利投產。這是目前世界上投入商業化運營的淨效率最高的燃氣輪機之一。該項目位於廣州市東部經濟腹地——增城,建設2套67萬千瓦的燃氣-蒸汽聯合循環機組,年發電量43.84億千瓦時。
新視野
1.以“三叉戟”航天器或將探測海衞一
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院提出的“三叉戟”航天探測器近日被美國宇航局初選為未來太空探測項目,有望在2026年發射升空並於2038年抵達海衞一進行探測。海衞一距離地球約45億公里,科學家懷疑在它冰冷的表面下存在着巨大的、流動的地下液體,並認為它是太陽系中極有希望發現生命的候選天體。
2.日本研究團隊用猴子再現阿爾茨海默症
日本滋賀醫科大學的研究團隊日前發佈科研成果稱,成功誕生了具有在特定家族集中出現患者的家族性阿爾茨海默症特有遺傳基因變異的長尾獼猴(又名食蟹獼猴),確認了致病蛋白質過量產生。今後將確認是否實際出現類似認知症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