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都是追夢人”——在華外國人眼中的中國青年

  新華社天津5月5日電(記者宋瑞、慄雅婷、孫凡越)今年4月,中國首位F1正式車手周冠宇首秀一度彎道超越“七冠王”漢密爾頓,成為有史以來第66位在F1首秀中就能斬獲積分的車手。

  這在世界F1“圈內”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年僅22歲的周冠宇,讓世界看到了F1賽場的“中國速度”。

  在外國人眼中,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正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追夢人”的身份,承擔起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重任,並以更加開放自信的態度融入世界。

  擁抱世界,奮鬥幸福生活

  天津大學土庫曼斯坦籍留學生穆罕對“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上的一個故事印象深刻。

  湖南女孩江夢南因一場意外半歲時失聰,卻通過努力練習發音、學習唇語,開口説話,考取清華大學博士研究生,堅強地跨過人生中一座座看似不可逾越的山峯。

  “她遇到困難時不屈不撓,積極向上,很令人敬佩。”穆罕説,中國青年的勤奮和努力成就了他們的出色。每次去圖書館,看到坐滿了努力學習的中國同學,穆罕自己也被這份熱情感染。

  今年4月底,擅長格鬥運動的他在學校開設了“拳擊興趣小組”,希望以拳會友,不少中國同學也報名參加。其中有一箇中國小夥子不僅拳擊打得不錯,鋼琴也彈得好。練拳擊之餘,穆罕還跟着他學鋼琴,兩人成了彼此的良師益友。

“他們都是追夢人”——在華外國人眼中的中國青年

  2022年4月14日,穆罕在天津大學體育場與在校的師生拳擊愛好者一起練拳。天津大學供圖

  更多中國青年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和技能,通過努力學習奮鬥,成就自我,擁抱世界。

  一提到自己的學生,天津外國語大學歐洲語言文化學院德語系外教克里斯·古博忍不住地誇讚:“他們是一羣勤奮、開放、興趣廣泛、寬容、勇敢的年輕人。”

  他的學生有的考入了外交部;有的進入德企或合資企業工作,成為中德兩國交流的使者。“這些年輕人是中德兩國未來的希望,他們將為世界和平、世界經濟和現代社會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克里斯·古博説。

  奉獻青春,凝聚民族力量

  4月底,《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白皮書發佈,其中的一條內容,給來自也門的天津大學建築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專業博士默丁留下了深刻印象。

  白皮書顯示,截至2021年,47萬名“三支一扶”人員參加基層支教、支農、支醫和幫扶鄉村振興(扶貧),數百萬青年學生參與“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為脱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提供新助力。

  “我來自農村家庭,當了解到很多中國青年願意深入邊遠地區參與到鄉村振興建設中,我很感動。”默丁説,在他看來,中國青年甘於奉獻,是中華民族能夠振興的一個重要原因。

  “很多來自中國貧困地區的孩子在支教青年的幫助下,通過努力學習實現了夢想,這些支教青年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我欽佩於他們的貢獻。”天津大學藥物科學與技術學院美籍日裔教授中村文彥説。

  去年7月,穆罕走訪了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這裏曾是天津大學對口支援的國家級貧困縣。“我曾多次在中國聽到‘扶貧’‘脱貧’等詞彙,眼見為實,我切實感受到了脱貧攻堅給中國農村帶來的新變化。”穆罕感慨地説。

  在當地一間“夢想教室”,多媒體教學設備一應俱全,實驗室的儀器種類豐富,學生可以通過大屏幕與遠在天津大學的老師和同學“雲互動”。“越來越多的中國青年通過‘雲’參與其中,讓這裏的孩子們更多地瞭解外面豐富多彩的世界,這非常有意義。”穆罕説。

  創新小我,融入國家發展

  今年1月,奧密克戎突襲天津。在多輪核酸檢測中,天津大學研發的一款“神器”,為身為志願者的穆罕解決了長時間舉着手機在寒風中掃描身份信息“凍手”的問題。

  使用時,僅需把手機調試到掃碼界面,放置到檢測儀“小盒子”的相應位置,核酸檢測人員再將身份證放在對應窗口,輕輕一點即登記完成,大大縮短了信息蒐集時間。

“他們都是追夢人”——在華外國人眼中的中國青年

  天津大學建築學院學生展示師生共同創新研發的“核酸檢測掃碼神器”。天津大學供圖

  “同學們積極發揮聰明才智,在疫情期間為全校師生核酸檢測提供了很大便利,全員篩查的速度也越來越快。我感受到同學們都想在這一時期為抗疫出把力。中國有這樣的青年,一切將會變得更好。”22歲的穆罕説。

  與國家同呼吸、與人民共命運,已經成為中國青年的時代標籤。青年人發揮才智,努力創新,為國家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中村文彥説,近年來,他的不少學生運用在校學習的知識和技術進入製藥或生物技術公司工作,“尤其當我聽説有些學生入職某些製藥公司參與新冠肺炎疫苗生產和質量檢測時,我更加感到驕傲”。

  北斗衞星團隊核心人員平均年齡36歲,量子科學團隊平均年齡35歲,中國天眼FAST研發團隊平均年齡僅30歲……中國青年自主創新的同時,國家在給青年發展創造着越來越多的機會。

  默丁認為,學校的實驗室給予同學們很好的學習、科研條件,同學們在這裏努力學習,能獲得本領,畢業後就能大展身手,實現價值。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935 字。

轉載請註明: “他們都是追夢人”——在華外國人眼中的中國青年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