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北的風點亮比賽場館,這屆冬奧會“綠意盈盈”| 新京報社論

張北的風點亮比賽場館,這屆冬奧會“綠意盈盈”| 新京報社論

北京延慶賽區,工作人員為氫能源大巴車加註氫氣。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

據人民網報道,北京冬奧會三大賽區26個場館將全部使用“綠電”。這意味着奧運歷史上將首次實現全部場館100%綠色電能供應。北京冬奧會也將成為首個真正實現碳中和的奧運賽事。

此前已有媒體報道,北京冬奧會場館使用的“綠電”,全部來自風能富集的河北張北壩上地區,“壩上一場風,從春刮到冬”,曾經不穩定、利用不充分的風能轉換為清潔電力,匯聚到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的換流站,再輸向北京,點亮萬家燈火。

通過這樣的能量轉化,“讓張北的風點亮北京的燈”,不再是一個美好的願景,而成為一個有意味、有情趣、有意義的蜕變。當一盞盞璀璨的燈點亮“雪如意”“冰玉環”等建築時,無疑會帶給人們強烈的視覺衝擊和思想震盪。

這一跨區域綠電交易機制,不僅展現出清潔能源地區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另一種路徑,更為冬奧場館實現碳中和提供了堅強保障,從而讓這屆冬奧會“綠意盈盈”。

“綠色、開放、共享、廉潔”的冬奧理念,本來就體現在每一個細節、每一個地方。而從能源切入,尤其能展現中國踐行“綠色辦奧”的信心和態度。

張北的風點亮比賽場館,這屆冬奧會“綠意盈盈”| 新京報社論

石景山區廣寧街道冬奧文化廣場的智慧路燈使用了“分佈式光伏+儲能”的“低碳”微電網綠電應用。新京報記者 浦峯 攝

客觀而言,與使用傳統化石燃料相比,全部採用“綠電”作為冬奧場館的能源,確實存在一定的操作難度。風能也好,太陽能也好,均存在不穩定、不充分、不勻稱等問題,如何馴服大風、太陽光等這些“不聽話的孩子”,使之循規蹈矩,也都需要攻克一系列難題。

以風能為例,經過幾年的攻關,通過採用柔性直流電網技術處理,加上技術體系和政策體系的支撐,經政府和市場共同發力,這已不再成為問題。不管是張家口賽區崇禮的場館,還是北京的場館,均毫無例外地採用了來自張北地區的風能和太陽能發電。這一逆轉背後,是強大的執行力,是踏石留痕的決心。

北京冬奧會全部場館使用“綠電”,也是探索清潔能源大規模“輸送-併網-消納”的積極嘗試,更為今後推進全國“綠電”使用,構建堅強、智能、清潔、高效的大電網積累寶貴的實踐經驗。

事實上,北京冬奧會的“綠意”,不僅僅體現在100%“綠電”。北京冬奧會嚴格實施低碳管理,充分利用場館,從源頭減少碳排放。據披露,北京冬奧會建設低碳場館,所有場館都達到綠色建築標準,4個冰上場館使用新型二氧化碳製冷劑,建成超過5萬平米的超低能耗示範工程;構建低碳交通體系,節能與清潔能源車輛在賽時車輛中佔比超8成。

此外,北京和張家口兩地政府積極拓展碳補償渠道,將林業碳匯捐贈北京冬奧會,中國石油、國家電網、三峽集團也為北京冬奧會贊助了碳中和產品。

再過20天,2022年北京冬奧會就將盛大開幕。到那時,當我們凝視着一盞盞晶瑩的燈、一座座流光溢彩的場館,眼前一定會感受到流動的風和燦爛的陽光。

編輯 | 徐秋穎

實習生 | 韋英姿

校對 | 陳荻雁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73 字。

轉載請註明: 張北的風點亮比賽場館,這屆冬奧會“綠意盈盈”| 新京報社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