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運動醫學專家:醫療救治如何為冬奧會保駕護航?

直升機參與救援、遠程5G醫療會診、生命體徵實時監測……醫療救治是冬奧會、冬殘奧會賽事保障工作的重要一環,不僅為運動員的安全健康保駕護航,更是東道主辦賽能力的一種體現。

訪運動醫學專家:醫療救治如何為冬奧會保駕護航?

還有10天,萬眾期待的北京冬奧會將如約而至。如何為參加這場冰雪盛會的各國運動員做好醫療救治保障?中新社記者近期採訪了多位運動醫學專家,介紹冬奧會期間的賽場救治工作。

北京積水潭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醫師王雪松表示,關於本屆冬奧會、冬殘奧會期間的運動員醫療保障,中國投入了非常大的力量,不同的比賽場館都有專門的醫院進行保障。

根據場館情況和醫院特點,北京冬奧組委制定了“一場一策”“一院一策”的醫療保障方案,針對每個場館比賽運動損傷特點,專門配置了骨科、口腔科等學科的醫務人員。例如,北京延慶賽區的高山滑雪比賽項目,高速的滑雪運動往往會造成較嚴重的損傷,需要針對肢體、腦顱、脊柱等類型的損傷配備相關醫療救治力量。

據北京市衞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李昂介紹,北京賽區和延慶賽區共設置88個醫療站,進行現場醫療救治以及傷病員分流轉運。調整優化定點醫院收治任務,18家定點醫院實施精準分類收治,避免不同風險傷病員流線交叉。開賽後,還將從定點醫院抽調1188名醫務人員、840名院內專家,提供及時高效的醫療服務。

王雪松表示,中國很早就開始在運動員特別是國家級運動員的醫療保障方面下功夫,目前已經形成從出現傷病、及時診斷到後期康復、重返運動的完善體系。不僅通過手術的方式,讓運動員在生理結構上恢復正常,還要幫助他們恢復體能,重返運動成績的巔峯。這其中包含了醫療、營養、心理等諸多方面的通力合作。

談及冬奧會與夏奧會在賽場醫療救治方面的不同,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運動醫學主任醫師、崇禮院區副院長楊渝平表示,夏季奧運會的大多數比賽項目都在場館內進行,醫護人員守在賽場邊,能夠在運動員受傷後立即到達其身邊。

“冬奧會可不是,如果比賽是在一個非常長的野外雪道上進行,有運動員受傷了,滑雪醫生很難在數秒鐘之內到達受傷運動員的身邊,而且還有下雪、大風、低温等等因素,所以就造成了冬季運動損傷救治和夏季運動損傷救治在時限上的差異。”

楊渝平告訴中新社記者,冬奧會要求滑雪醫生在4分鐘之內到達受傷運動員身邊,“當然我們希望第一時間就到”。在野外賽道一些人員無法及時到達的地方,救治受傷運動員必須採用直升機救援的方式,“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崇禮院區必須有一個停機坪”。

正是因為上述差異,冬奧會、冬殘奧會對運動員損傷治療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更快的速度與更好的保障條件。為此,北醫三院崇禮院區在經過前期調研的基礎上,建立了冬奧賽場與第一轉診醫院之間的遠程5G會診平台。

楊渝平介紹説,當運動員在比賽中受傷時,醫護人員可以通過雪道上的攝像裝置採集到運動損傷的動作視頻,初步分析損傷類型,並遠程指導現場醫生進行初步救治。“轉運到專業的醫療機構之前,在路上或者直升機上,我們都可以實時監測運動員的生命體徵情況。”

冬奧會、冬殘奧會的舉辦,不僅讓北京成為全球首個“雙奧之城”,也在中國坊間掀起了參與冰雪運動的熱潮。國家體育總局委託國家統計局開展的統計調查近期公佈了報告,其數據顯示,全國冰雪運動參與人數達到3.46億人,中國已經實現“帶動三億人蔘與冰雪運動”的目標。

冰雪運動在中國的發展可謂方興未艾,運動醫學專業醫生也將肩負起更重要的責任。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骨科主任醫師戴雪松認為,專門從事運動醫學的醫生應該更多地走出醫院、診所、病房,把有關運動健康的科學知識傳播給大眾,讓老百姓能夠科學地運動、安全地運動,“這也是我們作為醫生的一個職責”。

王雪松也提示,大眾在參與冰雪運動時,一定要做好身體和運動器具的雙重準備,尋找專業教練、進行正規訓練,循序漸進地參與運動。“我們在參與冰雪運動時一定要結伴而行,形成團隊,這樣受傷的時候才能有人幫助我們。”

訪運動醫學專家:醫療救治如何為冬奧會保駕護航?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06 字。

轉載請註明: 訪運動醫學專家:醫療救治如何為冬奧會保駕護航?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