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年前的中國女排首任羅真:“賀老總指導我們打排球”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向陽
有一張拍攝於上世紀九十年代的照片,在曾任中國女排主教練、後來擔任中國奧委會主席的袁偉民身邊,站着一位和藹樸素的女士,歲月在她雙鬢留下幾縷銀髮,很少有人把她跟叱吒風雲的排球女將聯繫起來,她叫羅真。11月16日,是中國女排首奪世界冠軍40週年紀念日。中國女排的成績來自於一代代女排運動員的拼搏與奮鬥。近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在東營採訪了中國女排第一任隊長羅真。
立志學醫卻成排球運動員
11月3日,東營。在油田老年體協樓,89歲的羅真與一羣老年球友正圍着乒乓球案打球,動作自如,想不到年近九旬的老人還有如此靈活的身手。更令人想不到的是,68年前她曾是中國女排首任隊長,見證了中國女排的初創過程。
在老人家裏,相冊裏一張張發黃的照片,記錄着女排的一段段歷史。“這是在波蘭比賽時的照片,這張是1953年在羅馬尼亞……”照片上的羅真身披中國戰袍,英姿颯爽。照片中有羅真和當年女排隊友的合影,其中不乏排壇宿將的身姿,“這位是闕永伍,上世紀六十年代國家女排原主教練,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電影《沙鷗》主人公原型;這位是王德芬,曾經是四川女排的主教練,率領四川隊多次奪冠……”看着這些老照片,羅真彷彿又回到縱橫賽場的青春歲月。在這些老照片中,還有她與郎平1995年的合影,當時的郎平剛剛擔任女排教練。
“我這運動員的身體素質是從小走路鍛煉出來的。”羅真原名羅德貞,1932年出生在成都。抗戰爆發後,由於日軍飛機經常空襲,樹德小學遷到了城外,羅真家在城裏,每天要走一個多小時去城外上學,久而久之,走路讓她鍛煉出了一個好身體。在學校裏,因為喜歡打排球,她還參加了“Play”球隊。
1950年,羅真高中畢業,她立志學醫,考上了華西醫科大學。然而,未來的醫生卻有一個意想不到的“轉型”,而這與賀老總對體育事業的關心是分不開的。
新中國成立以後,國家非常重視體育運動。當時,賀龍元帥擔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和西南軍區司令員。賀龍不但是馳騁疆場、身經百戰的開國元勳,還是出了名的體育迷。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儘管剛解放,軍政工作非常繁忙,賀龍還是倡議組織了新中國第一次大規模的區域運動會——西南區運動會,這都表現出他對體育的熱愛和重視。
1951年,羅真剛上大學不久,四川、雲南、貴州各省挑選優秀體育人才到重慶準備參加西南區運動會的選拔比賽。羅真排球打得好,所以被選中代表成都市去重慶參加選拔。因為優異的表現,羅真後來又被選入西南女子排球隊。
1951年4月底,全國第一屆籃排球比賽在北京舉行,羅真跟隨西南女子排球隊赴京參賽。在這次比賽中,西南代表隊表現不算好。羅真聽領隊説:賀老總説了,西南區打成這個樣子不行,回來以後要集中訓練。
回來以後,羅真把學籍從華西醫科大轉到了重慶大學,準備邊上學邊在重慶集訓。可是,轉學證辦下來了,卻一直沒提上學的事。
賀老總:打球要有拼命精神
賀老總常來看望運動員,給大家作動員講話,鼓勵大家要好好訓練。“你們搞體育不光是為了拿獎牌,打比賽,還是宣傳隊,要在羣眾中普及體育運動。現在很多工人、農民、勞苦大眾身體不好,也不懂得體育鍛煉,你們以後要多到基層比賽、宣傳,瞭解他們的生活、身體狀況。學醫是為了治病救人,搞體育是為了讓人多鍛鍊、有個好身體不長病,作用是一樣的。今後,你們還要把羣眾性的體育運動開展起來,到時候就知道這項工作的重要性了!”
羅真説,他們剛高中畢業不久,還是羣孩子,讓他們專業搞體育,思想一時轉不過彎來,就鬧情緒。賀老總看出來了,經常來看望他們,很有耐心地給大家做思想工作。
集訓之餘,運動員們還到重慶周邊地區的廠礦、農村進行比賽和表演,下基層就能瞭解工人農民的生活,他們的辛苦和勞累讓隊員們很受教育。後來大家想通了,就跟賀老總説:“老總,你不用天天跑來看我們了,我們知道體育工作的重要性了!”
1952年,鄧小平和賀龍在西南區第一屆運動會上
1952年11月,賀龍元帥開始兼任新中國第一任體委主任。賀龍對中國籃、排、足三大球運動發展非常關切,他説過,“我們一定要扭轉我國體育落後的局面,摘掉‘東亞病夫’的帽子,我看不到三大球翻身,死不瞑目!”
羅真還清楚地記得,不管是在重慶還是在北京,賀老總幾乎每週都來看運動員們打球。
“賀老總性格直爽豪邁,他坐在場外,看大家打球。每當隊員們打出好球,他就喊好。有隊員在場上累了鬆懈了,救球不積極,他就喊:幾號幾號隊員,你為什麼不去救這個球?賀老總經常安排西南區的女排與部隊同志打比賽,相互切磋促進技藝。賀老總還時常用邱少雲、黃繼光、董存瑞等英雄人物來鼓勵大家:“部隊上的同志用生命去堵槍眼,打球也要有這種拼命的精神,只要有這種精神,再困難的球也能接起來!”
入選國家隊擔任隊長
1953年,中國排球協會成立,張之槐任主席。這一年,羅真入選了國家隊,準備參加在羅馬尼亞舉行的“世界青年聯歡節”比賽。羅真個頭算不上高的,但傳球、攔網防守等比較出色,改為主力二傳,成為場上的靈魂人物。不久,羅真被選為國家隊的隊長。
20世紀50年代,排球強國是蘇聯和其他東歐國家,當時的國際比賽主要是6人排球,而中國以前是9人排球為主流,需要重新學習6人排球的規則、戰術和比賽方法。中華全國體育總會便積極安排男女排球運動員到東歐等地參加排球比賽和訓練,藉以吸收經驗。
羅真回憶,運動員們先到蘇聯訓練了一個月左右,當時蘇聯是排球強國,到那裏一看,他們場館、訓練條件很好,隊員人高馬大。當時蘇聯一位身高1.83米的女教練協助訓練,還參加過衞國戰爭,令隊員們印象深刻。
1953年,在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舉行的第4屆世界青年聯歡節上,十多個排球隊參加比賽,中國女排獲得了第七名,這對於剛剛起步的中國排球來説,已經是個不錯的成績。回國以後,女排受到賀老總的表揚,賀老總還邀請隊員們去他家吃了飯。
此後,女排每年都出國參加比賽,參賽的隊伍主要來自蘇聯、羅馬尼亞、波蘭等當時幾個東歐的社會主義國家。新中國排球隊在參加了青年聯歡節等排球比賽之後,朝氣蓬勃的精神和獨特的技術受到國際排壇的矚目。
戰勝匈牙利隊
從排壇老將到“孩子王”
很多人不知道,這位當年的排球女將還有一段傳奇的愛情故事:羅真與愛人劉興材就是因為排球而結緣。
劉興材也是成都人,與羅真不但是小學同學,還是高中同學,可謂青梅竹馬。劉興材喜歡各種運動,是校排球隊員,兩個人興趣相投。當年羅真在重慶西南女排集訓時,劉興材就在重慶大學的地質專業上學。每到星期天,劉興材就從城外到城裏看他們訓練比賽。
“他能見到這麼多老同學,還能看排球比賽和訓練,就是幫着撿撿球也高興。我們隊員每個月都有幾十塊錢的工資,那時候不算少了,而劉興材還是學生,所以,中午我們就請他去食堂或者出去吃飯,改善改善生活。”羅真説,就這樣常來常往,一直到1953年她被選拔到國家隊。在此後也是鴻雁傳書,書信往來不斷,終於確立了戀愛關係。
1956年,羅真離開國家女排,考慮到劉興材在陝西工作,為避免今後兩地分居,將她調動到陝西體委工作。
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排球運動的羣眾基礎較低,當時陝西還沒有省排球隊。來了羅真這樣的專業運動員,陝西體委決定組建陝西省排球隊,羅真擔任第一任教練。在陝西排球隊,羅真當了十年教練,培養了一大批排球人才,多次率隊參加國家級比賽,取得不俗戰績。
羅真的丈夫劉興材從事的是石油地質勘探工作,全國到處跑根本顧不上家。他曾參加大慶石油會戰,上世紀六十年代,他又來到山東東營參加了勝利油田大會戰。
1967年,羅真從陝西調動到東營勝利油田,她被安排到油田的中學成為一名體育教師。聽説羅真到山東來,當時的山東省體委想把她調到省體委工作,從事她的老本行——當省隊的排球教練,羅真説:“剛剛結束兩地分居,如果我去濟南又要開始新的分居生活,就婉拒了。”在黃河口這片剛剛開發的熱土上,她忘不了老本行,組織孩子們練排球、打比賽,這位當年叱吒球場的排壇老將開啓了平凡的生活,成為一名普普通通的教育工作者,一個“孩子王”。
如今,年近九旬的羅真在家頤養天年,享受着天倫之樂。除了喜歡運動,她平時最喜歡看體育賽事,尤其是女排的比賽,她一場不落。作為第一代女排人,羅真不但是見證者,也是親身經歷者,她時常想起女排的師友,更難忘賀老總當年的關懷。她動情地説:“女排已經成為民族精神的旗幟,成為一個奮勇拼搏的時代精神象徵。72年前,曾經被稱為‘東亞病夫’的中國人,有着零奧運記錄的恥辱。如今,看看我們碩果累累的獎牌,真是天翻地覆的變化。我永遠不會忘記自己是女排人,每當看到女排隊員們用奮鬥鑄就的榮光,都感到心潮澎湃,感到非常驕傲和自豪。”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