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7天的《奪冠》票房突破了3億大關!
在國慶檔影片中,《奪冠》率先登陸院線,大眾評分9.1,豆瓣評分7.3,不錯的口碑引起熱議。
觀眾紛紛被影片中女排姑娘的拼搏奮鬥精神所感動,淚灑影院。
從1978年到2016年,影片展現了中國女排近四十年的發展歷程,一代又一代的女排歷經高峯低谷,然後又滿血歸來,開啓新的征程。
以郎平的視角,展現了中國女排的起伏,從邊緣人到主攻,再到隊長,最後成為教練,帶領中國女排征戰稱霸。
這一切的背後都離不開“女排精神”。
那麼“女排精神”到底是什麼呢?
01.不到最後絕不認輸的拼搏精神
不管是1981年的和日本隊的世界盃決賽,還是2008年北京奧運與美國隊的對戰,以及2016年與巴西隊的淘汰賽,我們可以看到女排姑娘身上所展現的不到最後絕不認輸的拼搏精神。
面對實力強勁的日本隊,女排姑娘絲毫沒有怯場,而是迎難而上,在比分焦灼競爭白熱化的階段,她們頂住了壓力,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而在2008年奧運會上,面對冠軍人氣隊美國隊,女排姑娘更是沒有退縮,即使明知不可能贏得比賽,但是從未認輸過,直至最後失敗的那一刻。
到2016年,又是奧運會,面對當時的世界冠軍巴西隊,以及已經沉寂多年的中國女排,似乎必然是要被淘汰。
外界也並沒有抱任何希望,畢竟輸給冠軍並不丟人。
然而女排姑娘不以為然,只要沒有輸,就絕不認輸。
又是到了第五局,又是到了賽點,各方都已精疲力盡,憑藉着朱婷出其不意的一球,徹底扭轉了戰局,中國女排勝利了,最終一路乘勝追擊,奪得奧運冠軍。
什麼是女排精神,這就是女排精神的基本法,不到最後絕不認輸,拼搏到最後一刻為止。
02.不怕吃苦,刻苦訓練的奮鬥精神
賽場上是不認輸,賽場外是刻苦的訓練。
從18歲進入國家隊,郎平這個瘦弱的姑娘,似乎還沒有準備好。
負重的不達標無緣排球訓練,在當時成為了局外人邊緣人。
但是在她身上有着一種精神,那就是不怕吃苦的精神。
然而在國家隊,每一個女排姑娘都具有這樣的精神,似乎郎平並不佔有任何優勢。
一度讓郎平失去了方向和自我。
但是在陪打教練的協助下,郎平開始再度發力,終於突破了100斤,然後毅然被教練訓斥,因為這樣是不夠的,別人都已經超過了好多,她才剛剛突破,怎麼能夠。
之後的郎平訓練更加刻苦,終於在與男排的對戰中,贏得了機會,充分展現了自我。
最終,在世界盃的賽場上,一戰成名,然後成為教練,成為鐵榔頭。
與郎平相似的還有如今的朱婷,朱婷的偶像是郎平,所以也希望成為像郎平那樣的排球運動員。
但是也是受困於身體條件,遲遲不能得到重用。
郎平想起了曾經的自己,開始一步步引導,讓朱婷重拾信心,加上農村出身,不怕吃苦的郎平,憑藉着日夜的訓練,終於成為主攻,助力團隊在奧運會贏下了關鍵一局。
不管是老一代女排的郎平,還是新一代女排的朱婷,她們身上所展現的不怕吃苦,刻苦訓練的精神,讓她們各自贏得了尊重,自信和成功。
在漳州訓練基地的牆上,那一個個排球的印跡,正是這樣精神的展現。
03.有家國情懷的責任擔當精神
每一個女排姑娘的背後,都是家國的集結。
他們的每一場對戰都是國家榮譽的體現,不管是上個世紀的七八十年代,還是當今。
從為了不被世界看不起,以體育來引領國人走向世界,到以體育來展現大國姿態。
小小的排球凝聚了無數人的體育之夢,而女排姑娘無疑是這一夢想的承擔者和踐行者,所以她們的責任和擔當是數以萬計的國人所賦予的。
每一次站到最高領獎台上,激動興奮的不僅僅是她們,還有億萬同胞們。
面對強敵,她們心繫祖國,每一次不僅僅是為了自己而戰,更是為了國家、民族而戰。
當然每一個女排姑娘又是一個個女兒。
有些自小就開始練習排球,有些以排球為出路,諸如朱婷這樣的球員,就是將排球作為人生出路的一個,每每練不動,要退縮之時,是背後的家庭給了她無盡的動力。
為了家庭,她們沒有理由放棄。
從小家到大家,女排姑娘身上的那份責任和擔當,激勵着她們一路拼搏奮鬥,直至站到世界之巔。
“女排精神”早已不是一種具體的精神,早已不是一種單一的精神,而是成為一代代人所積澱成的那種“時代精神”。
這種精神不會過時,而且會歷久彌新,不斷自我更迭,釋放出讓人意想不到的能量。
對於每一個人來説,這樣的精神,對於我們的學習、生活、工作、人生來説,都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
而這也是《奪冠》的現實意義和價值。
所以《奪冠》背後的女排精神,早已不單單是輸贏,還有更多!