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九成受訪者認為網絡主播有責任傳遞正確價值觀
網絡直播App已經成為人們休閒娛樂的重要平台。疫情期間,人們居家時間變長,直播因此進一步深入到他們的生活中。不過直播行業也一直存在各種亂象。近日,國家網信辦、全國“掃黃打非”辦等8部門開展網絡直播行業專項整治行動。
上週,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7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3.7%的受訪者遇到過網絡主播言行不當的情況,87.2%的受訪者認為需要加強對網絡主播的監管,94.8%的受訪者認為主播有責任傳遞正確的價值觀。
受訪者中,00後佔6.9%,90後佔40.7%,80後佔40.3%,70後佔9.3%,60後佔2.3%,其他佔0.5%。
73.7%受訪者遇到過網絡主播言行不當的情況
喬婷(化名)在河南從事新媒體工作,去年年底開始在工作之餘做自己的視頻類賬號,主打美食方向。喬婷會關注其他主播的賬號,看他們發佈的內容。“有些主播為了博取眼球、吸引流量,會故意製造一些無聊的話題或噱頭。我很不喜歡這樣的內容,會直接屏蔽”。
在北京工作的李晶覺得,直播平台上不乏一些有趣的、有科普價值的內容,但也有很多炒作的東西。“我就很不喜歡那種賣慘求關注的,這種主播利用大家的同情心賺取流量和收益,很不道德”。
調查顯示,84.1%的受訪者喜歡看網絡主播的節目,73.7%受訪者稱遇到過網絡主播言行不當的情況。
“如果我看直播時,不小心刷到這類內容,就會關掉或標記為‘不感興趣’,希望系統不再推薦。但是,這種內容數量不少,經常取關一個,過兩天又會看到類似的。”李晶説。
在北京某企業做運營工作的梁文(化名)很喜歡玩熱門的手遊,她關注了一些直播平台上的遊戲主播。梁文回憶,她曾取關了一名主播,主要是因為言語不當。“主播在打遊戲的過程中,情緒很激動,看到直播間裏有人説他策略不對,他就指責隊友,還罵人。好好的直播,被弄得戾氣很重”。
調查顯示,遇到網絡主播言行不當的情況時,60.6%的受訪者會拉黑該主播或取消關注,46.6%的受訪者會公開評論,指出問題,45.9%的受訪者會向平台方舉報該主播,還有18.2%的受訪者會不予理會。
“抗擊疫情的這段時間,孩子們上課需要在網上進行,他們中許多人會被網絡直播吸引。”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朱巍分析,網絡直播本身是一個綜合性的平台,但是在面對未成年人時,有些平台沒有落實好主體責任。“比如煙酒、保健品、網絡遊戲等廣告,是不應該向未成年人推介的,但是在網絡直播中,還存在這種現象”。
朱巍指出,直播平台上還存在內容方面的問題,比如低俗、軟色情、炫富、賣假貨等。“一些主播打着瑜伽、健身的旗號,實則在進行低俗表演。這些內容會對青少年身心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94.8%受訪者認為主播有責任傳遞正確價值觀
李晶覺得,需要做好對網絡主播的價值引導,“喜歡玩直播平台的人中,不少是青少年,他們的價值觀很容易被所接觸到的內容影響。有的主播會傳遞‘一夜暴富’‘讀書無用’這種價值觀,對青少年的影響很不好”。
“之前我看到新聞報道,有的小朋友打賞網絡直播,花光了父母的血汗錢,這樣的情況必須要治理。”梁文説,雖然她能夠理解主播需要通過用户打賞獲得流量和收入,但是主播應該取財有道,行為要符合法律法規和道德規範。另外,平台要約束未成年人打賞主播。
“有些直播平台上,好的內容和作品得不到推薦,打擦邊球的東西倒是傳播得挺廣。” 喬婷覺得,如果任由價值觀扭曲的主播在平台上博取眼球,會形成一種不好的導向。
調查顯示,94.8%的受訪者認為主播有責任傳遞正確的價值觀,87.2%的受訪者認為需要加強對網絡主播的監管。
李晶認為,網絡直播平台應該盡到責任,加強對直播內容的監管,不能一味追求流量,不顧內容質量。
此次國家網信辦、全國“掃黃打非”辦等8部門開展網絡直播行業專項整治行動,將探索實施網絡直播分級分類規範,網絡直播打賞、網絡直播帶貨管理規則,形成激勵正能量內容供給的網絡主播評價體系,嚴厲打擊違法違規直播行為,嚴肅追究相關直播平台責任。
對於治理網絡直播亂象,78.9%的受訪者建議直播平台加強對內容的審核,64.5%的受訪者建議提高主播行業的註冊門檻,63.0%的受訪者期待對正能量的內容加強推薦宣傳,48.8%的受訪者希望對言行不當的主播加大處罰力度。
“平台應該落實實名登記,確保未成年人在使用這些平台時,進入到青少年模式中。”朱巍認為,青少年模式中不僅要有對內容的監管,還應該有對各類廣告的監管。“有些青少年看直播以前不玩網絡遊戲,受到遊戲直播的影響,滿腦子都是遊戲,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對這種情況,應該多注意、加強管理”。(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