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媒質疑足協新政:前後矛盾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一場寒潮揭開了2021年的序幕,也應和了時下中國足球的現狀。在歲末年初,推出了限薪、中性化、擴軍等一系列新政後,中國足協沒有收穫太多掌聲。球迷拉橫幅、包大巴,通過各種渠道表達不滿;被限薪的球員自然不可能打心眼裏支持新政;就連最該支持新政的俱樂部投資人們似乎也在通過撂挑子、甩鍋等手段表達不滿。中國足球遭遇的寒冬似乎比當下的天氣還要嚴酷,而能否迎來理想的暖春沒人能夠給出答案。

  寒冬時節足球冷冷清清

  新年伊始,轉會窗口開啓,本該是中國足球開始熱鬧起來的時候,比如大牌外援來中國淘金,內援轉會蠢蠢欲動,各隊紛紛開啓備戰新賽季的計劃。然而,這樣的熱鬧景象並未出現。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中國足壇的轉會市場異常冷清,大牌外援紛紛撤離,國內球員不求跳槽但求薪水到位,沒有人再去亂折騰。

  中國足協對於中國足球尤其是職業聯賽的不滿與改革決心由來已久。2015年的時候已經出台了《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這次在歲末年初出台的新政也基本按照此前方案的大方向做出的。這次新政最重要的三項舉措包括限薪與限制投入政策,中性名改革政策以及三級聯賽擴軍的決定。

  限薪與限投政策得到了俱樂部投資人的一致歡迎,畢竟在如今的經濟形勢與足球大環境下,這樣的政策有些順應民意的意思。但很顯然,作為直接受害者的球員方對這樣的政策肯定不會持歡迎的態度。國內球員因為無論如何都要在這個大環境下討飯吃,只能選擇忍氣吞聲。而且目前不僅中甲中乙存在欠薪問題,中超也並非所有俱樂部都能夠按時發放薪水,所以別説轉會,能夠先安安穩穩把原有薪水拿到手,就是很多國內球員最大的願望。

  但針對限薪限投,外援外教的態度則完全不一樣,很多大牌外援,像胡爾克、馬丁內斯等都是在聯賽結束後一刻不停地離開中國,他們也都在其他聯賽找到了新工作;而包括範布隆霍斯特、佩雷拉等外教,也是在賽季一結束就選擇離開並明確表態不會再回中國。

  大牌外援與外教的離開註定會讓未來的中國職業聯賽經歷一段時間的下滑,無論比賽的精彩程度還是受關注度都會打一些折扣,這也是中國足球寒冬到來的前奏。而因為限薪限投的規定,今年的轉會市場肯定難以再現當初的火爆。據統計,上賽季已經有四家中超俱樂部在轉會市場實現零投入,今年恐怕這個數字還會擴大。

  中國足球冷清還在於新政之間的矛盾。比如限薪限投的出發點是保護俱樂部生存和發展,進而穩定中國足球的基本發展。嚴厲的限薪政策也是足協為俱樂部減負減壓背鍋。包括聯賽擴軍也是為了緩解俱樂部的生存壓力,但中性名政策則打擊了投資人的積極性,等於嚴重破壞了中國足球的投資環境。這樣前後矛盾,甚至是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政策被同時頒佈的確讓人哭笑不得。

  只有中性名矛盾異常火爆

  冷清的中國足球雖然沒有可以吸引眼球的轉會消息,也沒有振奮人心的成績提升,但有一件事最近依然一次次登上媒體頭條,那就是各地球迷因為俱樂部中性化改名的事變得莫名暴躁,有的拉橫幅靜坐,有的包大巴打廣告。球迷因為改名一事與足協甚至俱樂部產生的矛盾成了這個寒冷冬天裏,中國足球唯一火爆的事。

  關於俱樂部中性化名稱的問題,《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裏早有提及。原文表述為:推動實現俱樂部的地域化,鼓勵具備條件的俱樂部逐步實現名稱的非企業化。很顯然,這條政策的初衷是非常好的,甚至放在長遠看,對於中國足球發展是絕對有益無害的。畢竟,中國足球職業化前20多年裏,很多球隊不斷更名不斷流浪,毫無歸屬與發展,球迷支持與信任更無從談起。而對比歐洲五大聯賽,俱樂部名稱中性化更是一種常態。所以説,從足球發展規律來看,中性名改革是積極也是必要的。

  只是,好的政策與初衷,在落實過程中還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在中超層面,幾乎沒有一傢俱樂部贊同這樣一刀切改名的方式。目前反應比較激烈的兩傢俱樂部球迷分別是北京國安與河南建業。國安方面,有球迷包大巴車提出抗議,認為中國足協的做法不尊重歷史,不尊重足球文化。不過。好在國安還有後路,那就是中信集團徹底退出,如此以來,國安的名字就符合中性化規定,被保留的可能性很大。

  建業的問題有些出人意料。他們是中超俱樂部中為數不多,甚至是除了廣州恆大和富力以外,唯一就改名問題向外界發公告的俱樂部。只是,他們宣佈的擬改名得罪了所有人。根據公告,河南建業俱樂部擬改名為洛陽龍門。不僅建業沒了,連河南倆字也沒了。就在公告宣佈不久,有激進的球迷組織已經宣佈解散,隨後有球迷到俱樂部所在地拉橫幅抗議,甚至有球迷下跪,網上各種聲音混成一片。有球迷稱建業為河南足球的叛徒,有人為俱樂部投資人胡葆森站台,認為老胡為俱樂部投資了26年,真金白銀掏了幾十個億,改啥名是人家自己的問題。看到這樣的混亂局面,建業趕緊出來表態,表示改名還有迴旋餘地。

  足球發展有自身的規律,但足球發展更要切合國情與現實。目前,中國大部分足球投資人還是對球隊名稱的廣告效應有所訴求,而中性名政策打擊了投資人的積極性,用圈內人的話説,把企業名從俱樂部名稱中去掉,老闆們投足球為了啥?

  生存是目前最重要的標準

  1月4日,中國足協發佈了《關於提交2020年俱樂部全額支付一線隊運動員、教練員和工作人員工資獎金確認表的通知》,要求各中超、中甲、中乙俱樂部以及中冠前4名的俱樂部在1月29日17時之前上交工資獎金確認表。工資獎金確認表是准入審核的重要文件之一,這份通知也意味着2021賽季中超、中甲和中乙准入審核工作正式啓動。

  對於這樣的准入審核,俱樂部與球迷都不陌生。過去兩個賽季,已經有超過20傢俱樂部倒在這道關口上。可以説這個工資確認表對中國足球而言,就像是過年關一般。不僅俱樂部要操心如何償還欠款完成簽字,足協也要擔心,來年開春還有多少俱樂部能夠順利完成註冊。甚至有球迷戲言,中國足球集體造假的時候又來了。可以確定的是,受到疫情等方面影響,今年中國足球的這個年關尤其難過。

  球迷之所以説集體造假,因為以往足協公示的表格中出現過一傢俱樂部的十幾個球員簽名字體完全相同的情況。再説,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大前提下,包括中超大多數俱樂部在內的多傢俱樂部存在欠薪已經是公開的秘密,媒體多次披露相關情況,更有外援外教已經在國際足聯申請仲裁。比如貴州恆豐俱樂部已經被限制引援,他們如何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32 字。

轉載請註明: 魯媒質疑足協新政:前後矛盾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