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學術頭條(ID:SciTouTiao),作者:趙安琪,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作為一個長期伏案工作的辦公族,做按摩是放鬆身心的首選,按摩師熟練又有力的按摩指法,揉開每一個因為不良辦公姿勢而淤積的結節,簡直能舒(teng)服(tong)到蜷縮起腳趾頭。
但因為疫情的肆虐,社交距離成了與按摩師之間無法逾越的鴻溝。如果有一款機器人按摩師,能夠在不依賴另一個人的情況下進行按摩,你會嘗試嗎?
據報道,法國 CapSix Robotics 公司和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發明瞭可以提供個性化按摩的機器人。從《新科學家》雜誌提供的視頻上可以看到,機器人接觸人體的部分戴着“手套”,並且可以進行按、壓、推、揉等操作。
這一成果由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佈在《神經機器人前沿》(Front Neurorobot)雜誌上。不過普利茅斯大學的機器人目前仍處於研究階段,尚未進行大規模生產。
忘記這是一個機器人
法國 CapSix Robotics 公司生產的機器人按摩師,有一個裝置了傳感器和攝像頭的機械臂,並由開發人員將一系列按摩方案進行了編程植入機器人系統,所以可提供不同的按摩套餐供用户選擇。
設計該機器人的 CapSix 公司的弗朗索瓦·艾薩蒂爾(François Eyssartier)表示,已經有 4000 多人嘗試過機器人按摩師,大多數人都很喜歡它。他説,有些人一開始有點不確定,但三四分鐘後他們就會忘記這是一個機器人,並享受其中。
普利茅斯大學的機器人與 CapSix 機器人的工作方式相似,但它還可以適應個人用户的體型,提供定製的按摩服務。用户可以通過物理指導機器人的手臂來教機器人執行一些具體動作,而不是侷限於預先編程的按摩方案。
“人們可以把按摩方法教給機器人,然後機器人就會學習並操作。” 該機器人的聯合設計者普利茅斯大學計算與數學學院李春旭博士説道。
不過,澳大利亞理療師沙恩· 克塔尼加拉(Shane Kertanegara)表示,在機器人按摩師達到人類按摩師的水平之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他説:“人類理療師可以感覺到某人在哪裏緊繃,並集中在那個地方按摩,但機器人無法獲得那種感覺反饋,也無法相應地調整其治療方案。”
此外,沙恩· 克塔尼加拉還説,由於機器手沒有手指,它們不能像人類治療師那樣進行精細的穴位按摩,功能有很大缺陷。並且目前 CapSix 的機器人按摩師只接受租賃且體型笨重,談論產品商業化為時尚早。
醫用機器提供新的思路
雖然現有的家用機器人按摩師還無法滿足人們的需要,但早在 2017 年醫用機器按摩就已經投入使用。
在新加坡 NovaHealth 中醫診所,一位名為 Emma 3.0 機器人按摩師已經與一位內科醫生和一位按摩治療師一起工作。
Emma 3.0 是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 Singapore)孵化的科技初創公司 AiTreat 開發的,其名 Emma 是 Expert Manipulative Massage Automation 的縮寫。Emma 3.0 是第一個投入公共服務的產品,比曾經推出的第一個機器人體型要小三分之一。
Emma 3.0 有一個觸摸屏、一個靈活的機械臂以及兩個位於肢體末端由硅膠製成的柔軟按摩頭,可以加熱。它可以模仿人類的手掌和拇指,進行指壓和理療等操作。
它專門從事背部和膝蓋按摩,並能提供廣泛的按摩項目。據患者描述,它可以提供與專業按摩師幾乎沒有區別的按摩體驗。
Emma 3.0 還具有傳感和診斷功能,它使用先進的傳感器來測量肌腱和肌肉硬度,收集的每個患者的數據並結合人工智能和雲計算來尋找最佳的按摩力度。此外,人工智能還可以跟蹤患者在一個療程內的恢復情況,分析患者的治療進展並生成報告,使醫生能夠使用精確的數據來判斷患者的病情。
目前,Emma 3.0 配合醫生的指導,輪流在兩張牀位中不間斷地工作,它的工作量相當於兩位人類按摩師,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診所的服務效率。
按摩機器人的前景
AiTreat 和 NovaHealth 的創始人阿爾伯特·張(Albert Zhang)表示,這項技術旨在解決醫療行業裏勞動力短缺和魚龍混雜等問題,為市場帶來相對廉價的醫療保健方案,同時也能緩解老年人面臨的一些慢性疼痛問題。
張先生説:“Emma 3.0 的設計是基於人工智能和豐富的臨牀經驗數據庫來提供精確的按摩,最重要的是機器人不會像人類按摩師那樣疲憊。”
獲得南洋理工大學生物醫學和中醫雙學位的張勇表示:“通過使用 Emma 3.0 進行勞動密集型按摩後,我們可以在降低治療成本的同時為患者提供更長的治療療程。”
在新加坡,傳統的治療方案包括會診、針灸和 20 分鐘的按摩,價格通常從 60 新元到 100 新元(44 美元到 73 美元)不等。而在NovaHealth中醫診所,患者可以接受同樣的諮詢,針灸和 Emma 3.0 提供 40 分鐘的按摩,只需 68 新元(50 美元)。
Emma 系列機器人的開發仍在加速進行中,張先生將與海外團隊合作,瞄準美國和中國等多個市場,並且期待為醫療成本高、人口老齡化嚴重的國家提供低成本的治療替代方案。他認為,利用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等顛覆性技術來改善日常生活是新加坡保持創新優勢和競爭力的重要來源。
更重要的是,機器人為社會服務的潛力很大,特別隨着是人口紅利的消減和老齡化的加劇,機器人可以替代人類從事枯燥、繁瑣或者是對健康有危害的工作,並將人類的注意力轉移到更有創造性的事業上。
最後,回到開頭提出的問題,有人想體驗一次機器人馬殺雞嗎?
資料來源:
https://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2249160-robots-can-now-give-full-body-personalised-massages-at-home/
https://phys.org/news/2017-10-singapore-robot-masseuse.html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學術頭條(ID:SciTouTiao),作者:趙安琪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