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着殘疾孩子們跑下去!一位中長跑教練堅守新疆邊陲十七年
阿不都熱衣木·努爾買買提指導運動員進行練習(11月18日攝)。圖片均由新華社發(受訪者供圖)。
新華社北京12月3日電 12月3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題為《帶着殘疾孩子們跑下去——新疆邊陲一位中長跑教練十七年堅守改變了諸多農牧區殘疾孩子的命運》的報道。
阿不都熱衣木·努爾買買提,新疆殘疾人中長跑隊教練,在邊陲小城温泉縣專門帶殘疾人運動員17年。
師傅臨終前,沒有拜託他照顧兩名尚未成年的女兒,而是囑託他帶殘疾孩子們跑下去。
這個囑託,他堅持了17年,改變了很多農牧區殘疾孩子的人生軌跡。
17年,他和殘疾孩子們在一塊的日子,超過了陪伴自己孩子的時間。他甚至騰出一套房子,給孩子們作宿舍。
拂曉時分,寒風刺骨,他和孩子們已開始訓練。
“沒有成績,你們就沒有未來。”他給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們強調。
有人説他狠,他承認給孩子們的壓力大,可農牧區殘疾孩子的出路不多,取得了好的成績,今後才會有穩定的工作。
今年殘運會,他帶隊獲得6金4銀3銅。
在他看來,成績不是唯一目標,經過體育訓練,可以讓孩子們擁有獨立生活的能力,不畏懼世人眼光的自信和堅強。
他和那些殘疾孩子們一起證明,即便殘疾,即便在邊陲,依然有實現夢想的可能。
阿依開吾沙爾·地力木拉提在陝西參加全國殘特奧會比賽。
取得佳績
受聘於温泉縣殘疾人聯合會的阿不都熱衣木·努爾買買提,48歲,颳着光頭,深眼窩,鼻子下是一食指寬的短鬍鬚,身材健碩,常年一身運動服。
17個春夏秋冬的清晨,天還未亮,他和殘疾孩子們就開始訓練,跑步聲叫響了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縣城。
這裏和哈薩克斯坦接壤,夾在阿拉套山和別珍套山間,當地人的母親河——博爾塔拉河發源於此,全縣7萬餘人,縣城常住人口僅約1萬人。
不久前在西安舉行的全國第十一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八屆特奧會,他帶着9名孩子,取得6金4銀3銅的好成績。“這是孩子們4年的汗水淚水,也是我4年的汗水。”
15歲的巴圖·扎亞在西安獲得4枚金牌,分別是1500米、800米、兩項團體接力項目。
阿不都熱衣木·努爾買買提和自己曾經帶過的運動員久瑪在聊天(11月18日攝)。
巴圖等幾個孩子都是第一次參加正式比賽,第一次走出新疆,第一次坐飛機。
賽後,有其他省區的教練開出高價,希望巴圖加入他們的隊伍。
阿不都熱衣木認為這件事要仔細考慮,不能光看錢,還要考察這些地方能否照顧好巴圖。
巴圖的爺爺在手機上看到孫子站在領獎台的照片後,根據當地習俗,在牧區宰羊待客。
“牛一隻,羊一隻,送給你。”巴圖爺爺要用心目中最值錢的東西,來表達對阿不都熱衣木的謝意。
“絕對不行,巴圖以後的生活也要用錢的。”阿不都熱衣木嚴肅拒絕了老人的好意。
4年前,阿不都熱衣木在一個牧區學校找到智力殘疾的巴圖。他的父母沒有能力照顧他,只能靠爺爺。
彼時,巴圖長長的眼睫毛下是一雙忽閃忽閃的大眼睛,身材又瘦又小,頭髮長得都打了結。上課時,他坐不住,一個人跑到教室外玩耍,令老師們格外頭疼,爺爺也不知道該拿孫子怎麼辦。
但阿不都熱衣木看到巴圖的中長跑潛力,帶他到田徑隊。
“腿長,身材比例好,有天賦。牧區孩子,還吃得了苦。”巴圖獲得金牌,在阿不都熱衣木意料之中。
他記不清17年帶了多少孩子,獲得多少獎牌。在他的辦公室抽屜裏,有一疊厚厚的成績單,不完全記錄了很多全國冠軍和新疆冠軍。
他帶的這些孩子大多來自新疆農牧區,有漢族、維吾爾族、蒙古族、哈薩克族等,有智力障礙也有肢體殘疾。
“他們邊訓練邊學習文化知識,跑出了草原大山,到大城市參加比賽,退役後還能找到一份有穩定收入的工作。”阿不都熱衣木介紹。
在他和孩子們的努力下,地處我國版圖“雞尾巴”處的温泉縣於2010年成為新疆殘疾人中長跑訓練基地,他所帶的殘疾人中長跑隊代表新疆參加全國比賽。
接下來,阿不都熱衣木準備到全疆選拔運動員,為下一屆殘運會做準備。
這是孩子們在進行訓練。
17年前的囑託
阿不都熱衣木説,取得的這些成績,和師傅賽地爾丁·阿布都黑力力17年前的囑託有關。
“當然,如果師傅直接帶這些孩子,恐怕能取得更多獎牌。”他哽咽道。
阿不都熱衣木小學六年級時,就跟着賽地爾丁進行中長跑訓練。當時賽地爾丁不僅帶健全學生,還帶殘疾孩子。
在師傅帶領下,阿不都熱衣木獲得自治區運動會的1500米冠軍。
“當時條件比現在艱苦多了,我們好多人連7塊錢的白球鞋都買不起,賽教練給我們買。我們取得成績後,他還會宰羊,請我們吃羊肉。”
1997年新疆師範大學體育系畢業後,阿不都熱衣木回到温泉縣成為一名專職中長跑教練。
從如何選拔人才到制定、完善訓練計劃,經驗豐富的師傅提供了很多幫助。
一切在2004年7月5日戛然而止。
2004年5月初,帶學生們訓練完的賽地爾丁回家後突感不適,縣醫院診斷為尿毒症,建議送往烏魯木齊。
6月底,烏魯木齊一處病房中,他用微弱的聲音囑咐阿不都熱衣木,繼續把殘疾孩子帶下去,這是孩子們唯一的出路。
師傅並沒有拜託他照顧好兩名未成年的女兒。
阿不都熱衣木低下頭,拉着師傅的手説不出一句話,他全身顫抖,淚流滿面,腦袋裏一片空白。
7月5日,烏魯木齊很熱,可病房格外冷,才40歲的師傅走了。
温泉縣十幾名殘疾人運動員沒人帶了。
阿不都熱衣木一直未走出悲痛,直到那年年底,才決定不應該沉浸在悲傷中,要接着幹師傅的事業。
從此,他只帶殘疾孩子。
親自帶才知道師傅有多難。很多孩子記性不好,今天教的動作,明天、後天甚至一直都要繼續教,這需要極大的耐心。他還得格外操心孩子們的安全問題,害怕他們被車撞、走失,擔心跑不出成績對不起孩子和他們的家人,壓力之大一般人無法想象。
阿不都熱衣木·努爾買買提給孩子們騰出房子,留作宿舍(11月18日攝)。今年底,孩子們將搬進新建的宿舍樓。
很長時間,孩子們住在平房裏,生活有諸多不便。5年前,他將自己的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騰出來,給女孩們住,縣殘聯還請了一名女廚師,邊給所有運動員做飯,邊和女孩們住到一塊,照顧她們。男孩們則住到殘聯申請的廉租房中,和縣殘聯理事長聶寶軍在一幢樓上,方便照看。
阿不都熱衣木之前培養過年輕教練,但都是沒幹多久就放棄了。他説,光早起這點,就不是一般年輕人受得了的。至今,這個問題仍困擾着阿不都熱衣木和縣殘聯。“總有一天,我會跑不動,示範動作做不到位,到時候怎麼辦呢?”
壓力好像一根看不見的繩子,圍着阿不都熱衣木的頭一圈一圈地繞。
17年間,在師傅祭日,帶隊參加比賽前和後,他都會去師傅的墳前,清理風吹來的垃圾,填埋老鼠打的洞,修整破損的地方。
師傅的墳成為他的“樹洞”。承受的壓力和種種委屈,他只能給師傅説,同時希望師傅保佑他和孩子們比賽順利,取得好成績。
在心底,他覺得師傅一直照看着他和這些孩子,不然不會有那麼多孩子改變命運。
師傅和他曾在訓練場地看着孩子們暢想,如果能培養出一名,就一名,可以跑進殘奧會的孩子就圓滿了。
因為這屆殘運會取得的成績,阿不都熱衣木發現,他和師傅共同的夢想並非遙不可及。
訓練間隙, 孩子們在一起聊天(11月18日攝)。
光芒背後
阿不都熱衣木説,和其他地方的教練交流發現,自己帶的隊伍無論是日常訓練條件還是生活條件,都比不了發達省份的隊伍,但孩子們用努力彌補了短板。
比如沒有供孩子們訓練後放松的泳池,他只能帶孩子到河裏游泳。
阿不都熱衣木計算,這些孩子一年中訓練的時間有10個月,不問嚴寒酷暑。
温泉縣的冬天,太陽直到9點才出來。在最寒冷的季節,北風像刀子一樣割着臉頰,孩子們也會主動要求早晨7點訓練。
平均海拔超過1300米的温泉縣,夏季的紫外線強,教練和運動員數不清曬掉了幾層皮。
訓練中的一些動作、呼吸方式,普通孩子一兩個小時可以學會,這些孩子需要一兩年,甚至更長時間。教練只有重複再重複地教。
阿不都熱衣木自己做過運動員,他知道孩子們的訓練強度不亞於普通運動員。
17年來,他給一批又一批隊員強調:完成今天的訓練,明天的訓練才能繼續,沒有成績,你們就沒有未來。看看老隊員,有工作,有收入,有家庭,那是他們用一點一滴的汗水換來的。
很多人看到他的訓練後説,教練真狠。
“農牧區殘疾孩子的出路不多,得了冠軍,今後才會有穩定的收入,命運才能改變。”他有自己的無奈。
他説,一般家庭條件好的,都不忍孩子受苦,會把孩子送到醫院治療,送到更好的特殊學校。想到這些,他就更心疼這裏的孩子。
除了訓練,在當地殘疾人聯合會支持下,阿不都熱衣木還教孩子們生活技能。簡單如洗襪子,有的孩子都要從頭學起。孩子們也會去普通學校學習簡單的文化知識。
巴圖在雪中訓練。
如今,個頭躥到了1.76米的巴圖,和其他孩子一樣,穿着乾淨合身的運動服,可以獨立洗澡、洗碗筷,獨立逛街,吃飯時不像剛開始那樣撥來撥去,可以與人正常交談。
讓人欣慰的是,孩子們的生活條件已經越來越好。
巴圖扎亞吃完早餐後準備去訓練(11月18日攝)。
按照計劃,巴圖和夥伴們今年底將會搬進縣殘疾人託養中心,這裏的房間陽光充足,生活設施完備,且有專門訓練力量的健身房,更關鍵的是方便他人照顧。
阿不都熱衣木也能將自己給孩子們住的那套房賣出去。幾年前,這套房子可以賣超過20萬元,現在最多隻能賣18萬元。
這5年間,殘聯給這間房子付了取暖費、電費、水費等,但沒有房租。阿不都熱衣木解釋,殘聯經費一直比較緊張,錢要拿來給孩子們買保健品,用來外出比賽。
“和孩子們接觸下來,誰的心都會軟下來。”在他看來,自己為孩子們的這些付出是人的本能。
孜克熱拉在訓練中(11月18日攝)。
成績以外
今年出發去西安參加比賽前,阿不都熱衣木和孩子們在烏魯木齊紅山體育館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集訓。
自治區體育局一名領導多次觀察這羣孩子吃飯、走路、排隊,豎着大拇指給阿不都熱衣木説,想不到這些孩子的行為舉止如此得體大方。
在阿不都熱衣木看來,“這比拿獎牌還讓人高興”。
這些年,阿不都熱衣木不僅收穫了獎牌,還收到了來自孩子們的温暖。
“巴郎”,維吾爾語孩子的意思,阿不都熱衣木這樣稱呼這羣運動員。
“達達”,維吾爾語爸爸的意思,好幾個孩子這麼喊他。
在新疆,關係親到一定程度,才會如此。
37歲的久瑪在縣農機局上班,是一個兩歲孩子的母親。
6歲騎馬時摔斷了一條胳膊的她,19歲那年,被賽地爾丁從牧區選拔上來,後在兩位教練的接力帶領下,9年運動生涯中,獲得第六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田徑比賽1萬米項目女T45-46組別第一名等多項榮譽。
這些成績幫助她得到一份正式工作,而後成立家庭。
久瑪印象深刻的一個温暖畫面是:平房裏,阿不都熱衣木教練在火爐上給十幾個孩子做拉條子、抓飯、炒菜,比在家裏吃得還好。
“教練還陪着我們在雪裏跑,雨裏跑。”久瑪説。
久瑪結婚不久,阿不都熱衣木沒有打招呼就上門看她過得怎麼樣。看到她的丈夫在家做飯拖地,阿不都熱衣木説自己放心了。
這是孩子們在進行訓練。
國家的支持
温泉縣殘疾人聯合會理事長聶寶軍認為,這次在殘運會取得好成績,一方面因為阿不都熱衣木的經驗越來越豐富,另一方面離不開自治區的財政支持。
聶寶軍2012年來殘聯工作時,運動員住的還是平房,連暖氣都沒有,後來搬進樓房,生活方便了很多,今年底又計劃搬到條件更好的縣殘疾人託養中心。
在温泉縣,不僅是殘疾人運動員,其他殘疾人也能得到較好照顧。縣殘聯會幫助未成年殘疾人去普通學校學習文化知識,聘請廚師、電焊等方面的技能老師,按照孩子的特點教授技能。年齡大一點的、學不會技能的、也不練體育的,會送到烏魯木齊的特殊學校學習。
温泉縣殘疾人事業是我國殘疾人事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國家和地方財政對基層殘疾人的支持力度越來越大。除了殘運會和殘奧會,我國每年開展“健身周”“冰雪季”“特奧日”等全國品牌活動,各地殘聯舉辦基層殘疾人大眾體育賽事,推廣普及適合於不同類別殘疾人的康復健身體育項目和方法。
中國殘聯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全國累計設立社區殘疾人健身示範點10675處,培養殘疾人社會體育指導員12.5萬名。全國殘疾人社區文體活動參與率已由“十二五”末的6.8%上升至“十三五”末的17.8%。
在各級政府支持下,聶寶軍深感殘疾人工作好開展了,面對孩子們渴望的眼神不為難了。“即便在這麼偏遠的地方,都能享受到各種政策,這要感謝黨和國家的關懷。”
又是新的一天,阿不都熱衣木和孩子們開始訓練,太陽從東方緩緩升起,在博爾塔拉河上越冬的幾十只天鵝游來游去,河邊的白楊筆直向上,霧凇閃閃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