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全運會冠軍有多難?他們的故事太感人
1
起跳、騰空、翻轉、入水,水中泛起點點漣漪,浪花卻不見蹤影。在全運會女子十米跳台決賽中,全紅嬋再現“水花消失術”,以419.25的成績奪得金牌。
網友們誇讚她是“天才少女”,而在賽後談到成功的秘訣時,全紅嬋直率地説“練唄。”看似輕描淡寫的回答,背後卻是太多的艱辛。
2014年,7歲的全紅嬋進入湛江市體校,開始接受專業訓練,當時跳水設施非常簡陋,條件也極差。訓練只能在露天跳水池進行,跳板是鐵製的,夏天被曬得滾燙,她只能用毛巾擠水給跳板降温,然後一次次迎着炫目的陽光,一躍入水。
全紅嬋的教練説,她非常能吃苦。在同齡的隊員裏面,全紅嬋對待訓練最全力以赴。每天她陸上跳200~300個,水上跳120個左右。在隊裏,她跳得最高,跑得最快,對訓練的渴望,比別人都強烈。
她也曾遇到困難,在學207C(向後翻騰三週半抱膝)的動作時,花費了一年零幾個星期的時間。期間也哭過,但次數不多。她説:“我不是愛哭包。學新動作時也挺怕的,但我太喜歡跳水了,鼓勵自己堅持。我想拿冠軍,像大哥哥大姐姐那樣。”
哪有什麼一戰成名,其實都是百鍊成鋼。“天才”都是汗水澆灌出來的,天賦或許可以決定起點,但唯有堅持和努力才能達到終點。
2
全運會的賽場,聚集了從新秀到老將在內的全國頂級運動員。新人嶄露頭角的同時,老將也在為夢想拼搏。
9月21日,正值中秋,奧運冠軍諶利軍以抓舉152公斤、挺舉180公斤,總成績332公斤奪冠,豪取全運會個人三連冠。看着金牌,諶利軍笑着説金牌“就像月餅”。而在那枚金牌背後,是諶利軍一路負重前行的體育人生——
1993年,諶利軍出生於湖南安化縣的特困家庭。奶奶年邁,叔叔有心臟病,務農打工的父親突發腦癌不幸病故,全家生計都依靠母親一人。因為窮困,少年諶利軍一度從訓練場上偷跑回家,準備打工賺錢。最終,是教練開着拖拉機把他追了回來。
2016年,里約奧運會,他兩次試舉都因為腿抽筋而失敗,不得不遺憾退賽。可他並沒有氣餒,繼續刻苦訓練,5年後的東京奧運會上,他落後對手11公斤,如此大的落差,想要逆轉幾乎是不可能的。他決定殊死一搏,將挺舉重量提升12公斤,一把舉起了讓世界震驚的187公斤總重,逆轉奪冠!
“我命由我不由天”,諶利軍是最有資格説出這句話的人。真正的強者不是不流淚的人,而是含着眼淚奔跑的人。人生溝溝壑壑,身處低谷時不抱怨、不放棄,能鏗鏘前行,那麼往後餘生就都是向上的路。
3
有網友調侃:世界冠軍有啥了不起,有本事你拿全運會冠軍!雖然是戲謔之語,但全運會的比賽難度可見一斑。要取得全運會的冠軍,同樣需要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與堅持。
2020年,在全紅嬋第一次參加全國冠軍賽之前,還有個別動作發揮不穩定,可她沒有放棄,一次次向難關發起挑戰。諶利軍在里約奧運會失利以後,也沒有放棄,而是回去更加刻苦訓練,積極備戰東京奧運會。
我們的生活中,會有人抱怨自己基礎不好、外部條件不好,再努力也沒用,於是自怨自艾,導致一生都活得渾渾噩噩。但其實,起點低怕什麼,大不了加倍努力。
很喜歡一句歌詞“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平日裏的千錘百煉,才能託舉出光彩時刻;逆境中的亮劍、失敗後的奮起,才能讓夢想成真。
今天,全運會閉幕,而這些金牌背後的故事,遠比金牌更值得我們銘記。
人民日報微信綜合洞見、中新體壇、俠客島等 | 主播:趙文龍
來源:人民日報微信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