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青訓畫筆勾勒綠茵未來

由 華愛利 發佈於 體育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將這樣的信念灌注到為中國足球奮鬥的每個人、每一天,時光定然不會辜負所有的付出

不止一位足球教練有這樣的感受:很多本應在青少年時期養成的技術動作、戰術意識等基本功,到了成年隊卻需要“回爐再造”。如果將這些基本功比作一個個“零件”,成年隊教練的主要工作本應是將這些已經成型的“零件”組合好,在場上發揮出最大效能。但在現實中,“零件”規格卻參差不齊,難以咬合到一起。

這種現象,正是中國足球在青少年球員培養階段不容忽視的問題。一名小球員在成長過程中,自然要經歷不同的教練。如果“一個師傅一個樣”,對基本功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和訓練,到了成年隊,難免讓教練皺眉頭。而此時的“回爐”,效果已經大打折扣了。

由中國足協組織編寫的《中國足球協會青少年訓練大綱》(以下簡稱《大綱》)不久前推出,希望扭轉的正是這一局面。大綱從5歲兒童開始,一直到21歲球員,結合世界足球運動發展趨勢和我國青少年發展實際情況,特別強調了“五環模型”——將技術、戰術、身體、心智和社交作為一名球員成長的5個必要環節,促其協調發展。

從“五環模型”不難看出,青少年接觸足球,不僅是身體能力的訓練,更是心智品行的錘鍊。《大綱》不僅對孩子的足球進階之路給出系統方案,也對家庭、學校、教練員、足球協會和社交媒體在其中所應扮演的角色給出建議。比如家長,在參加孩子的足球活動時要認識到:孩子踢球是為了快樂,允許孩子出現錯誤,永遠不要因為失誤而批評孩子……而教練員如何讚揚球員,也給出了具體而微的指導辦法,比如“讚揚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讚揚技術也要讚揚態度”等。

當然,青少年球員的培養需要對基本動作和意識進行系統性的培養,千百次的打磨。但共性的規律之外,《大綱》也提到,中國足球尊重和認可職業俱樂部或者培訓機構自己的青訓傳統,並支持和鼓勵各職業俱樂部或者培訓機構能夠闡明自己的青訓理念,有效融入日常訓練、比賽之中,為中國足球培養更多有突出特點的球員,帶來更豐富的戰術變化。

一本《大綱》不會解決所有問題,但正如《大綱》的扉頁上所寫,“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將這樣的信念灌注到為中國足球奮鬥的每個人、每一天,時光定然不會辜負所有的付出。

《 人民日報 》( 2021年04月02日   第 1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