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絡上關於足協即將出台更為激進的限薪政策的討論愈演愈烈。一種觀點是國內球員薪資已經遠超日韓聯賽平均薪資,而國內球員的水平比起日韓則是慘不忍睹,明顯的高薪低能!另一種觀點則是擔心限薪會折損青訓體系中球員的踢球熱情,害怕沒有人再去從事專業足球,從而影響未來的中國足球人才儲備。
我的觀點是,限薪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是足協懶政的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當然,我也不認可目前國內球員普遍的薪資水準,踢什麼水平就拿什麼水平的工資,這是天經地義的。那麼,如果不限薪,又有什麼好的方法沒有呢?當然有,那就是適度放開外援登場數量。中超為什麼外援的工資居高不下?我分析主要是因為我們的外援登場限制,導致俱樂部在購買外援時必須要找那些頂尖水準的,這樣才能用有限的數量快速提高實力!這也導致好外援的價格水漲船高!如果我們適度的將外援名額放開到7人甚至不設限制,那麼會出現什麼局面呢?
俱樂部可以選購的數量提升,這樣從側面就可以適度的降低每名外援的水準,比如你找四個歐洲大牌,費用可能是天文數字,我找幾個非洲的甚至日韓的,我只要數量足夠,一樣可以和你周旋。而且外援數量增多,必然會吸引更多全球外援的目光,可選的外援數量也會大幅攀升。供求關係勢必逆轉,價格自然也就回歸國際市場的正常水準。至於大牌俱樂部完全可以排出C羅梅西內馬爾博格巴B費範迪克拉莫斯萊萬的超強組合,這個足協根本不需要去管。其他俱樂部完全可以用七個非洲便宜外援組合一套陣容,也未必就會輸給上述豪華陣容,聯賽一樣充滿懸念。
至於國內球員,隨着外援的增多,國內球員的需求必然大幅減少,競爭自然就會激烈。真正有實力的理應拿到高薪,但是你必須要體現出超出競爭對手的實力,否則球隊完全可以七外援+四小將,一樣可以馳騁中超。這樣變相的逼迫國內球員去提升自己,現在的情況是國內球員壓力太低,尤其是年輕球員,即使踢得很爛,但因為國籍原因,一樣可以拿着高薪坐板凳。以後允許七外援了,你看他們着不着急,自然就得想辦法提高自己,去接近外援的水平。
足協的限薪只能是導致交易地下化,變成簽字費甚至兼職副總等形式,供求關係並沒有變化。放開外援限制,讓國內球員真正去和外援公平競爭,這樣才能徹底啓用市場的調節能力來調節工資,讓國內球員的薪資水平與市場接軌,試想同樣花100萬歐元,我是買個張稀哲還是買個埃弗拉對球隊幫助大呢?答案不言自明。同時,外援間的競爭也會更加激烈,你要的高我自然可以找別人,反正可以上七個,我沒必要非得死抱一棵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