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員若參與歐洲超級聯賽,就不能參加國際足聯以及各大洲足聯旗下所有賽事。”上週,國際足聯聯合六大洲足聯首次明確表態,反對正在籌備中的歐超聯賽。
自2018年起,歐洲各大足球豪門多次提出組建歐洲超級聯賽。與此同時,國際足聯和歐足聯也逐步推行改革,通過推出新版世俱杯等舉措,希冀借豪門效應分得一杯羹。但如今,國際足聯的強硬表態,讓豪門俱樂部“自立門户”的設想面臨嚴峻挑戰,其中的利益之爭也已公開化。
國際足聯與歐足聯“一致對外”
《泰晤士報》近日報道稱,歐洲超級聯賽的參與者將包含15家歐洲傳統豪門組成的常任創始俱樂部和五家流動俱樂部。賽事以現有的歐冠聯賽作為參照,20支球隊將被分為兩個小組,採用主客場雙循環賽制排定小組座次,各組前四名晉級八強, 隨後通過兩輪主客場淘汰賽產生決賽隊伍,在單場定勝負的決戰中爭奪賽季冠軍獎盃。
事實上,自2018年被“足球解密”網站曝光以來,“歐洲超級聯賽”的概念一直被歐洲各大豪門反覆提及,曼聯、AC米蘭、皇馬是主要幕後推動者,利益成為各大豪門俱樂部對歐超聯賽興趣盎然的主要原因。美國摩根大通公司計劃為這項賽事投資46億英鎊,其回報是這項超級賽事的轉播費。15家常任創始俱樂部將共享31億英鎊的基礎設施撥款,每傢俱樂部僅這一項就將獲得8900萬英鎊至3.1億英鎊不等的收入。隨着歐洲各大足球俱樂部因疫情深陷財政危機,歐洲超級聯賽顯得愈發有吸引力,也成為足球豪門“抱團取暖”的捷徑。
上週,皇馬主席弗洛倫蒂諾與尤文主席阿涅利就歐洲超級聯賽事宜進行了長達三小時的會晤,後者同時擔任歐洲俱樂部協會主席。正是在此次會晤之後,國際足聯舉起“殺威棒”,首次明確表達對歐洲超級聯賽的反對態度。早在2019年,弗洛倫蒂諾就曾向國際足聯主席因凡蒂諾陳述過其計劃,但當時因凡蒂諾並未表示明確反對,僅表示對此類提案不感興趣。據利物浦大學足球金融專家基蘭·馬奎爾分析,國際足聯之所以此時發表聲明,是因為“這一次歐洲超級聯賽對足球管理者帶來了更大威脅,因為疫情暴發使歐洲豪門對於這項賽事的需求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
國際足聯與歐足聯之間的微妙關係早已盡人皆知,但這一次雙方選擇站在同一陣營。國際足聯與六大洲足聯的聯合聲明指出,根據國際足聯及各大洲足聯的章程,所有賽事均需由相應的主體在相應的範圍內開展:由國際足聯主辦國際性的賽事,各大洲足聯主辦洲際性賽事。世俱杯是唯一一個受國際足聯認可的全球性俱樂部賽事。而任何參與歐洲超級聯賽的球員或俱樂部,將被禁止參加國際足聯及各大洲足聯主辦的賽事,包括世界盃與歐洲盃。如此激烈的反應,足以體現國際足聯對“洪水猛獸”的擔憂。
歐超或成豪門談判工具
歐洲五大聯賽內部競爭力不斷下降,是引發這場變革的催化劑。縱觀除英超外的五大聯賽,幾乎都書寫着豪門統治的劇本,尤文成就意甲九連冠,拜仁實現德甲八連冠,巴黎聖日耳曼在過去八個賽季中曾起七次登頂法甲,皇馬與巴薩也幾乎在過去十年壟斷西甲冠軍。當國內聯賽越來越難以依靠懸念吸引球迷,豪門的轉播收入也遇到瓶頸。雖然歐冠被標榜為站在歐洲足球金字塔頂端的賽事,但近年來參賽球隊數量眾多、球隊實力參差不齊,部分場次含金量低也讓該賽事的商業價值不斷下降。
而匯聚五大聯賽豪門的歐洲超級聯賽,勢必將因更精彩的對抗得到更高的關注度和曝光度。更重要的是,參與歐洲超級聯賽的俱樂部在賽程安排、獎金分配上將擁有更大的話語權,獲得的利益也將水漲船高。據《泰晤士報》估計,常任創始俱樂部每賽季至少可以獲得1.3億英鎊至2.3億英鎊的獎金,而2019/2020賽季歐冠冠軍拜仁慕尼黑的歐冠獎金為1.29億歐元。
歐洲超級聯賽若最終落地,不僅將對歐冠賽事構成巨大威脅,原本的歐洲足球秩序也將土崩瓦解,這顯然是歐足聯不願意看到的。提倡中小俱樂部和足協平權的歐足聯主席切費林,此前曾表示歐洲超級聯賽不可能在其任內誕生,“歐洲超級聯賽將殺死足球。這個計劃將毀掉整個足球產業。”此外,歐洲超級聯賽也將使歐洲足球貧富差距愈發嚴重、兩極化問題更加突出。現任烏克蘭國家隊主教練舍甫琴科就曾公開表達擔憂,“它只會讓精英球隊、精英足球國家受益,足球在烏克蘭這樣的國家將無從發展。”
如今,隨着國際足聯聯合六大洲足聯拒絕承認歐超聯賽並公佈嚴格懲罰措施,歐洲各大豪門俱樂部是否依然逆勢而為被打上問號,但可以肯定的是,雙方的利益之爭正逐漸被擺上枱面。《華爾街日報》認為,歐超聯賽僅僅是豪門俱樂部試圖從歐冠改制中獲取更大利益的威脅手段,“它還沒有實現,也不太可能實現。”目前,歐足聯正圍繞2021年至2024年歐冠收入分配與2024年歐冠如何改制進行討論,而“歐洲超級聯賽”正是豪門俱樂部與歐足聯談判的工具與底氣,這種爭鬥還將延續下去,“歐洲豪門在任何時候都不滿意足球的發展方向,超級聯賽就是他們隨心所欲能使用的威脅。這個工具幫助他們將賽事導向自己期望的模樣,可以藉此向足球話事人耀武揚威。”
作者:吳雨倫
編輯:謝笑添
責任編輯:穀苗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