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CBA聯盟公佈了本賽季常規賽階段的個人獎項獲得者。其中,杜鋒眾望所歸蟬聯最佳教練員,而杜鋒麾下的馬尚·布魯克斯獲得最佳國際球員,廣東隊的年輕後衞胡明軒當選了最佳第六人,周鵬則獲得了最佳防守隊員。張鎮麟毫無懸念的獲得了最佳星鋭,山東隊的高詩巖則獲得了進步最快球員獎。這些獎項基本都沒有懸念,爭議不大。輿論的焦點出現在了MVP獎項的評選中。大熱郭艾倫因不符合評選要求沒有進入最終名單,浙江隊吳前最終獲得了賽季MVP的獎項。這讓輿論一片譁然,有球迷為郭艾倫鳴不平,有球迷認為即使不是郭艾倫也不應該是吳前。
首先,小編要帶大家瞭解一下CBA的MVP評選機制。為什麼在MVP最終的候選名單中,沒有出現本賽季表現優異的郭艾倫,卻出現了很多角色球員的名字。這是因為CBA聯盟在賽季前制定的MVP規則中有一條為“每隊最多一人”,而決定這一人是一項名為累計貢獻值的數據。郭艾倫因為聯賽收官階段的連續缺陣,導致最後累計貢獻值數據的榜單上落後隊友趙繼偉,被篩出最終候選名單。CBA聯盟這條看似合理的規定,在最後實際情況下顯得不合理了。其實不是運用高階數據有問題,而是平均主義出了問題。如果場均不到10分的角色球員都可以進入最終MVP排名的榜單,那麼場均20+的球員因為平均主義被排除是不是顯得不公平了呢?
CBA選擇不進行媒體投票並不是錯誤的決定。但是運用高階數據的同時在進行平均主義分配,就顯得自相矛盾。本賽季的郭艾倫,場均23.1分4籃板8助攻。得分和助攻都排在本土球員的第二名。在賽季中,郭艾倫也一直領跑MVP榜單,最後卻連候選名單都沒進。這明顯是制定規則時沒有留出合適的空間,考慮到實際可能的問題。一支表現出色的球隊出現兩名優秀的球員競爭MVP並不是什麼不好的事情。NBA並不是沒有過這種情況,上賽季湖人的詹姆斯和戴維斯,勇士時期的庫裏和杜蘭特等等。
NBA在評選MVP的時候,首先看的是個人數據,再看球隊成績。但是如果個人數據非常優秀,那麼球隊成績沒有很差也可以,參考三雙賽季的韋斯特布魯克。郭艾倫本賽季在個人數據優秀的同時,球隊排名一直高居聯盟前三。不僅是遼寧球迷不滿,甚至別的球迷也為本賽季表現最突出的本土球員感到惋惜。MVP的爭議點還出現在最後的當選人吳前身上。如果按照之前提到的勝利貢獻值數值計算,吳前並不是最高的。周琦和胡金秋兩大本土內線都排在他的前面,如果是周琦或胡金秋最終當選MVP,可能爭議並不會像現在這樣大。吳前本賽季前半段發揮出色,但是下半段狀態出現了回調。賽季場均19分3.6籃板7.6助攻的數據足夠優秀,但還遠不到出色,更何況作為一個投藍高手,賽季場均38.3%命中率只排在CBA第134,也説不過去。如果看高端數據,吳前的防守貢獻值甚至是負數,這也是爭議出現的地方。
在姚明主席的改革下,CBA聯盟已經變得越來越職業了。但是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不僅僅是現在出現問題的賽季獎項評選,數據的採納收集工作也需要進一步完善。NBA的數據庫隨着歷史的推進慢慢完善,我們可以給聯賽一些發展成熟的時間。當所有數據收集完善的時候,這種評選的規則出現爭議的可能性也會越來越低。各位球迷朋友們有什麼看法?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討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