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參加過2002年世界盃的李瑋鋒,曾在接受採訪時,被問到有人稱他是“球霸”時,他談了一大段對於“球霸”的看法,其中一段是這樣説的:
“現在,中國足球真的是缺少球霸,我説假如每個隊都有幾個這樣的人,這個隊會非常好;現在國家隊這幫弟弟們,我覺得,哎,太好了,就是太好得讓你很難挑出他有什麼毛病,但是,你説這是一個很好的東西、好的現象嗎?我覺得是一個問號!足球這個行業,它首先是需要有血性的!”
……
其實,在這裏,李瑋鋒在用語之間,已將“球霸”的概念,給“偷換”成另一個詞“血性”了!
對此,在觀看了國足最近在12強賽的三場比賽後,前國腳徐亮也着重提到了“血性”一詞。
徐亮稱:“有位朋友説:現在中國球員怎麼都沒有血性呢?——從十年前開始就這樣了!不只是現在啊,朋友”。
徐亮稱:在十年前,年輕球員就不如老隊員能跑了,老隊員的體脂率,沒有一個身體超過12%”,超過這個標準且需要加練的球員,當時都是88後的年輕人。
徐亮最後説:“年輕人都覺得自己舒服,過得不錯——現在的孩子這錢掙得太舒服了,條件太好了,所以,哪來的血性啊?”
而李瑋鋒在談到“球霸”一説時,他還稱:我到今天都不知道“球霸”這個詞,是怎麼安在我身上的?——到底是為什麼?我們什麼都沒做錯。
李瑋鋒言:“我們都想知道,這個‘球霸’是褒義還是貶義?我還是假如説中國足球,真的多能出一點真正的球霸,那也能讓我們現在的中國足球更有氣質。可我們現在看到的孩子都很乖,可能你上去踹他兩三腳,他連話都沒有……”。
確實,此處所言的“球霸”,顯然在李瑋鋒的心中和認知裏,並不是人們常言的“欺凌、惡霸”這樣的內涵,而應是球員有“血性、霸氣、領導力、勇猛無畏”等涵義了——所以,在這裏,或許用李瑋鋒和徐亮二人都提及的一個詞“血性”,用來代替“球霸”一詞,或更恰當,更能準確進行描述了。
如果這樣觀察現在的國足,甚至是這一批中國球員,除了已40歲、基本上退出國家隊的鄭智,真的難以找出一個充滿血性的所謂“球霸”了。
如今“李家軍”的三個隊長,分別是吳曦、蒿俊閔、于大寶——這三人只能算是球隊中的“大哥”,很難跟“球霸”的氣質沾上邊,也很難看到這三人在國足的比賽中,成為招呼隊友、衝鋒陷陣、敢於出頭的那種“帶頭大哥”。
到底是什麼原因,造就瞭如今的國足沒有了所謂“球霸”類型、有血性的“帶頭大哥”出現呢?徐亮的話,或許戳到了一個重點上:如今中國球員的條件優渥了——誠如韋世豪所言:我之所以從國外回到中超,就是因為很容易掙大錢!
水平、能力與成績上,顯然“德不配位”,但國腳們仍能拿到年薪1200萬元——再加上各種獎金,還有轉會簽字費都能達到上千萬時,則如此躺賺成千萬、億萬富翁的球員,會缺乏血性,就自然而然地出現了吧?
李瑋鋒當年在韓國踢過球,他也稱:現在我們國內的球員,比人家的條件好太多,掙錢也太容易了。
看來,要讓中國球員的掙錢跟其能力、狀態、表現和成績掛鈎,才能真正適應足球的市場規律,否則,你讓輕輕鬆鬆就可以躺在“温柔富貴鄉”中的千萬、億萬富翁們,能踢成球隊中領袖級的“球霸”,並踢出血性來?還是別扯淡了吧!【原創評論:瑜説還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