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英文名:Dinosaur),是指三角龍,現代鳥類和樑龍最近的共同祖先及其所有後代。
為方便研究,恐龍可分為鳥類和非鳥恐龍。其中,非鳥恐龍只生活在中生代(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已於6500萬年前全部滅絕。而本詞條主要介紹非鳥恐龍。
矯健的四肢、長長的尾巴和龐大的身軀是部分非鳥恐龍的寫照。它們主要棲息於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開闊地帶。
1841年,英國科學家理查德·歐文在研究幾塊樣子像蜥蜴骨頭化石時,認為它們是某種史前動物留下來的,並命名為恐龍,意思是“恐怖的蜥蜴”。
在很多人腦海中,恐龍的體型龐大,而且兇猛無比。正是如此,沒有其它物種可以打敗恐龍,才讓恐龍稱霸地球五百萬多年。後來一顆10公里的隕石掉落到地球,讓地球遭受到毀滅性的災難,恐龍就從這個地球徹底消失。
大家對恐龍滅亡一説意見不一,有人認為,恐龍並沒有滅亡,而是進化成另一個物種。還有人認為,恐龍因體形太龐大,當巨大災難來臨時恐龍根本無處躲藏,這才讓它銷聲匿跡。誰也沒親眼目睹過恐龍的真實面目,科學家們通過對恐龍化石的研究,用電腦將恐龍的面貌復原。他們驚奇地發現電腦中恐龍的樣子與人們腦海中恐龍的樣子大相徑庭。
之前在人們腦海中恐龍的樣子和蜥蜴差不多,遍身都長滿堅硬的鱗片。和大多數爬行動物一樣擁有四肢,只是恐龍可直立行走,前肢非常短小,如同兩隻小手。但實際上科學家們用電腦復原的恐龍外表沒有鱗片,而是和鳥類一樣擁有一身羽毛。
在科學家們發現恐龍存在的時候,他們就曾對恐龍是否有羽毛有很大的爭議。恐龍的類別眾多,其中翼龍擁有一雙翅膀,可以飛翔。雖在很多科幻片中,翼龍全身光滑。經過科學家們長期觀察發現,大多數會飛的動物都長有一身輕盈的羽毛,只是這個問題一直未得到證實。
科學家們通過對恐龍化石的研究發現,恐龍的物種不止一種,而是有很多種。有的恐龍在進化過程中,羽毛被退化,導致有的恐龍全身光禿禿。原來多年來恐龍的面目被人誤解。
雖然恐龍化石已經在地球上存在了數千萬年,但直到19世紀,人們才知道地球上曾經有這麼奇特的動物存在過。第一個發現恐龍化石的是一位名叫吉迪昂·曼特爾的英國醫師,而創立“恐龍’’的這一名詞的是英國古生物學家理查德·歐文。
1842年,英國古生物學家歐文爵士用拉丁文給它們創造了一個名稱,這個拉丁文由兩個詞根組成,前面的詞根意思就是“恐怖的”,後面的詞根意思就是“蜥蜴”。從此,“恐怖的蜥蜴”就成了這一大類彼此有一定的親緣關係、但是卻表現得形形色色的爬行動物的統稱。中國把這個拉丁名翻譯成了“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