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聽年近九旬的女排“保姆”講述女排“孃家”的故事

由 公松臣 發佈於 體育

作者:李京澤

電影《奪冠》熱映,女排姑娘和女排精神再度引發熱議。

影片一開頭,觀眾的思緒就被鏡頭帶回了福建漳州訓練基地——中國女子排球隊成立的地方,女排人的“孃家”。

基地成立初期的竹棚訓練館 李京澤 攝

1972年,國家體委籌建女排訓練基地時,顧化羣便來到這裏負責後勤工作,最忙的時候他一個人要兼顧200多名隊員的衣食住行,大家都稱他為“顧大叔”。退休後,顧化羣也沒有離開訓練基地,他拿起了照相機,記錄一代代女排的訓練、比賽和生活。

在距離基地不遠的家中,年近90歲的他翻開厚厚的相冊,講述了許多《奪冠》未呈現的故事。故事中,老女排的訓練條件比電影觀眾看到的還要艱苦,生活裏也有苦中作樂的瞬間,那是一段充滿青春的激情歲月。

顧化羣老人在漳州訓練基地為參觀團講述女排故事 李京澤 攝

女排精神起源於竹棚

佈滿球印的牆面,簡陋的器材,這是電影中女排場館的樣子。實際上,這相比基地成立初期的場館條件已經有了質的改變。

據顧化羣回憶,籌建女排基地初期,有關部門僅撥付了3萬人民幣的資金用於建設,當時駐漳州的部隊拉來了500根大毛竹作為搭建場館的主要材料。之後,再鋪一地煤渣,蓋上由細沙、白灰和紅土壓實夯平而成的“三合土”地面,一座竹棚訓練館就在不到30天的時間建了起來。

運動員訓練在上面翻滾,滾掉了上層的土,露出了煤渣,“那個煤渣像刀子一樣”,顧化羣説,姑娘們的腿和手肘被磨出血是常有的事,這讓他看着十分心疼。

那時候,對於女排艱苦訓練有一段五句話的總結:滾上一身泥,磨去幾層皮,不怕千般苦,苦練技戰術,立志攀高峯。

從“竹棚精神”到“女排精神”,永不言棄、刻苦拼搏的勁頭一脈相承。

女排獲得五連冠之後漳州訓練基地建起的宿舍,命名“冠軍樓”。李京澤 攝

不服輸的姑娘們

“200多個運動員沒有一個人打退堂鼓,她們目標就是要讓五星紅旗在國際球場上升起來。”

顧化羣説,老女排隊員們每天訓練8到10個小時,有的甚至達到12個小時,她們讓顧大叔排了時間表,一個比着一個的苦練。

讓他印象最深的是有“拼命三郎”之稱的曹慧英,“這姑娘太能吃苦了,訓練時候斷過手指、傷過半月板、腰裏插着鋼板依然堅持訓練。”

除了曹慧英,來自陝西女排的16歲小將曹淑芳也是個“鐵人”,她在滾翻時導致大腿受傷昏倒在場地上,送醫後,醫生在她大腿上清洗出40多粒沙子。

經過艱苦的訓練,1981年第3屆世界盃,中國女排在最後決戰中力壓衞冕冠軍日本隊,首次登上世界巔峯。

漳州訓練基地內女排運動員簽名的排球模型 李京澤攝

那一夜舉國歡慶。在漳州訓練基地,顧化羣和十幾個工作人員圍着收音機聽到了這個消息,緊接着在國家體委的電話裏得到確認。工作人員們興奮地跑到外面,點燃了早就準備好的慶功炮竹。

顧化羣説那是一個無眠的夜晚。他聽一位北京的朋友説起,很多人跑到街上敲鑼打鼓,沒有鑼和鼓的就拿着臉盆敲。

女排的這次勝利提振了中國人的士氣。以後的許多年間,這個國家隊的無數次勝利都牽動着國人內心的喜悦和自豪。

女排隊員穿過的訓練服 李京澤

被漳州優待的國家隊

“顧大叔,有沒有好吃的?”

這是女排姑娘們最喜歡問顧化羣的一句話,對於這些與自己孩子年齡相仿的隊員,他總是想方設法地為她們攢點零食。

當每次被問到,顧化羣就會指向他的抽屜,裏面總是有一些水果和糕點,不會讓姑娘們空手而歸。

跟着女排去廈門等城市比賽時,主辦方都會在桌子上擺一些水果和小食品,隊員們靦腆不會自己拿。“她們不好意思,我好意思”,顧化羣拿起水果塞進她們的大衣裏,一邊塞一邊嘀咕着“你們訓練苦,吃點沒關係的。”

女排訓練場地,電影《奪冠》取景地  李京澤 攝

顧化羣記得70年代每個國家隊的女排隊員一天的伙食費是兩元錢。兩元錢伙食費是什麼水平?他做了個比較,當時一毛錢能買7、8斤空心菜,一毛三分半可以買一斤大米。一個隊員一個月的伙食費相當於一個人甚至一家人一個月的收入。

在漳州,同樣有此優待的只有解放軍醫院的病號和飛行員。

在物資匱乏的年代,這不免遭到一些人的質疑。為此,政府在一個週末的時間專門組織了領導幹部到基地看女排訓練。“見到運動員在地上摔啊、滾啊、爬啊,大家都服氣了”,顧化羣説,那次參觀後,有人甚至提出還要多給運動員一些補給。

電影中的除夕夜,姑娘們結束訓練後看到了正在包餃子等着她們的家人,這在現實中並不常見。更多的時候除夕夜陪伴她們的是顧化羣和工作人員。為了緩解她們思鄉的情緒,顧化羣把當晚的活動安排得滿滿的。

姑娘們訓練完先看一場電影,臨近十二點擺好一桌美食,之後還有文藝晚會,附帶着吹雞毛、貼鼻子的遊戲項目。結束後已是凌晨兩點鐘,大家玩兒累了便把對家的思念帶進了夢裏。

顧化羣組織隊員和工作人員玩“吹雞毛”遊戲 李京澤 攝

如女兒般看待的郎平

郎平和顧化羣的兒子、女兒年紀相仿,多年來一直都和他保持着聯繫。

顧化羣記得第一次見到這個從北京過來的孩子,她梳着兩個小辮子,個頭很高,但是瘦。和所有人一樣,最願意問他的問題就是有沒有好吃的。

“她練起來不要命的”,有幾次看郎平練的太狠,顧化羣禁不住問她為什麼要這樣,郎平告訴他自己打排球就是要登上冠軍獎台為國爭光。

郎平給漳州訓練基地的留言 李京澤 攝

“她那時候就顯示出了非同一般的毅力。她從來不怕跟別人比,你現在比我強,我就要練得更狠,一定要超過你,從不服輸。”

郎平每次回到漳州顧化羣都要為她拍照片,在他的家庭相冊裏也出現過多次郎平的身影。成為國家隊總教練後郎平帶着女排來基地訓練,腰傷嚴重的她還會親自示範傳球、接球。

郎平回漳州時留影 李京澤 攝

顧化羣早先得知郎平因為身體損傷連晚上翻身都痛,看到她親自上場做動作,他提醒郎平儘量不要再傷害身體,可郎平卻回答,“顧大叔,我也知道自己身體不好,但是看到隊員的動作不規範就忍不住示範給她們看。”

“別看郎平總是笑臉盈盈的,真正嚴肅起來很多隊員都怕她三分,她的隊伍講技術、戰略,更抓思想、作風。我想,這些都是成為冠軍的原因”,顧化羣説。

現在的漳州基地訓練館 李京澤 攝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中國新聞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