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是怎麼來的歸化球員沒看出高水平,中國足球有自主模式嗎!
你一定注意到了,五大聯賽,只有英超是“超”,其他的都是“甲”。但是中超聯賽確實“超”。那中超是怎麼來的?
中超的前身是中國足球甲A聯賽。次一級賽事叫甲B聯賽,但是卻存在着嚴重的假球、黑哨現象。中國足協為了吸引球迷,決心進行改革,仿照英格蘭足球超級聯賽,2004年將甲A聯賽正式改名為中國足球超級聯賽,簡稱中超聯賽。
中超聯賽近期剛剛進行較大幅度的改革,是對是錯,只有讓時間來檢驗。衡量一個聯賽的水平高低,不是看他要“姓甲”還是“姓超”,無論叫超級聯賽還是甲級聯賽都代表一個國家的最高級別聯賽,沒有實質差別。
相對於中超有高水平外援,造成的繁榮假象。國家隊的成績確實一直上不去。為了進世界盃,都開始了歸化球員。不過從已經歸化的球員身上,並沒有看出了高人一截的水平?從參加國家隊比賽的外國球員實際表現來看,比中國球員強不到哪裏去,比如三場同場賽中,艾克森的實際表現還不如楊旭。阿洛伊西奧比賽不到30分鐘就拉傷了,原因就是體重增加了34斤。
看看2020年聯賽中這些歸化球員的表現,小摩托還能開嗎?阿洛伊西奧的上了幾次場進了幾個球?被有些球迷捧為神的巴西人艾克森比過去的郜林強嗎?拼命往國家隊塞的高拉特偶露崢嶸,也比國內球員強不到哪裏去。
中國足球現狀是否説明了學習西方足球發展模式,放棄了自主模式?關鍵是中國足球有自主模式嗎?以前還可以自豪的稱為中國頭球隊,下底傳中到門前搶點頭球得分。之前是因為技術一般不得不用這招,心想等技術配合練好之後加上門前身高優勢那場面簡直不要太美。
誰料現在不但沒有練好技術配合,反而把唯一的頭球優勢也弄丟了,看看我們的東亞近鄰,韓國注重身體對抗也有技術和意識,日本從小到大無論俱樂部各級別各年齡國家隊全是走地面配合技術流,再來看中國隊,今天學巴西,明天學意大利,後天學德國,大後天又學西班牙…足協就在來回搖擺的路上把中國足球發展的時間都消磨進去了。
這麼多年各個俱樂部搞青訓都是能對付就對付,青訓這個東西不賺錢,俱樂部都是沒辦法搞青訓,都是用來對付足協的檢查,所以中國的足球青訓水平一年不如一年,還不如交給政府呢!當然,有企業願意搞青訓,可以搞,但是必須和政府體校合作,採取公益的方式。
各地體校培養的足球人才都屬於國有資產,各個俱樂部必須出錢買,這樣就可以避免各地足球青訓惡性競爭的弊端。俱樂部安心搞職業聯賽掙錢就行,足協也不要干預職業聯賽的運行,搞青訓培養足球人才賣給俱樂部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