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上一次奧運五環旗幟飄揚在東京的上空還是在1964年,跨越近半個世紀的等待後,日本終於迎來了再一次用奧運博得世界關注的時刻,然而2020年接踵而至的疫情影響,讓這個上億的投資體育盛會陷入了停擺,曾經的奧運夢想此時成為了懸掛在日本社會頭上的一把利劍。
2021年1月12日,東京奧運會殘奧會組委會主席森喜朗稱,雖然國內外新冠疫情持續嚴峻,但東京奧運會仍將按計劃推進。儘管如此,但危機卻尚未解除,疫情的影響勢必會讓這場體育盛會與歷屆奧運會都不一樣,這背後藴藏的危機和困局,又將會帶給日本怎樣的未來?
一、奧運五環的光輝,振興的期盼
奧運振興的概念,流行於08年北京奧運會之後,那一年經歷了汶川地震的中國,用盛大的奧運會開幕式贏得了世界的尊重,也很好的詮釋了“多難興邦”。
奧運會的成功舉辦,給北京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碩果,特別在經濟收益上獲得了迄今為止最大的成功,本屆奧運會總收入達到了1280億元,其中門票收入大約為12.8億元,而電視轉播收入就達到了512億元。
北京奧運會的經濟影響是具有延伸性的,從2003年至2010年的8年時間裏,北京奧運會產生的總體經濟影響達到了717億美元,這其中包括了旅遊、商業、地產、建築、交通、體育以及文化教育等因奧運受益的外延產業。
另一方面,電視轉播收入的高漲,意味着北京奧運會在文化戰略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功,通過奧運會,中華文化輸出得到了擴大以及中國國家形象得到了提振。
張藝謀主導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將中華文化獨特的內斂、深沉、睿智、和諧以及唯美的特質向歐美觀眾進行了展示,讓不同文化圈的民眾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魅力,使得來自西方的眾多民眾被這樣獨特的文化氣質所吸引。
得益於這一場別具一格的開幕式,自08年奧運會之後,中國大規模的文化輸出戰略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漢語學習、中華文化研究課題在歐美國家得到了更多的關注。
中國的國家形象也再創新高,擺脱了西方國家一度醜化的形象,中國的國際地位也愈發受到各國的重視,曾經的東亞中心再一次找回了失去的位置。
在泡沫經濟崩潰後自1991年開始到2000年代初期,日本長期經濟不景氣,失去的十年也讓日本人失去了信心和希望,平成年間的日本社會,因為經濟上的滑坡,社會進入了低迷和沉淪,此時的日本亟需一劑強心針重返巔峯。
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中國國家形象的重拾,這一切讓日本人彷彿看到了未來的曙光和希望,奧運振興的成功路線也讓日本人找到了一條迅速翻身的捷徑,從此奧運振興就被提上了日本政界的振興戰略日程當中,經過2011年到2013年的卓越奮鬥,東京終於從眾多候選城市中勝出。
要知道,自1964年東京奧運會後,日本一直未能舉辦過奧運會,帶着奧運興國的期盼,東京馬不停蹄的投入大量資金到奧運會的籌備工作中,東京奧運會舉辦經費總額已經達到上萬億日元,但鉅額的投資的背後,似乎又顯得有些孤注一擲。
當時光指針擺入2020年的日子,56年的苦苦等待,日本人摩拳擦掌的即將在東京奧運會上大展宏圖之時,卻迎來了悶頭一棒。
二、始料未及的打擊
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爆發使得全世界都陷入了恐慌,疫情的不斷擴散讓東京奧運會籌備工作蒙上了陰影,在停辦和延期的謠言四起之下,國際奧委會和東京奧組委無奈地宣佈,推遲舉辦東京奧運會,自此,2020年東京奧運會變成了2021年奧運會。
作為“奧運興國”戰略主打的經濟王牌,此時不僅未能發揮出作用,反倒還成為了絆腳石。
據統計,東京奧運會的延期舉辦將會導致日本經濟損失6408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08億元),而日本為奧運會的投入已經超過了3500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230億元),這其中場館費用的維護、疫情檢測及防護設施的購置,就成為了壓在日本政府身上的大山,讓原本就步履瞞珊的日本政府顯得更為力不從心。
奧運會的延期,也意味着奧運會帶來的外延產業收益均得不到實現,這讓日本政府進退兩難,成為了是日本政府無法承受之重。
另一方面,不斷惡化的新冠疫情形勢讓日本再一次陷入了泥潭,受制於無法控制的疫情擴散趨勢,日本政府先後於2020年4月、2020年12月繼宣佈進入緊急狀態,日本民間對於奧運會的感情也從期待變成了牴觸。
相比於奧運會可能會帶來的飛速改變,身處於疫情恐慌之中的民眾更願意看到的是疫情得到控制,更何況已經延期的奧運會更是成為了日本社會不願提及的事件。
此時的東京奧運會已經失去了提振日本社會,團結民間力量的作用,據日本媒體公佈的一項調查顯示,僅有27?受訪者支持2021年舉辦奧運會,而32?受訪者認為應該取消奧運會,另外31?受訪者贊成進一步推遲奧運會。
這些調查充分顯示了日本民間牴觸奧運會、或者消極對待奧運會的情緒,則不同於經濟上的損失,民眾失去信心對日本政府的打擊更為巨大,這意味着日本政府投入巨資的豪賭化為了泡影,也意味着奧運興國策略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失敗。
日本奧委會主席在日本當地時間1月 4日接受日本媒體採訪時稱,東京奧運會不可能像倫敦和里約奧運會一般,屆時可能沒有觀眾,運動員和民眾之間也無法互動。
精明的安倍晉三早就看透了其中暗藏的危機,早早借口身體問題將難題甩給了農家出身的菅義偉,這樣不外乎菅義偉在接任首相之位時,依舊是愁雲滿布。
疫情的打擊讓原本計劃在2020年通過奧運會重新振興國家的日本政府感到了失敗的苦楚,空前的投入也統統打了水漂,經濟上不但沒有撈到好處,民間也激起了反對之聲,收不到收益,還落下一堆怨言,這屆奧運會從根本上來説就已經和現在的日本政府一樣走向了悲劇。
三、揮之不去的困局
縱然疫情的打擊使得日本的奧運振興之路充滿了坎坷,但深究日本自身固有的問題,可以發現奧運振興之路其實並無可取之處。
首先,奧運會的舉辦實質上是體育產業鏈中一個綜合項目的呈現,前面我們提到,北京奧運會通過外延產業獲得了相當大的收益,特別是電視轉播的收益更為驚人,但這些產業的收益並非源自於奧運會本身,而是源自於國內的生產力和市場效益。
奧運會的舉辦只是一個平台,為國內生產企業、國內市場提供商品展示、技術展示的平台,而驅動消費的只能是生產和市場,中國成功的模式得力於國內企業的高效投入和人口眾多的廣闊市場,儘管日本具有眾多世界頂級企業,但國內市場的低迷狀態不足以撐起奧運會提供的平台。
由於“失去的十年”裏日本過度放縱貸款導致了日本消費市場的長期低迷,受過創傷的日本民間對於超前消費普遍處於消極狀態,這就決定了日本無法提供一個強有力的消費市場給奧運會這個平台使用。
其次人口困局依然是阻礙發展的根本,奧運會所提倡的體育精神是以年輕和活力代表的新一代,日本社會的老齡化顯然和體育強國無法達到高度同步。
儘管近年來日本在各項體育賽事上都有耀眼的表現,特別是日本男足在2018年世界盃上取得的成績讓世界各國刮目相看,但個別的突出依然無法掩蓋當下日本社會老齡化問題,即使日本的體育界青訓制度相當發達,但也未能掩飾年輕人才數量較少的問題。
人口老齡化使得日本的生產力的逐步下降,市場活力逐步缺失,不僅如此,高額的養老支出對於日本政府而言也是一項無法擺脱的壓力,老齡化的雙重壓力下,也使得日本的振興之路顯得異常艱難。
再者,平成年間開始,日本社會的價值觀缺失造成日本社會凝聚力喪失,儘管右翼勢力在日本政壇依舊佔據上風,對外問題上一直保持激進的政策,但軍國主義思想在日本年輕人身上已經沒有昭和年間那麼深入人心。
有賴於西方思想的侵入,這一屆的日本年輕人更願意為自己考慮,也缺乏了為國奉獻的激情,近年來日本陸上自衞隊甚至爆出戰車駕駛員用車載電腦玩遊戲的醜聞,失敗的平成年代養育了平成廢物。
日本社會的凝聚力僅僅靠奧運會是無法維持的,根源在於思想根基的改變,在於戰後日本經濟上的影響,壓力過大的社會現狀讓年輕人失去了奮鬥的信心。因此,日本寄希望於用奧運會來改變國運,是極其不切實際的。
四、“打水漂”後的奧運時代,將何去何從
2020年東京奧運會延期至2021年舉辦,實質上已經失去了日本人賦予它的意義,對於日本而言如何規劃好後奧運時代才是當務之急。
面對美國在背後的操縱,日本明顯感受到了作為工具人的悲哀,作為扼制中國的第一線,日本理所應當的成為了美國拿來對付中國的武器,特朗普上台後多次對日本進行敲打,希望其能自覺維護美國在遠東的勢力,進一步削弱中國的影響。
日本也非常清楚作為工具人是不能擁有自我的,美國在東亞的布控,實質上也是為了將東亞各國的市場資金和資源不斷輸入美國本土,是新時期殖民主義的體現,面對美國至上的政策,東亞三國唯獨團結一致,形成利益共同體才能抗擊“美國聯盟”對於東亞的侵蝕。
2020年初,疫情在中國國內爆發之時,日本及時伸出援手,已經表明了合作共贏的態度。儘管,中日韓三國在歷史問題上有着無法調和的問題,但在面臨世界格局之下,三國選擇的道路也只能向着團結靠攏。
在後奧運時代,日本已經開始着手改善同中、韓的關係,努力獲取兩國在國際上對其支持,攜手度過疫情難關,以求達到共同生存的目的。
其次,如何通過外部市場刺激國內市場,也是日本政府在後奧運時代所必須解決的問題,當前經濟全球化之下,建立一個破除貿易壁壘的共同市場顯得尤為重要,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給日本提供了一個新的發展辦法。
通過外部需求刺激國內企業生產,從而擴大就業需求,進而通過就業穩定國內年輕人思想,達到增強民間凝聚力的目的。相比通過奧運會增強凝聚力,通過市場刺激就業而實現社會穩定則更為實際。
至於國家形象,日本近年來在外交上的偏美、投靠美國早就已經給日本刻上了固有的符號,雖然安倍晉三的“舔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為日本換取了發展的空間和投資紅利,但日本的國際形象也因此大打折扣,對於歐盟及英美而言,日本的存在只能是跟班和服務員,始終上不得枱面。
儘管日本擁有眾多世界五百強企業,但這些企業的背後也始終少不了西方國家金主的參與和操縱。另一方面,日本在二戰問題上始終態度曖昧不明,未能承擔起一個戰敗國應有的責任,也的確讓周邊國家感到不恥,這同樣也讓日本的國際形象始終無法得到提高。
相比於通過奧運會來改善國家形象,日本當前急需的就是要端正姿態,真正地做好一名亞洲成員的身份,正視歷史,堂堂正正的承認自己的錯誤,彌補曾經惡行帶來的創傷。這樣或許才能扭轉日本自身的國際形象。
北京奧運會的模式不可複製,日本希望通過奧運會達到北京的高度是不可能實現的,國情不同,制度不同,帶來的結果也不會一樣。
在內力的驅使下,外力的干擾最終壓垮了日本人的奧運振興夢,等待了56年以後的振興之夢,現在看來已經是打了水漂,希望能讓菅義偉在後奧運時代作出一點利國利民利於全世界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