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鞏和賈旭明的一段短視頻相聲又走紅了,在這段視頻裏,馮鞏挖苦吃海蔘的國足是“看上去渾身是刺,其實挺軟的”。有人説馮鞏加入了近日鞏漢林與國足的爭論之中,但其實,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馮鞏和賈旭明挖苦國足早於鞏漢林的“丟人説”。在某短視頻平台上可見,馮鞏的這段小相聲發佈於2月24日。
但不管早晚,大家對國足的看法是趨於一致的。不管馮鞏還是鞏漢林,不管是接受採訪還是藝術作品,對國足的批評或者諷刺本質上是對不良現象的批評和諷刺。
從馮鞏的這段作品上來説,社會上不是老有人説現在的相聲都不會諷刺了嗎?其實不是相聲不會諷刺了,而是相聲不敢諷刺了:諷刺哪個行業,哪個行業就要有人跳出來玩兒命。萬一哪天又有一些足球圈“豢養”的跳梁文人跳出來罵馮鞏、批相聲,要求相聲來對中國足球的輿論環境負責,否則一旦青少年看了相聲不踢球了,誰敢擔得起這個責任呢?
不能否認中國足球確實過載了很多罵名,也確實有委屈,但根本上要從自身找問題。系統有系統的問題,個體有個體的問題,誰也不是誰逃避責任的藉口。更不能把所謂的中國足球輿論環境差的原因歸咎於批評者,甚至於對批評者還要馬上扣上幾句污言穢語。坦率地説,真正吸中國足球血的人,絕對不是那些批評者、諷刺者;利用中國足球滿足自己私利的,更不會是相聲演員和小品演員。至於是誰,大家心裏都明白。
同時,從長遠來看,喜歡足球、願意加入這個運動項目的青少年也絕對不會因為所謂的輿論環境就放棄對這個項目的熱愛。相反,如果他們進入的是吹噓出來的世界,是一個被所謂好的輿論環境“整容”過的中國足球,那麼他們能學得出好來嗎?
當然,不管是鞏漢林還是馮鞏,他們並不是足球專業人員,不懂足球行業的運轉與運作,也沒有進行科學的調研,所以他們也確實不能提出關於中國足球發展的科學的規劃和建議,但這並不等於他們就是胡説,就是不動腦子。因為他們説話的目的、他們的思想與那些所謂懂球專家是不同的:馮鞏在進行創作,而鞏漢林談到的是社會風氣問題。
反過來説,中國足球給中國社會傳遞出來的是正能量嗎?中國足球對中國社會風氣的養成是正面作用還是負面作用?中國足球現在的運行狀況是符合國家利益的還是背離國家利益的?中國足球取得的“成績”是符合老百姓預期的還是背離老百姓預期的?真正懂足球的人,一定是懂中國的人,一定是懂老百姓的人——每一箇中國人都知道中國足球在相當長的時間裏不可能獲得世界冠軍、奧運金牌,甚至亞洲冠軍,他們只希望中國足球能夠傳遞出一種知恥奮進、不屈不撓、艱苦奮鬥、愛崗敬業的精神,但這一點,至少在更多的90分鐘裏,他們看不到。
一句話,當前的中國足球承擔了它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了嗎?別忘了,老百姓談論的這個“足球”的前面還有兩個字——它不是恆大,不是富力,不是申花,不是中赫,而是中國。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滿羿
編輯/崔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