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UGC社區運營技巧
UGC社區,全稱是User Generated Content,即用户生成內容,有別於PGC的社區,UGC的內容供給者與消費者是也必須是同一批人,這就導致其供給水平並不穩定。在這一前提下,好的平台規則和平台氛圍極為重要,因為社區是典型的雙邊市場,任何一端的失衡都會導致社區體驗急劇下滑。
我個人習慣將社區用户在社區上的行為分為生產內容和消費內容兩塊,那麼為什麼用户會願意在社區生產和消費內容呢?
UGC社區用户側分解圖
對於社區氛圍,還有一點在圖中不太好提的是社區運營人員與普通用户之間的交互,這種來自官方的交互非常增進用户的歸屬感,早期即刻的創始人瓦總安排了機器人給所有新用户的第一條即刻動態點贊,後面改為手動,包括今天即刻迴歸,官方會給所有發回歸動態的用户點贊,這可能是用户對於即刻之所以有這麼強的認同感的重要因素。
同時,社區總會存在兩個趨勢,一是內容水化與垂類社區的泛化,二是社區老化。
垂類社區早期因為內容足夠垂直聚集了一大波匹配度很高的用户,即通過特定話題的交流需求吸引來種子用户。種子用户對於社區形成歸屬感之後,一定會泛化自己的興趣,並在平台上表達,這部分內容對於特定話題來説是無效信息,“劣質”內容,如果平台不處理,導致的結果一定是社區水化。而進行處理會導致用户對於社區的歸屬感急劇下降,“我”把“你”當家人,分享自己的日常,“你”卻覺得“我”內容水,豈有此理!
於是,用户與社區的情感連接不斷減弱,最終導致老用户流失。
那麼,垂類社區能不能一直保持垂直呢?
很難,第一是上述説到的一直保持垂直,老用户流失,新用户新鮮感下降之後,因為社區提供的價值有限,一定會逐漸不再活躍。
第二則是國內互聯網環境下,平台作為雙邊市場,無法做到“小而美”,因為雙邊市場的特性導致內容供給與消費必須齊頭並進,小就意味着供給乏力,社區脆弱已崩潰,除此之外還有基於資本的壓力,不消多説。
對於UGC社區來説,社區老化的問題總會存在,保持社區一直是活水的狀態,是非常非常困難的。關於這部分的思考,可以看之前我寫的一篇文章:中文互聯網論壇為何步入黃昏?PS:大家可以細緻看下那張分解圖,濃縮了個人對於社區的大部分思考。
就個人體驗來看,即刻對於社區的建設非常值得學習。體現在產品上,我提一點感觸最深的,就是即刻的關注(動態頁)以及推薦頁是可看的,且能夠產生心流體驗。
即刻的推薦與關注頁
對比一下貼吧的推薦頁和關注頁。
貼吧的推薦與關注頁
肉眼可見的貼吧讓人想刷的慾望較低,那麼產生這種區別的原因是什麼?
對於推薦策略,沒有具體接觸內部不敢妄下定論,但我推算即刻目前是根據你關注的圈子,引申到類似的圈子,再將圈內優質/高熱度內容進行推送。顆粒度高使得每個圈子都有足夠的內容,而圈子的熱門內容也大概率是關注手機數碼都喜歡看的內容,推薦不會出錯。而貼吧一定不能這麼做,且貼吧更難做。為什麼?
因為兩個社區存在本質性的差異。
對於即刻用户來説,你首先是一個Jiker,再是某個圈子的用户。對外即刻用户永遠會説我是即刻用户,而不會説自己是即刻每個圈子(比如“產品經理的日常”)的用户,這是因為即刻本身用户屬性就比較垂直,互聯網人羣,由這類人羣發散開來的興趣愛好也較為固定,現在圈子就我看來是沒有貼吧類似吧主之類職位的,完全是自發管理,也並沒有什麼圈內活動。
而對於貼吧用户來説,他們首先是某個貼吧(比如抗壓吧)老哥,再是貼吧用户。他們對於貼吧並無更深感情,而對於某個特定的貼吧會有強烈的歸屬感與認同感。
這就導致了即刻的圈子和單個貼吧完全是不同的屬性,在即刻,你圈子裏面發佈的內容一定是非常垂類的,用户一般不會先進圈子再發帖,而是想到什麼,在主頁就編輯內容,選擇特定的圈子進行發送。
進一步,導致了單個貼吧裏面內容成分也是複雜的,尤其是那種大吧,你在裏面能看到各行各業,生活方方面面的內容。
如果貼吧採取這種推薦策略,出來的內容一定是匹配度不高的。
對於內容展現形式,兩者其實挺類似的,區別主要在於即刻展示信息密度更大。即刻每個塊內容顯示區域更小,一屏基本能顯示三個內容,貼吧只能顯示兩個,即刻這樣讓推薦的容錯率增大,因為用户在一塊屏幕上能夠獲取更多的內容,對於單個推薦的要求就會降低,同時即刻有顯示熱評/神評,這個是我一直覺得貼吧應該加上的,因為可以讓帖子更富有交互性,也能更多維度展現推薦內容。
還有一點,即刻會展示發帖者的個人簡介,這種形式能夠促進用户產生關注行為,有時候這個內容並不是很吸引你,但是用户簡介很吸引你,你可能就會點進發帖者主頁,瀏覽他發佈的其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