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李翠枝代表的兩會建議,折射出跨境電商“繞過”配方奶粉國家註冊制度的隱憂

由 藍樹芬 發佈於 科技

中國網財經5月25日訊 今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李翠枝提出了多項針對乳製品行業發展的建議,其中主要包括:從國家層面加大對“健康飲奶”的宣傳普及,將“一生飲奶計劃”納入國家戰略;擴大學生飲用奶計劃普及面,實現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全覆蓋;對國產乳製品企業從税收減免等角度,支持行業發展;對跨境電商的嬰幼兒配方奶粉產品,實行與其它產品相同的一般貿易税率,或將嬰幼兒配方奶粉從跨境電商清單中剔除。

其中,第四條建議中的一句話,“將配方奶粉從跨境電商商品清單中剔除”引發了輿論的強烈關注,很多網友據此認為,這項建議是在限制中國消費者購買國外奶粉。

實際上,這條建議的完整表述是:“對跨境電商的嬰幼兒配方奶粉產品,實行與其它產品相同的一般貿易税率,或將嬰幼兒配方奶粉從跨境電商清單中剔除”,因此,李翠枝代表這條建議的着眼點,更多的是從税率公平的角度,建議對跨境電商的嬰幼兒配方奶粉產品實行“公平税率”,而不再單獨對跨境電商實行“優惠税率”。

據瞭解,目前嬰幼兒配方奶粉通過“一般貿易進口”,關税暫定税率5%,增值税率13%;通過郵遞進口行郵税率為13%;而跨境電商平台綜合税率僅為9.1%。

因此,對跨境電商的進口嬰幼兒配方奶粉產品實行“優惠税率”,更多的是國家對跨境電商行業的税收補貼,而非對進口奶粉的補貼——否則統一調低税率即可,用不着實行差別税率。而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網絡上反對這一建議的聲浪,主要也是來自跨境電商、海外代購等羣體。

我國對嬰幼兒配方奶粉實行嚴格的註冊管理辦法

據業內人士介紹,李翠枝代表的這條建議,不僅反映了完善跨境電商税收政策的合理內容,也折射出跨境電商繞過國家《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註冊管理辦法》,代購未獲註冊批准的進口嬰幼兒配方奶粉的現實隱憂。

據介紹,為了提高國內市場奶粉企業的產品質量保障能力,我國從2016年10月1日起,正式推出了被業界稱為“史上最嚴”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註冊管理辦法》,對嬰幼兒配方乳粉的配方註冊作出了具體規定,並設立了較高的註冊門檻。

根據規定,嬰幼兒奶粉的配方註冊流程如下:受理機構--線上申請(登錄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註冊申請系統,在線填報申請書和申請材料)--書面申請(3個工作日內將申請資料遞交評審機構)--審評機構對申請材料以及產品配方聲稱與產品配方註冊內容的一致性進行審查,對申請人開展現場核查,組織檢驗機構開展抽樣檢驗,組織專家對專業問題進行論證--出具現場核查報告--所在地省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參與現場核查--根據審評結論作出准予註冊的決定。

在獲准註冊後,獲得批號的工廠還必須接受中國市場監管部門高頻次的現場檢查和月月抽檢等考驗,任何一個環節的檢查出現問題,都將可能影響其保留上述批號。

據統計,僅在奶粉新政實施之後的兩三年中,大量的中小品牌和貼牌奶粉淡出市場,終結了國內市場2000多個嬰幼兒奶粉品牌的亂象。

截至2020年4月7日,全球僅有439個系列1293個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通過了我國市場監管總局的註冊批准,上述配方分別歸屬於166家生產工廠,其中境內工廠115家,共有配方980個;境外工廠51家,共有配方313個。境外生產企業已經通過海關總署工廠註冊的一共分佈在21個國家,其中15個國家的工廠已有嬰配產品通過了配方註冊。

繞開監管的跨境電商進口奶粉代購

在此嚴格的審批制度之下,不僅國內的中小品牌和貼牌奶粉企業紛紛退出市場,許多國外奶粉品牌由於自身在嬰幼兒配方奶粉註冊方面難以達到中國的標準,也被擋在了國門之外。

面對中國這樣大的市場,很多國外奶粉品牌想到了跨境電商這一“蹊徑”。

於是,就出現瞭如此市場怪象:國內無法達標的奶粉企業,只有退出市場的“死路一條”,國外無法達標的奶粉產品,不但可以光明正大的以跨境電商的名義在中國市場銷售,還可以享受低於獲得批准文號的正規進口奶粉(實行一般貿易税率)的優惠税率。

據2016年4月的《人民日報》報道:“根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意見,目前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嬰幼兒配方乳粉時,暫不需要獲得相關產品的配方註冊證書。根據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嬰幼兒配方乳粉的產品配方應當經國務院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註冊。由於《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註冊管理辦法》仍在制定過程中,目前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嬰幼兒配方乳粉時,暫不需要獲得相關產品的配方註冊證書。”

《人民日報》上述報道預測:從2018年1月1日起,在我國銷售的嬰幼兒配方乳粉,包括通過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的嬰幼兒配方乳粉,必須依法獲得產品配方註冊證書。屆時,獲得產品配方註冊證書的嬰幼兒配方乳粉名單,將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對外公佈。

然而就在當年(2016年)的10月,《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註冊管理辦法》就已經推出、施行,《人民日報》預測的2018年元旦也已經過去兩年,而跨境電商銷售的進口嬰幼兒配方乳粉,至今仍無需獲得配方註冊證書。

進口奶粉“跨境購”市場亂象

就在“中國奶粉新政”推出後不久的2017年3月,央視財經《消費主張》曾報道:來自歐洲、美國、日本的6個品牌奶粉與國產奶粉同時接受國標質檢,結果國產奶粉全部合格,而6款“洋奶粉”中的4款沒能達到國家標準。而僅在2019年一年,就有42款來自國外的牛奶、奶粉等乳製品因質量問題,登上了國家進口商品的“黑榜”。

據業內人士介紹,跨境電商的貨物進口流程是:電商企業--國外統一採購商品--通過空運、海運等方式--運達保税區--存放制定的海關監管保税倉內--消費者網上下單--電商企業根據訂單將商品打包--辦理海關、檢驗檢疫等通關手續--以個人物品的形式申報出區,並代繳行郵税--物流企業將郵包派送到消費者手中。

根據這一流程,電商企業在很大程度上只扮演採購中介的角色,嚴格來説並不對產品本身的質量負責。

因此,跨境電商的進口奶粉,也被業內俗稱為“檢疫不檢驗”,它不但規避了中國政府嚴格的配方註冊審核,還規避了對生產工廠的加工現場審核、規避了產品的入境檢驗、規避了對產品的月月抽檢等。

而國產奶粉和通過一般貿易進口的進口奶粉,上述審核和檢驗的流程步驟一個都不能少——不僅檢驗的項目多出很多,頻次也要高得多。

在這種情況下,許多沒有通過國內配方註冊的“洋奶粉” ,繞過監管、“一路綠燈”的闖進了國內市場,也帶來了跨境電商代購奶粉的質量風險隱患。

這其中典型的案例是2018年全球第三大乳企“法國蘭特黎斯集團”旗下的卡翁喜麗雅乳品廠,生產的奶粉被發現感染了沙門氏菌,導致法國喜麗雅(Celia/Celi),美國賜多利(stolle),韓國媽咪愛(OFMOM)這三個奶粉品牌的配方註冊不被我國批准,難以進入中國市場。但仍有不良商家利用部分國內民眾迷信國外奶粉的心理,以跨境電商代購為途徑,將類似的產品輸入國內。這些通過跨境電商途徑進入中國的嬰幼兒配方奶粉脱離了中國市場監管部門的監管,給消費者帶來了各種不可預知的風險。

乳業高級分析師宋亮指出,商務部和財政部此前約談過相關電商平台,也在逐步加強對跨境電商安全方面的監管。

在我國推出《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註冊管理辦法》已長達三年多之後,加強對跨境電商途徑的嬰幼兒配方奶粉進口的監管已勢在必行,而如果繼續放縱“繞開監管”的嬰幼兒配方奶粉流入國內,不但會給問題奶粉、低質奶粉渾水摸魚的機會,更會給中國消費者帶來不可預知的傷害。

( 編輯:郭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