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馬作宇
不到24個小時,中國女籃兩次“霸屏”社交網絡的熱搜榜。
這是一個含金量十足並且意義非凡的亞軍,不僅是因為比賽恰逢十一國慶這個特別的日子,更是因為中國女籃姑娘們在重回世界巔峯的過程中,所展現出了的不屈、堅韌、勇敢和團結。
“你永遠可以相信中國女籃”“原來做一支強隊的球迷是一件這麼爽的事情”……這些都是球迷們在看完中國女籃的半決賽和決賽之後的真情實感。
在所有的讚譽之中,有這樣一個聲音説出了一大部分人的心聲,“中國女籃的比賽實在是太好哭了。”
為什麼這支中國女籃擁有如此觸達人心的魅力?
朋友圈中,一位長期跟蹤報道中國籃球的資深媒體人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你永遠不知道誰會在哪場比賽,哪個時間點挺身而出。但你知道這支球隊總有人會挺身而出,這個人可以是李夢,是韓旭,是黃思靜,是楊力維,或是任何一位姑娘,她們代表的都是中國女籃。”
“感謝女籃姑娘們,在中國籃球寒冬料峭的時代,帶來了温暖和光亮。”
在過去的28年時間裏,中國女籃經歷過起起伏伏,也曾經和整個中國籃球一起走入低谷。
2015年武漢女籃亞錦賽,中國女籃在決賽中35分慘敗給日本女籃;2016年裏約奧運會,中國女籃1勝4負只獲得第10名,創下中國女籃征戰奧運會歷史的最差戰績。
在那屆奧運會上,中國男籃也在小組賽五戰皆墨,黯然離開……
但自從2017年許利民教練拿起中國女籃教鞭之後,這支球隊在重建的路上踏踏實實地走好了每一步。
除了體能上的強化、技戰術水平的提升,以及球隊默契度的磨合,新的女籃教練組給這一批女籃姑娘們帶來的最大改變就是——在逆境和困難中愈發成熟的心態和愈發堅定的信念。
曾經,國家體育總局訓練局籃球訓練館三樓,日本女籃亞錦賽奪冠的兩張巨幅照片被高高地掛在牆上。
許利民告訴每一位中國女籃的姑娘們,“我們要天天能夠看到日本隊,每時每刻都看到她們,我們不打敗她們就不摘下來。”
最終,用了不到兩年時間,女籃姑娘們就摘下了這兩張巨幅照片——換句話説,中國女籃克服了心魔,突破了自我。
要想完成這樣的自我突破,其實不是用簡單的幾句文字就能夠描述的,她們咬牙完成了多少訓練,流過多少汗水和淚水,只有她們自己知道。
其實,中國女籃的職業聯賽WCBA在最近幾年的發展並不算理想——過度擴軍、全華班、空場比賽甚至是賽季暫停等問題,讓女籃聯賽的競爭力下滑,影響力和關注度也遠不及男籃的CBA聯賽,更不要説兩者差距巨大的薪資水平。
但是在中國男籃依舊處於掙扎和混沌之中時,中國女籃成為了一道光芒,刺破了籠罩在中國籃球之上的陰霾。
就在本屆女籃世界盃上,中國女籃並不是一帆風順——當球隊再次殺入世界大賽的四強,球隊的頭號得分手李夢卻突然因為發燒缺陣。
但即便如此,中國女籃的其他隊員還是挺身而出,填補了李夢的空缺。
對於中國籃球,對於中國體育,甚至是對於整個社會來説,中國女籃從崛起到重回巔峯,可以説是恰逢其時。
2020年2月,當疫情來襲,遠在貝爾格萊德征戰東京奧運會資格賽的中國女籃,就用勝利的喜訊一次次振奮人心。
彼時,中國女籃的已故心理教練黃菁就在更衣室中留下了一段至今仍然感動眾人的動員詞:
“當需要一個人站出來的時候,那叫勇敢;當一個團隊挺身而出的時候,那叫擔當;當一個國家身處逆境,呼喚一種精神的時候,那就是使命,就是信念,就是一往無前。”
如今這支中國女籃正是扛着這樣的使命,不斷前行,戰勝強敵,最終重回巔峯。
“中國女籃存在的意義不僅是一支籃球隊。2020年初,新冠疫情出現,我們是想用勝利給全國人民帶來一種慰藉。”韓旭曾經在接受採訪時這樣説。
“這也是中國女籃存在的意義之一,我們希望能給祖國人民帶來力量。籃球是一個團隊項目,通過賽場上的拼搏,展現永不放棄的精神以及堅韌的態度。”
“女籃精神”更和我們熟知的“女排精神”有共通之處——不屈、堅韌、勇敢、團結,敢打硬仗,遇強則更強。
這種精神不是心靈雞湯,但卻可以鼓勵球員們不斷去打磨技術,並且靠拼勁去彌補實力上的不足。
它也不是所謂的精神勝利法,但卻揭示了絕大多數普通人通向成功的道路。
這種精神早已不拘泥於體育界,甚至可以投射到整個社會——它是無私奉獻、勝不驕敗不餒、社會責任感,以及腳踏實地一步步去實現的精神。
很慶幸,我們擁有中國女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