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測成績不該影響的,不僅是奧運選拔資格

備受公眾關注的體測問題,得到了官方回應。10月10日,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李建明表示,近段時間以來部分項目所進行的體能測試,僅是督促運動員加強基礎體能的措施,不會影響高水平運動員參與奧運會等國際大賽的選拔。同時,他亦強調,國家體育總局已經要求各項目中心總結體能測試的經驗教訓,進一步完善相關措施,使體測更加科學,更貼近項目實際。

體測成績不該影響的,不僅是奧運選拔資格

擔心包括多名世界冠軍在內的高水平運動員無法參與奧運選拔,絕不是網友操心過度,而是在體測一票否決制下,根據原先規則所推導出的結果。上月底進行的全國游泳冠軍賽中,預賽成績第一的傅園慧、於靜瑤、方喆,打破全國紀錄的餘賀新,以及打破亞洲紀錄的王簡嘉禾,都因為體能測試成績排名靠後進不了決賽。這樣的魔幻場景讓網友發現,體能測試已經成為了大部分國內體育賽事的決賽門檻。而根據體育總局的相關通知,體能測試不達標的運動員,不僅要被扣訓練津貼,還不能參加東京奧運會。

游泳世界冠軍被長跑“絆倒”在決賽前,女子重劍團體冠軍成員因為跳繩等體測項目而出局。可以説,在荒唐的結果面前,體育總局的回應並不意外。畢竟,奧運會的游泳比賽不比長跑,把遊得快的留家裏,送跑得快的去參加奧運會游泳比賽,顯然贏不了比賽。

然而,體測成績不影響奧運選拔資格,這個決定不應該是對高水平運動員的“特別待遇”,也不該是為了應對奧運的功利化靈活處理,而應當是重新審視體測一票否決制的重要契機。

首先,體測內容設置必須科學、專業,以及貼近項目目標。這一點原是最基本的,但此前的體測項目卻是一刀切——短跑選手要考長跑,游泳選手要考長跑,連象棋選手都要考長跑……有多不科學,常識即可判斷,甚至無需言語論述。哪一個項目需要怎樣的體能測試,適用於什麼標準,是非常專業的活。僅游泳項目而言,長距離和短距離項目、不同泳姿之間對應的體測項目和標準都會不盡相同,需要專業人士的設計並經過科學研究論證。專業的事要交給專業的人來做,不能由行政命令強行替代。

更重要的是,體測成績不應成為任何體育競技項目獲取競技資格的門檻。實際上,由於體測此前被確立的重要地位,甚至在部分項目中如競走錦標賽已成為獲取參賽資格的唯一依據,導致各項目運動員將訓練重點放在體測項目上,部分省隊花了一兩個月的時間專練體能,競技訓練的時間無疑會被壓縮。而且,由於此前的體測項目設置並不十分科學,甚至還會對運動員的競技狀態產生負面影響。體能測試,為的是通過提升運動員的體能,達到提高競技成績的目的。如果體測成績成為一票否決的決賽門檻,手段變成目的,高水平運動員反而被體測淘汰,或因花費過多時間在體測上忽略了競技訓練,很可能會本末倒置。

荒唐鬧劇勿再續,體測需要更科學,也需要回歸本位,成為提升體育競技成績的助力手段,而不是以訓練目的的姿態成為運動獲取好成績的阻力。體測成績不僅不該決定奧運選拔資格,也不應成為任何體育賽事的參賽門檻。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73 字。

轉載請註明: 體測成績不該影響的,不僅是奧運選拔資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