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衞報》12月29日文章,原題:中國的信心如何在兩次奧運會期間飆升 煙花點亮夜空,羣眾熱烈歡呼:“北京加油,中國加油,奧運加油。”集體自豪感顯而易見。那是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14年後中國二度舉辦奧運會。這一次,國際環境和圍繞賽事的氛圍已大不相同。2008年與2022年奧運會,都是在世界風雲變幻、中國與西方關係變化的背景下舉行的。
2008年奧運會對中國是具有象徵意義的時刻。主題曲《北京歡迎你》,道出一個向世界展示重振雄風的中國。
那時恰逢金融危機開始,美國對華政策以“接觸”為主,中國被認為已開始“和平崛起”。蒙特利爾大學的中國歷史學家戴維·奧恩比説,2008年是個轉折點,“北京奧運會的精彩舉辦與本可避免的金融危機造成的(西方)混亂,形成鮮明對照。這令許多中國人相信自己的國家是重要角色。”“從那時起,一般認為中國抵禦危機的表現要好於西方。”他提到歐洲難民危機、英國脱歐、特朗普當選、美國首都騷亂和疫情在西方造成的種種問題。
2008年奧運會後不久,雷曼兄弟公司倒閉。那次金融危機的後果不僅是經濟上的,而且清楚地表明不太以西方為中心的世界秩序的現實。金融危機增強了中國人對本國經濟管理制度的自信。即使在全球危機下,中國國內生產總值也一直保持增長。強勁增長使中國在2009年超過德國成為最大出口國,次年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當時在華盛頓,中國被不情願地視為美國經濟的救星。2009年奧巴馬就職後不久,時任國務卿希拉里訪華,勸説中國購買更多美國主權債務。一些人認為,那次金融危機及其在隨後10年的影響,加快了中國的全球觀念和戰略的轉變。
2022年奧運會之前的10年裏,西方國家也發生重大變化。英國脱歐投票標誌着與外部世界關係的轉折點,也埋下國內分裂隱患,令許多中國人不解。特朗普當選凸顯美國國內緊張,其對華政策放大了北京與西方之間的裂痕,將本已充滿矛盾的外交關係變成零和地緣政治競賽。
但也許更關鍵的是,疫情增強了中國領導人對本國制度的信心。香港大學歷史學家、《奧林匹克之夢:中國與體育,1895-2008》一書作者徐國琦説:“在2008年,中國渴望得到認可,想展示它的財富、世界主義和友好。如今,中國希望展示自信……因此,在回應最近一些西方國家對冬奧會的消極態度時,北京表示:‘沒人在乎’。”(作者Vincent Ni,陳俊安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