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特茲科夫斯基
你能相信嗎?在恐怖的人間地獄奧斯維辛集中營,竟然會經常舉行熱鬧的體育比賽,這些比賽竟然是令人興奮刺激的拳擊賽,而拳擊賽的主角竟然還都是集中營裏的囚徒。
這些不可思議的故事在歷史上卻是真實存在的,故事的主人翁是一個波蘭人,他的名字叫塔德烏斯.皮特茲科夫斯基,綽號“泰迪”。
皮特茲科夫斯基生於1917年,中學時期就熱衷於體育運動,曾經學習過滑翔機和拳擊,他個子小、體重輕,先天條件貌似根本不適合激烈對抗的拳擊運動,但他卻熟練掌握了一套適合自己的博弈技巧,那就是憑藉靈活的身段閃轉騰挪,消耗對手的體能,然後找到空檔給予對手猛烈的回擊。就這樣,“泰迪”皮特茲科夫斯基獲得了同體重級拳擊賽華沙賽區的冠軍、波蘭全國亞軍。
皮特茲科夫斯基獲獎的證書
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皮特茲科夫斯基與眾多熱血青年一樣,參加了抵抗德國的民兵隊伍,然而僅僅一個月,波蘭便宣佈投降。皮特茲科夫斯基與同伴們一起穿越邊境,打算輾轉前往法國加入波蘭流亡政府的軍隊。但是,在匈牙利和南斯拉夫交界的邊境地區,他們被匈牙利憲兵逮捕,隨後移交給德國黨衞軍,皮特茲科夫斯基成了奧斯維辛集中營的一名囚徒。
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囚徒每時每刻都被飢餓和疾病所折磨,但依然必須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有時候甚至必須進行毫無意義的消耗運動,比如把一堆木頭或石頭從東搬到西,然後又從西搬到東,或者無休無止的跑步或長時間罰站。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消耗囚徒的體力和精力,讓累得半死不活的囚徒無法逃跑或反抗,當然,如果囚徒被累死或餓死,黨衞軍也是很樂意看到這種情景的。
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皮特茲科夫斯基依然參加了集中營裏的地下反抗組織,該組織由波蘭抵抗組織領導人皮萊茨基領導。(皮萊茨基就是那個故意被關進集中營,然後又傳奇般逃離奧斯維辛的波蘭特工,關於他的資料,請看評論區置頂留言)這個地下抵抗組織計劃幹掉集中營指揮官魯道夫.胡斯。皮特茲科夫斯基協助同伴破壞了胡斯的馬鞍,打算在胡斯策馬狂奔時摔死他,然而胡斯只是摔斷了腿,並沒有摔死。這件事沒有暴露,胡斯只認為是一次意外,囚徒們沒有受到任何懲罰。
皮特茲科夫斯基的集中營拳擊賽是1941年3月開始的,某一天,一個囚徒對餓得奄奄一息的皮特茲科夫斯基説:“我們那兒有一個德國卡波是拳擊手,他到處找人打拳,獲勝的話就能贏得麪包,你敢去嗎?”(卡波就是牢頭,他們也是囚徒,但擁有某些特權)對飢餓的人來説,還有什麼誘惑比食物更大?皮特茲科夫斯基毫不猶豫就答應了比賽,他不知道,就是這個決定,讓他幸運地在奧斯維辛死亡營活了下來。
劇照
皮特茲科夫斯基的對手是一個德國人,名叫瓦爾特.鄧寧尼姆,鄧寧尼姆在二戰前曾贏得德國職業拳擊賽中量級冠軍。不知他犯了什麼事被關進了集中營,作為“卡波”,他向黨衞隊看守提出了舉行拳擊賽的請求。
對黨衞隊看守們來説,“上班”虐囚、“下班”喝酒的日子確實沉悶枯燥,來一場精彩刺激的拳擊賽調劑一下生活,順便下注小賭怡情,何樂而不為呢?如果雙方能打死一個,那豈不更令人興奮?沒什麼理由拒絕啊,於是,拳擊賽就這樣定了下來。
皮特茲科夫斯基與鄧寧尼姆的比賽開始了,沒有拳擊手套,他倆只能戴着木匠工作的手套對決。皮特茲科夫斯基的體重只有84斤,比鄧寧尼姆足足少了60斤。看着瘦弱的對手,鄧寧尼姆完全沒把他放在眼裏,他有充分的信心在第一回合就把波蘭人打翻在地。
劇照
皮特茲科夫斯基向鄧寧尼姆伸出雙手,對方給予同樣的回應,一切都與正規比賽一樣。比賽開始,鄧寧尼姆迅猛出拳,皮特茲科夫斯基後退躲閃用雙臂阻擋,鄧寧尼姆加快了進攻節奏,一拳又一拳如暴雨般攻擊着縮小的對手,他迫切地希望用這種猛烈的進攻迅速擊倒波蘭人。然而,專注於進攻的德國人忽略了防守,皮特茲科夫斯基在等待一個時機,德國人在出拳時露出一個空檔,波蘭人立刻抓住這個機會,閃電般打出一個下勾拳狠狠地擊中鄧寧尼姆的下顎,德國人被打得口鼻出血,如果不是他具有體重的優勢,這一拳足以把他打到在地。
皮特茲科夫斯基快速閃到一邊,看着有些發懵的鄧寧尼姆,一種恐懼湧上心頭,波蘭人敢打德國人,這是集中營裏第一次:德國人會繼續比賽嗎?還是惱羞成怒把我拉到外面吊死?
所幸鄧寧尼姆是一個具有職業操守的運動員,他並沒有因波蘭人的真打而惱怒,比賽進入第二局。德國人繼續進攻,波蘭人依然防守,鄧寧尼姆瘋狂攻擊卻一拳都沒有打中皮特茲科夫斯基。重複的情景再次發生,波蘭人抓住對方的空檔又是一記左勾拳,打在德國人的鼻子上,鄧寧尼姆又一次滿臉開花。
皮特茲科夫斯基沒有繼續出拳,而是停下來警惕地看着鄧寧尼姆,德國人也一樣,雙方就這樣舉着拳頭互相對視了很長時間。“好的,年輕人,我看出來你是個真正的拳擊手,今天就到這裏吧,你是個值得尊敬的對手,跟我來!”鄧寧尼姆主動結束了比賽。
奧斯維辛集中營舉行拳擊賽的地方
皮特茲科夫斯基跟着鄧寧尼姆來到廚房,德國人給了他一塊麪包和一塊奶油,對他説道:“你很棒,你需要更多時間來準備比賽,還需要加強鍛鍊,你想在那裏工作呢?我可以替你安排。”
皮特茲科夫斯基非常詫異,他沒想到,這個德國“卡波”不僅沒有記恨自己,反而利用權利在幫助自己,於是他趕緊表示:“我想去當牲畜管理員,養牛養馬都行。”他知道,能夠去飼養動物就不會捱餓,食物不足他可以偷吃動物的飼料,如胡蘿蔔、甘蔗渣和豆子等等。
劇照
皮特茲科夫斯基如願地當上了“放牛娃”,基本上解決了肚子問題。集中營的黨衞軍也猶如發現了新大陸一樣興奮,他們看到了皮特茲科夫斯基難得的“娛樂價值”,於是不斷地在集中營裏尋找拳擊手,不斷地為自己組織具有吸引力的集中營拳擊賽。
皮特茲科夫斯基在奧斯維辛成為“名人”,他參加了40多場拳擊賽,除了輸掉一兩場,其他都是取勝。1943年,他被轉移到諾因加姆集中營,在這裏又打了20場比賽,其中最轟動的是他與德國拳擊手霍頓巴赫的比賽,霍頓巴赫體重96公斤,曾在美國職業拳擊比賽中獲得亞軍,這一場力量懸殊的比賽,意外地以小個子波蘭人獲勝告終。
劇照
皮特茲科夫斯基優異的表現獲得了黨衞隊的認可,因此他一直沒有被“最終解決”,但皮特茲科夫斯基心裏非常清楚,納粹讓他活着並不是愛惜他的運動才華,而是看中他的帶來的娛樂價值,對納粹來説,看着囚徒互相打得你死我活是一種非常愜意的消遣。
他只能盡最大的努力打下去,只有獲勝才能證明自己的價值、才能活命,那些打敗了的拳擊手,都被黨衞隊毫不猶豫地送進了毒氣室。對他來説,每一場比賽的勝利,不僅是獲得一點可憐的食物,更重要的是,能夠獲得活着的機會,每一場比賽的賭注,都是生命。
二戰後期,皮特茲科夫斯基被轉移到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1945年4月被盟軍解放,他幸運的在屍骨累累的集中營裏活了下來。
戰後的皮特茲科夫斯基
戰後,皮特茲科夫斯基打算繼續他的拳擊生涯,但集中營惡劣的環境摧毀了他的健康,讓他無法繼續從事運動員的職業。後來他做了拳擊教練,他於1991年4月18日去世,終年74歲。
電影《冠軍》
2021年,一部以皮特茲科夫斯基為原型的電影《冠軍》上演,真實地反映了那段集中營拳擊手的傳奇故事。
喜歡二戰歷史請關注煙雨濛濛未沾衣,我寫作二戰人物、軍銜、服裝等內容,客觀講歷史,批判法西斯,點開我的用户名,在“文章”或“微頭條”欄目裏查看更多獨家精彩二戰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