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幸同是試金石,檢驗出了陳夢和孫穎莎的實力,雙方高下立判
去年的WTT澳門賽事,國乒選手陳幸同表現不錯。先是淘汰了大滿貫選手丁隊,接着又擊敗了陳夢殺進了女單決賽。最終被孫穎莎給擊敗,無緣女單冠軍。不過連續擊敗丁寧和陳夢這兩大主力選手,陳幸同展現出了自己的水平。儘管目前還不是國乒的主力選手,但許多球迷都看得出來,目前的陳幸同正在向主力位置發起衝擊。特別是在丁寧和劉詩雯註定要奧運會結束退出之後,空出來的主力位置必須要有人頂上去。
毫無疑問,陳幸同目前就瞄準了這個位置。陳幸同出道比孫穎莎、王曼昱還要早,曾經也跟孫王兩個人並列國乒未來的三小魔王,只不過陳幸同後來掉隊了,打法比較保守化,比賽當中不願主動性的進攻。使得這兩年逐漸的成為主力選手的陪練型選手,被更加年輕的孫穎莎、王曼昱所趕超。實在是非常的可惜,因為陳幸同本來是有機會成為主力選手的,只不過抓機會的能力欠缺。當然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陳幸同基礎性的實力還是比較紮實的。
陳幸同也是為數不多能跟陳夢拼相持球不落下風的選手,説明陳幸同的個人技術功底確實不錯。作為國乒的陪練型選手,WTT澳門賽事陳幸同檢驗出了陳夢和孫穎莎的真實水平。陳幸同在跟陳夢的比賽過程中,主動的增加變化之後還是能夠贏球的,畢竟陳夢臨場調節能力有限。陳幸同變化了比賽節奏,就造成陳夢不適應,從而被逆轉。儘管陳夢當時剛剛拿下了世界盃冠軍,以及年終總決賽冠軍,可當時都是勝在隊友跟她拼相持球的前提下。
陳幸同是陳夢拿到大賽冠軍之後,第一個擊敗陳夢的選手。有效的檢驗了陳夢的臨場應變能力,拿下大賽冠軍的陳夢並非球迷所認為的那樣,有了突破性的進步。對手一打變化,陳夢的短板還是暴露了出來,所以説千萬不能打變化跟陳夢,不然陳夢就容易輸球。陳夢賽後將輸給陳幸同,歸結為缺少了贏球的興奮度,認為自己突然沒了手感,這不就説明還是欠缺閲讀比賽的能力。真正的選手是應該應付任何比賽當中出現的狀況。
大賽型選手能夠應付任何比賽出現的情況,而且能夠迅速做出調整。孫穎莎在這方面就做得不錯。闖進了WTT賽事女單決賽的陳幸同,最終1:5不敵孫穎莎。那場比賽孫穎莎佔盡了優勢,不光是在相持球對攻上雙方打了一些好球。在發球環節陳幸同暴露出了問題,特別是在台內球,以及半出台球上,孫穎莎展現了技術上的優勢。陳幸同相對就展現出了短板,不能迅速地由守轉攻。
左邊是淑女,右邊是假小子
也正是認識到了這個問題,此後的陳幸同加強了前三板的進攻。在乒超聯賽的女團決賽,陳幸同通過發球以及前三板的進攻,讓孫穎莎產生了不適應。陳幸同連續得分,一度10:7拿到了賽點,差點就將孫穎莎給淘汰。可是在關鍵球處理上,陳幸同又展現出了保守的一面,不敢主動上手進攻,結果被孫穎莎連續得分逆轉。這一點就體現出了孫穎莎的綜合實力,儘管一度打得很被動,但孫穎莎並沒有放棄,越是比分被動孫穎莎越是敢於主動進攻。
而通過孫穎莎跟陳幸同的比賽,讓球迷見識了主力球員和非主力球員之間的區別。孫穎莎年紀輕輕就能夠成為國乒主力選手,可不像許多球迷認為的那樣,僅僅是憑運氣。因為運氣本身就是實力的一部分,沒有實力哪來的運氣?只是我們表面上看起來像運氣一樣,哪有次次運氣這麼好的選手?毫無疑問,孫穎莎就老是帶給球迷這種運氣球的感覺,孫穎莎的運氣是伴隨着實力拼出來的。
而陳幸同分別通過跟陳夢、孫穎莎的比賽,檢驗出了這兩名選手之間的區別。陳夢是典型的打順風球的選手,只要對手不增加變化,陳夢絕對會越打越順。可對手一增加比賽的變化,調整比賽的節奏,陳夢就犯難了。這就是為什麼陳夢老是比賽慢熱的原因,因為要經過場外教練的調整,陳夢才能逐漸適應對手的比賽節奏。如果調整不過來就容易爆冷輸球,這就是為什麼陳夢老是輸給排名比自己低的選手。
孫穎莎的控場能力比較強,一般選手確實很難打透。孫穎莎最大的特點就是,比分落後,快速追分。不落後孫穎莎反而比賽的過程打得不精彩,還容易丟分。或許這就是孫穎莎現階段打法的特點,還不是特別的穩定,這個需要時間的沉澱。不知道廣大的球迷朋友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關注二郎神侃球,帶給你不一樣的人生感悟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