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網民反映強烈的網絡直播打賞嚴重衝擊主流價值觀等行業突出問題,國家網信辦、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會同最高人民法院、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文化和旅遊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等部門,日前啓動為期半年的網絡直播行業專項整治和規範管理行動。
可以説,此次集中行動戳中了當前社會上很多人普遍關心的問題。近幾年,網絡直播日漸紅火,從少數人試水到越來越多的普通人蔘與其中。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居家上網時長的增加直接刺激了網絡直播的再度火熱。然而,在網絡直播行業瘋狂圈粉的背後,低俗直播、內容違規、傳播淫穢色情信息、主播素質良莠不齊、兜售三無產品等問題也一直被社會所詬病。
此次集中行動,根據羣眾舉報線索並經核查取證,首批依法依規對44款傳播涉淫穢色情、嚴重低俗庸俗內容的違法違規網絡直播平台分級處罰,並對部分傳播網絡低俗直播內容的平台作出行政處罰。
其實,近幾年,相關部門不斷加強對網絡直播行業的有效治理和規範管理,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一些中小型直播平台依然亂象頻出。究其原因,一方面,網絡直播特殊的盈利模式迅速吸引了大量資金、粉絲的湧入,很多人為了在短期內獲得鉅額利潤,不惜遊走在灰色邊緣;另一方面,由於網絡的特殊性,很多被處罰的平台往往換個“馬甲”又浮出了水面。
由此可見,對規範網絡直播行業健康發展來説,除了監管部門嚴厲的事後懲處、平台自身的自省與自查,更需要一套科學有效的行業規則。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集中行動就提到,不僅要堅決有效遏制行業亂象,也要科學規範行業規則,促進網絡生態持續向好。比如,在進行專項整治的同時,要堅持標本兼治、管建並舉,科學制定推動網絡直播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管理規則和政策導向,探索實施網絡直播分級分類規範,以及網絡直播打賞、網絡直播帶貨管理規則,形成激勵正能量內容供給的網絡主播評價體系等。
網絡直播行業發展得規範與否,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只有科學規範下的網絡直播行業才能避免“野蠻生長”,才能營造積極健康、營養豐富、正能量充沛的網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