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奧運會聖火熄滅,奧運指針從夏季奧運轉向冬季奧運,接下來冬奧熱潮將在即將成為雙奧之城的北京掀起。奧運盛會離不開傑出的奧運人,這裏亮相的奧運人曾經在13年前的北京奧運會上揮灑汗水,又在13年後將熱情奉獻給北京冬奧會。從夏季奧運到冬季奧運,這些“雙奧人”的激情一直在燃燒。
用激情凝聚的“雙奧人”
霍曉陽
霍曉陽現任北京冬奧組委志願者部綜合處主管,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她作為城市志願者,在第一個以奧林匹克命名的社區,北京東四奧林匹克社區的博物館服務,還為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的羅格和夫人進行語言翻譯,介紹老北京民俗文化。如今她的部分工作,是協調北京和河北兩地開展城市志願者工作。“我現在是志願者背後的志願者。看待問題的方式不一樣,但我們的激情是一樣的。”她説。
2008年,霍曉陽從外交學院畢業,作為剛畢業的學生,在東四奧林匹克社區承擔語言翻譯和引導工作。她説:“奧運會期間,我為薩馬蘭奇老先生,殘奧會主席,還有羅格主席夫婦服務。其他時間,我們城市志願者就在東城大街小巷,向過往行人提供服務,現在想起來非常有意義。”
2008奧運會結束後,霍曉陽留在街道擔任團委書記,從奧運會開始的志願服務熱情也延續下來了。志願服務讓霍曉陽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我們成立了志願服務分隊,我有幸評為五星志願者。因為當初搞了志願服務,我也從一個志願者變成了志願服務的工作者,到了中國志願服務聯合會的中國志願雜誌做雜誌編審工作。”
2022年北京冬奧會臨近,霍曉陽加入冬奧組委,成為“雙奧人”。用她自己的話説,要當“志願者背後的志願者”。“我瞭解志願者工作者的處境,會換位思考來想工作如何運轉,以更加契合的心態來完成工作。”霍曉陽説。
曹潤葛
同樣被奧林匹克激情驅動的,還有曹潤葛。如今他是北京冬奧組委志願者部賽事服務處主管,在2008年奧運會期間,他是北京科技大學場館的安檢協查員助理。當時他從事的志願者工作,主要是引導觀眾排隊接受檢票安檢。“當時印象最深的是在開始檢票前,門口都站滿了。面對幾千名觀眾,要組織大家有序接受檢票,安檢,那種衝擊力和挑戰至今難忘。還好大家提前演練過,通過分工合作,快速組織人員進了場。當時內心還是很自豪的,看我們多厲害!”曹潤葛回憶道。
服務一屆奧運會,讓曹潤葛更加深刻的理解了志願精神的內涵,也讓他的溝通、組織協調能力和技巧有了更加全面的提升。雖然北京奧運會結束13年了,曹潤葛一直期待再續奧運緣分。“又找回了當年激情澎湃的感覺,身上的責任更加重大,要更努力的超越自己,把更好的展現出來。北京是雙奧之城,我們也將成為冬奧中靚麗的風景。”曹潤葛説。
用創新解決新問題
劉贏(右)
2013年,北京迎來舉辦冬季奧運會的契機。這批“雙奧人”也發現,當代大學生志願者隊伍有了新的變化。大家做好工作除了需要激情,也需要智慧,用創新精神來解決新問題。
劉贏,現任北京冬奧組委志願者部招募管理處副處長,2008年他參與了北京奧組委火炬接力中心的綜合運行工作。雖然沒有前往火炬接力第一線,但也與奧林匹克和大型活動結下緣分。劉贏介紹説,2008年奧運後他參與了2009年國慶活動,2014年的APEC會議,2015年的田徑世錦賽。包括國慶70週年慶祝大會和世園會等大型活動,在志願者方面負責選拔、培訓到運行管理、志願服務,這一整套協調工作。“這些工作讓我深刻領會到,志願者是北京最好的名片。”劉贏説。
如今,劉贏又負責北京冬奧會志願者招募,在他看來,從08年到現在,志願者隊伍一直在變化,也一直是北京最好的名片,“奧運會後,志願者隊伍一直在壯大,志願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大學生們瞭解了志願行動可以開闊眼界,展示青年形象。每逢大型活動,大家參與的熱情越來越高。我們招募志願者也更加容易,現在是需要優中選優。”
招募工作有熱情也有挑戰。受到疫情影響,志願者管理既需要按照防疫要求保障賽事運行,也需要考慮到冬奧志願者的權益。“疫情之下,管理模式也不一樣了。保障安全是第一位的。再者怎麼能夠通過其他有效手段做好團建活動,如何疏解壓力,激發熱情,也需要我們去思考。這方面,我們也會充分借鑑東京奧運會志願者的管理經驗。”
韓謙(右)
現任北京冬奧組委志願者部招募管理處幹事的韓謙,也是位“雙奧人”。2008年奧運會期間,他擔任奧林匹克公共區賽事服務志願者,崗位就在鳥巢南邊的湖邊位置,因為負責鳥巢公共區路線的指引,無緣欣賞近在咫尺的奧運開幕式表演。
現在回顧起13年前服務奧運會的日子,韓謙最難忘的還是開幕式那一天。“我的崗位,是在鳥巢南邊,看不了開幕式的,很忙,不斷的有觀眾入場,那天很多演職人員進門,我看到很多明星,很激動,也不能去追星。開幕式開始時,我們可以聽到裏面的聲音,看到煙花,卻看不到表演,不過自己還是非常激動,覺得自己也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回來再去看開幕式的重播,感覺都沒有當時那麼激動。”
這些奧運志願服務經歷,如今成為韓謙工作中的寶貴財富。他説:“現在我要為志願者做服務,做政策制定,同樣很重要。志願者要服務好冬奧會,不能光憑一股子激情,也要學會解決好實際問題。我們需要為志願者考慮如何抵禦低温、排班等各種細節問題。”
身體力行是“雙奧人”本色
李雪濱參與平昌冬奧會志願服務
從北京夏奧到北京冬奧,一系列成就是靠着無數奧運人腳踏實地,身體力行幹出來的。現任北京冬奧組委志願者部賽事服務處副處長的李雪濱説,自己與奧林匹克緣分不淺,從奧運會的觀眾,到全程參與韓國平昌冬奧會的實習工作,再到如今的北京冬奧組委,身體力行,才是“雙奧人”的本色。
13年前,李雪濱還是一名學生。他拿着勤工儉學的錢,買了張奧運會門票。“當時我去上海看了足球比賽。之後到北京實習,觀看了奧運會馬拉松比賽,在馬路邊為選手們加油助威。”
此後李雪濱雖未參與奧運會工作,但在市交通委工作期間,一直為大型賽事活動提供服務保障。2016年開始,李雪濱與奧運會的緣分得以繼續。從2017年12月到2018年3月,李雪濱前往韓國平昌奧組委頂崗實習,歷時102天,任阿爾卑西亞奧林匹克公園賽事服務主管,全程經歷和參與平昌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籌備衝刺、賽時及轉換期有關工作。
這段經歷讓李雪濱對賽事有了深刻理解。“一句話可概括為‘場館安保線內的觀眾服務,場館前後院間的通行控制’。賽時,賽事服務團隊主要面向以觀眾為主的各客户羣,通過提供驗視、引導、信息、幫助、勸誡等服務,創造安全有序、專業便利、友好祥和的觀賽環境和賽場氛圍。”李雪濱説。他認為,賽事工作“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的經驗是,志願者會結識很多優秀的小夥伴、大朋友,放下思想包袱,自然大方服務,用自己的激情展現新時代志願者的形象。
相比之下,現任北京冬奧組委志願者部賽事服務處主管的郝鋼,則通過奧運結下了情緣。2007-2008年他參與北京奧運會志願者文化推廣活動,並結識了自己的妻子。“2008年春節,水立方測試賽,清華大學志願者為了服務賽事回不了家,我們在志願者廣場舉行慰問志願者的演出,我們倆就是在活動中相識,走到一起的。”郝鋼介紹。
2008年,郝鋼在北京團市委志願服務指導中心工作。中心的另一個名稱是北京市志願者協會,志願服務也就成了郝鋼的工作重心。回顧13年前的奧運會,郝鋼認為,那段日子特別有意思,“在奧運會期間我是文化推廣志願者,殘奧會期間,我是註冊志願人員,負責盲人足球、射箭、網球賽事服務,相當於現在的坐席協調員。票上沒有座位號,我們組織觀眾落座,還要控制比賽時觀眾的氛圍。因為盲人足球比賽時不能發出聲音,怕影響足球運動員聽方位。”
13年間,郝鋼通過志願實踐感受到,志願者服務文化已經深入人心。“這次冬奧會招募志願者,我們發現不管是學生還是社會人士,都有豐富的志願服務經歷,志願文化已經深入人心了。”他説。
郝鋼一方面鼓勵有志之士身體力行的踐行奧運精神,也鼓勵大家理性參與奧林匹克活動。郝鋼説:”“服務體育盛事,除了熱情,更需要專業素養,不做賽會志願者,也可以在城市為冬奧會做貢獻。”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