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舉重隊傳奇人物呂小軍在奪得東京奧運會冠軍後,興奮地抱起自己的教練。視覺中國供圖
瀋陽一所學校的學生把奧運會冠軍的形象雕刻在西瓜上。視覺中國供圖
東京奧運會閉幕已經半個月,中國奧運健兒們熱度依然不減,通過自拍視頻或是媒體連線,奧運健兒們並不介意把自己的隔離生活展現給公眾,而他們創編的各種簡單易行的健身方式,更是讓人們感受到運動員身上特有的滿滿元氣。
此次東京奧運會,在中國代表團取得佳績的同時,中國運動員的整體形象也出現了明顯變化,他們不再只是被動地成為受關注的對象,而是開始主動與外界互動、進而展現出因人而異的個性化形象。中國運動員變的更接地氣、更加鮮活,而這與中國運動隊管理手段的與時俱進有着不小的聯繫。
管理不再封閉 主動吸引外界眼球
從張雨霏通過視頻連線接受媒體採訪、到汪順的趣味VLOG、徐嘉餘的隔離生活自拍,中國游泳隊的明星運動員們在隔離期間不僅依然活躍在公眾視野,而且傳播的手段多樣、傳播的內容豐富。
作為中國游泳隊的主管單位——國家游泳運動管理中心,應該是中國最早感受到體育明星娛樂化的體育行政部門之一,但早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前發生的田亮事件,再到2016年裏約奧運會前後曝出的寧澤濤事件,其運動員與運動隊“雙輸”的結果都讓人扼腕。
一位體育官員曾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對於中國的運動隊來説,唯一的任務就是運動成績,運動員一旦過多地在社會曝光,成為具有娛樂化傾向的明星,對於運動隊來説往往是自找煩惱。因為運動員會變得更加難以管理,而且在中國的各個運動項目協會進行實體化改革之前,運動隊也缺少對明星運動員進行形象包裝和商業開發的積極性,因為運動隊的運營經費均來自國家撥款。
不過,2016年裏約奧運會上,傅園慧因一段“我已使出洪荒之力”的採訪火爆出圈,其在公眾中產生的巨大影響力已不遜於金牌選手。當時的中國乒乓球隊總教練劉國樑也因為被網友戲稱為“不懂球的胖子”,而成為網紅人物。這些事件都讓體育管理部門很受震撼。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曾在2016年裏約奧運會結束後採訪過國家游泳運動管理中心一位負責人,這位負責人當時已經意識到“粉絲”的力量不可小覷。他認為,在社交媒體時代,一名運動員的走紅與否,已經不會被運動隊的刻意“保護”所左右。這讓運動隊的管理部門逐漸開始轉變思路,既然讓運動員深藏閨中,也很難屏蔽來自外界的關注,那不如讓運動隊、運動員更加主動地面對社交媒體時代。但核心是,運動員正常的訓練不受干擾、運動成績不受影響,並且要絕對服從隊伍的管理。
事實上,當運動員們以率真的個性、頑強的意志、健康的形象走入公眾視野,其給所在運動項目帶來的正向影響絲毫不遜於獲得奧運金牌。
隨着中國各個運動項目協會實體化改革的深入開展,一個運動項目的發展程度將與社會推廣度、大眾參與度直接相關。一名只會拿金牌、卻無法轉化為社會影響力的運動員對所在運動項目的貢獻度無疑將大打折扣。體育營銷專家張慶認為,“每個運動項目協會都要考慮到自己的社會動員力,要站在整個運動項目發展的高度去看待明星的價值。其實,從一個運動項目的社會普及和推廣發展角度説,體育明星就是社會動員力的有機組成部分。”而用好體育明星,就從塑造他們陽光、正面的形象和增加他們的社會曝光度開始。
努力貼近大眾 小眾項目也有春天
相比起那些曾希望給自己的明星運動員主動降温,到現在意識到多有幾個明星不是壞事的運動項目,中國舉重隊此次在東京奧運會,可能是第一次感受到運動員“出圈”所帶來的巨大影響力的。
參加8個項目,收穫7金1銀,中國舉重隊在東京奧運會上再次用實力捍衞了“夢之隊”的稱號。但與以往不同的是,給中國舉重選手的掌聲不再囿於賽場、限於奪冠瞬間。目前,奧運會結束已近半個月,“中國力量”在網絡上的熱度依然不減,李發彬、諶利軍等多位舉重國手仍是熱搜常客,“軍神”呂小軍更是新晉“頂流”,入駐某社交平台後迅速收穫10萬粉絲,這樣持續的關注度,早年間的舉重選手很難想象。
實際上,呂小軍早已是國外健身圈的“超級明星”。7月31日,呂小軍輕鬆奪冠後,一名裁判去找他簽名的畫面傳遍了社交媒體,隨後,更多人瞭解到,健美的身材和教科書般的動作,讓他的訓練和健身視頻在海外視頻平台YouTube上成為爆款,播放量最高的一則視頻點擊量達400多萬,他的海報早已貼到了不少海外健身房的牆上。
“隨着年齡增長,呂小軍還能保持那麼高的競技水平,自然激發了健身愛好者的好奇心。”國家體育總局舉摔柔運動管理中心主任周進強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專訪時表示,隨着中國舉重在東京奧運會上的強勢表現,李發彬、石智勇等選手在海外也開始累積人氣,“中國舉重選手受到更多健身愛好者追捧,跟我們的成績和形象密不可分。”
人氣在國內也迅速聚集。特殊背景下,隔離生活為運動員提供了從賽場轉換至生活場景的緩衝地帶,在狹小的隔離空間裏,各項目運動員利用礦泉水箱、椅子等觸手可及的東西每天保持訓練,在社交媒體的推動下,這些訓練視頻為廣大網友提供了真正有借鑑意義的“居家健身教科書”。在這場“內卷”中,舉重隊員不乏精彩答卷,在比賽中展示了“金雞獨立”後,李發彬又因在隔離期間原地起跳躍上一米多高的櫃子再度圈粉,驚人的彈跳力讓網友驚呼“地心引力去哪兒了?”
抓住契機,中國舉重隊在官方微信號上推出“中國舉重夢之隊喊你來健身”的系列視頻,8位奧運健兒悉數出場,讓更多人感受到“舉重和我的距離其實並不遠”。此外,拉近運動員和觀眾距離的還有直播、連麥等方式,奧運冠軍諶利軍就在和網友互動時耿直地透露,“積極營業”離不開“隊裏的要求”,一改人們對以往傳統運動隊“減少運動員賽場外曝光”的陳舊印象。
“我們提倡隔離期間,運動員要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豐富多彩,跟網友互動除了讓大家瞭解他們,也能用他們的專業知識幫助更多人,在賽場外實現自我價值。”周進強發現,新一代運動員既追求結果更享受過程,“他們的使命不僅是在大賽中創造成績,還應當創造更多社會價值,帶動整個項目發展。”
長期以來,舉重在國內都是一個小眾項目,“矮、粗、笨、觀賞性低,是外界對舉重的刻板印象,甚至仍有人認為舉重是不科學的、對運動員有害的項目。”周進強表示,這些積弊已久的觀念正是因為大眾對舉重缺乏瞭解,他期待通過開放、包容、陽光的這代運動員讓更多人瞭解到舉重運動的科學和魅力。
近日,一則視頻《呂小軍背後強大的支撐系統 帶你探索國家舉重隊的黑科技》在各類平台上發佈,彈幕刷出“原來舉重是細活兒”“保障太強了”“中國舉重YYDS(網絡語“永遠的神”——記者注)”。
國家舉重隊科醫團隊負責人李清正在視頻裏介紹,中國舉重的絕對實力背後有很高的“科技含量”。比如,為了全面綜合評估運動員的核心力量,隊裏引進了儀器“八角機”,根據測試結果給運動員針對性支招兒;為了提高運動員心臟恢復能力和在高心率下的適應性,水中訓練、“攀爬機”紛紛上陣;時刻監控運動員的血液指標,為教練把握訓練強度、時間等提供參考依據;為了讓運動員在每天訓練後儘快恢復機能,在傳統針灸、按摩手法之餘,還引入了脈衝加壓空氣泵、微壓氧倉、漂浮艙等高科技設備,“漂浮艙是一種恢復設備,能幫助人提高睡眠質量,人在漂浮艙裏睡40多分鐘相當於在牀上熟睡4個小時。”李清正透露,這次奧運會前,呂小軍每週要去漂浮艙兩三次,“如果把運動員比作雞蛋的話,我們整個團隊的構建相當於給雞蛋外邊包裹了重重的鎧甲。”
“十幾年前,我們國家隊大概四五十個隊員只有一名隊醫,而這個奧運週期,我們二十幾名運動員有17名隊醫,重點運動員保證每人有一名隊醫,且隊醫都有不同特長,隨時可以根據運動員需求進行調配。”在周進強看來,從生活、飲食、訓練等方面保障的提升,為運動員最大程度上解決了後顧之憂,這是運動員在生活中積極、樂觀,在賽場上專注、自信的重要原因。
同時,專注不代表“只關注”,“我們鼓勵運動員能借助互聯網等方式更多地融入社會生活,跟社會各界去接觸,這樣有利於他們接受新鮮事物,對自身思維方式的改變和訓練水平的提高都是一種無形的幫助。”周進強表示,過去,很多選手眼裏只有抓舉挺舉,但隨着和社會交集擴大,有助於選手能用更廣闊的視角來看待他們從事的項目,“當成績有了提升,他們自然願意分享,也言之有物。”
本屆奧運會,舉重隊參賽選手幾乎都衝上過熱搜前三,“超強實力”“有梗”“凡爾賽”成了外界對他們的新印象,而他們也期待以己之力去改變外界對舉重的舊觀念。李發彬在比賽中的“金雞獨立”迅速出圈,他在賽後表示,“這不是一個規範動作,不應效仿。”但隨後他又開玩笑補充,“沒準也是好事,玩點花樣也許大家會喜歡,不覺得舉重那麼枯燥。”
“這樣的改變是內環境和外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周進強表示,實際上,從主管部門的層面早已開始嘗試用線上賽、街頭賽等方式讓舉重走進大眾,也曾建議國際舉重聯合會在競賽形式和規則上進行更具觀賞性的改革,“這些努力我們都會和運動員交流,引導他們有更廣闊的視野和更長遠的規劃。”
另一重改變也在發生,當健康和力量成為潮流,舉重這項過去觀者寥寥的項目也將迎來春天,被春風改變的可能就是舉重運動員的未來,“運動項目和運動員的商業價值不是隻有競技成績就可以,更需要社會認同來實現,這和大眾的生活水平、觀念轉變是聯繫在一起的。”周進強表示,“目前,力量健身已經在國內一些大中城市開始風靡,舉重俱樂部也已在市場佈局。”因此,中國舉重人應當主動抓住機遇,讓項目更加貼近大眾,“一切好的轉變都將拓寬舉重運動員退役後的出路,出口問題解決了,後備人才之類的入口問題也將得到改善。”
本報杭州8月23日電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