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千冰鞋刀刃被磨平!冬奧冠軍是怎樣煉成的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社】;
這是一座有着
“中國冬奧冠軍之鄉”美譽的城市,
楊揚、王濛、範可新
這些閃耀在冬奧和世界賽場上的名字,
都來自黑龍江省七台河市,
從這裏走出的運動員
共獲得冬奧會金牌6枚,
佔中國目前獲得冬奧會金牌總數的近一半。
近日,
記者來到七台河市,
採訪過程中也體會到了
深植的冠軍文化對這裏人們的滋養和激勵。
01
“一窮二白”的開創年代
在七台河市桃山湖畔有一座8層的短道速滑冠軍館,這裏記錄了當地40多年來的速滑發展史。
在展館一樓的一側,記者看到了一面由上千雙冰刀鞋組成的牆面,講解員關厚焱告訴記者,這些都是小隊員們用舊的,已無法再使用的冰鞋,刀刃已經被磨平,像這樣的冰鞋當地有數以十萬計。
説起七台河短道速滑運動的發端,這裏的人們會自然的想起孟慶餘,作為上世紀70年代七台河的第一代教練員,他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開創了這裏的短道速滑事業。
冠軍館二樓展廳的一幅幅圖片記錄着當年的畫面,在一處復原其當年工作場景的展廳內,講解員在孟教練結婚時用過的一面鏡子前講起了一段往事。
“這鏡子在家沒掛幾天,他把它拿到隊裏去了,讓小隊員照鏡子練動作,説這個大鏡子當年也不好找,能照全身。拿到隊裏讓小隊員用,就覺得隊裏能用得到,然後他就都拿到隊裏去了。”七台河短道速滑冠軍館講解員關厚焱説。
02
奮勇爭先的新一代
走過了一窮二白的年代,如今在現代化的訓練場館內,改變的是訓練條件,不變的卻是奮勇爭先的拼搏精神。
今年15歲的劉璇瑤,接受短道速滑訓練已有7年時間,現在她的最好成績是500米用時47秒,下一步要爭取滑進46秒甚至45秒,説起這個目標時,年齡不大的她眼神中滿是堅定。她告訴記者要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去為心中的夢想努力。
“好好訓練,不能偷懶,每天都要認認真真地完成訓練計劃,一步一步的往上走,就是想成為世界冠軍,冬奧冠軍,為國家爭光。”劉璇瑤説。
03
冠軍影響下的愛好者們
訓練場外,在七台河市的一處室外滑冰場,66歲的範錄和正和一眾愛好滑冰的老夥計熱火朝天的換着裝備,還帶着自己6歲的小孫子走進冰場,他對記者説身在“冠軍之鄉”,經常有冠軍下場與他們切磋互動。
“我們有世界冠軍董教練跟張傑,經常跟我們在一起切磋,來到我們這個冰場,互相互動,有不會的指導我們,我們非常高興啊。”滑冰愛好者範錄和説。
採訪中記者還遇到了帶着妹妹來滑冰的小學生於億涵,雖然技術還不太嫺熟,但是兩人卻同樣在冰場內收穫了快樂,談到練習滑冰的原因,他説是這裏走出的冠軍們讓他對滑冰產生了興趣。
“我就是看見王濛他們滑,就感覺特別帥,然後我就也想滑冰,還有一點,就是滑冰鍛鍊身體,能讓我身體更好,免疫力更強。”於億涵説。
對於冠軍的嚮往和追求,
對於冰雪的熱愛和執着,
讓這座“手握秒錶的城市”時時洋溢着
“敢為人先,勇爭一流”的冠軍精神,
我們也期待着在今年的冬奧賽場上
他們能再創佳績,再奪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