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克的上港糾紛本不該出現-爆買時代球員早已無熱度
然而早在2013年,這種模式事實上就已經走到頭了,孔卡三人組解體之後,廣州恆大第二年立即在西悉尼面前翻車,並不會是偶然現象,到了2015年再次奪冠時,不惹人注意的現實出現了:日本足協終於擺脱了死板的思維方式,聯賽賽程為亞冠讓路,從而出現了大阪鋼巴最終進入東亞區決賽,此後日本俱樂部的表現一年比一年要好,中超的三叉戟已經一次又一次吃虧。
這其中例外的是2016年中韓會師東亞決賽,上海上港和山東魯能都被韓國球隊打了個底朝天,重金砸出來的外援越到淘汰賽後期越不頂用,日韓的本土後防已經能夠讓中超模式失去效果。
但這種現實並不能夠成為焦點,畢竟球迷不需要像俱樂部那樣為長久考慮,聯賽規則制定者也總是一年一個花樣,其中唯一正確的是U23政策,即使這種能夠明顯降低聯賽水平,同時帶來年輕水貨遍地,依然多少能夠讓各俱樂部的後備力量不至於荒廢太多。
但本着“立竿見影”風格的中國足球從業者和媒體,總在渲染着一招致命,一夜暴富的快速手段,從不關注時間消耗的問題,就如同説青訓的人非常多,知道濰坊杯的人少之又少,更不用提各俱樂部的梯隊聯賽了。
浩克所謂的俱樂部矛盾,更像是已經到了退休年齡的老職員還憑空要價,這樣花費巨大但收效早就低微的球員還能夠在球隊中,才是神奇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